《寻卦——一个关于八卦的故事》
第31节作者:
方涵之 我坐下后,只将方家村里面用先天八卦原理设计,以及祖先灵位都藏在地下的情况跟他说了。
“有这样的事?这跟‘岁运并临’有什么关系?”他也想不明白。
沉吟了一会,他叹了一声:“可惜我纵横命理界数十年,也没有办法知道在你身上发生的事,真是愧对故人啊!”
我知道这关于一个天谴的事,也不便直接跟他说,只好说:“关公公别在意,虽说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但事在人为,我会努力追查下去的!”
关公公点点头,想了想,说:“我有一位朋友对卦理这方面比较熟悉,我找他来探讨一下。”
他那位朋友,可能也住在附近,很快就到了,居然是一位大学退休的教授,爱好阴阳五行学说的研究。
教授拿着我画出来的方家村示意图,看了一会,说:“中国的八卦村很多,但多是形如八卦,或是守八卦之义而建,实际能显示出阴阳八卦效果的,几乎没有。象方家村这样,严格按照先天八卦建造的,是绝无仅有,我估计一定有些实际效果,可惜村子已不在,没办法进行验证。”
他倒是有些眼光。
他又说:“八卦是中国古代先民宇宙观的反映,并不只是哲学思想那么简单,是由阴阳八卦、干支五行而组成的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可惜很多应用法门都已经失传了。八卦的产生,发展,也有一个过程,这过程,藏着极大的秘密。由先天八卦到后天八卦的转变过程,就是其中一个重大的秘密,其中方位的变动,可能是一次剧烈地质变动的体现,也是一种文化见证!据现在有人分析,也可能是某种宇宙能量运用的法门。可惜目前无人能知,学术界对此也缺乏探讨。现代人的研究方向,多是向着地球外的方向,对早于存在地球上千万年的学说,倒是不上心了,这其实也是极不科学的!不知道自己的来历,又怎么能知道自己的去向?!”
他语声感慨。
可惜,说来说去,只是有些启示,但还是没得到我想要的。
——
我决定还是自己努力学习方家那些典籍,希望从中得到答案。
接下来的两个月,我就躲在家里,天天翻着那些典籍。
这段时间里,竟然可以全神投入,把方家留下的所有典籍看了很多遍,而且颇有些自己的心得。
最难以明白的,就是那些手稿,画着各种各样的八卦图案,又有一些简要的符号和文字说明,好象是一种极为复杂的设置,其中隐约有规律可寻,但细看下去却令人神思混乱,没办法继续,这只能慢慢体验了。
两个月后,我拿着一些八字去跟关公公讨论,他说我的方法,融合了子平派和盲派的精粹,非常流畅和独到,去神鬼之形而存干支之要,比一般算命先生要好得多,就是缺乏经验。
他把自己多年来的一些经典案例也给我讲解了一番,让我获益良多。
阴阳、干支、八卦、五行、命理八字、神数……很多易理和术数我弄明白了。
我终于解开了那个盒子,那是因为方家典籍中的一本书,叫做《命书》。
爷爷带走的那些书籍,部分是我们熟知的命理经典,有一些则是出处不明,象是某个时期一些人的心得体会,非常古奥难明,我连句子也读不懂,更不要说要学习;从平叔那里带回的,则多是方家先辈习易论命的札记,还有很多详细的案例,这个看起来容易上手,其中有一本叫做《命书》的,似是一本总结性的书籍,很全面,内容也很独特。
这本也是线装书,查考过书的装订特色,大约成书于宋明期间,那个时候,正是理学最盛之时。这本书,应该是方家最重要的一本关于八字算命的典籍,是手写的,里面都是总结性的内容,以及大量的命理案例解释。有很多细致的内容,与现在流行的算命术有很大的不同,而且其理论系统也很特别。
“乾坤和,离坎并,巽震合,艮兑从。兑转坤乾,坎移乾艮,天地始定,命运轮转……”这是书的总纲。
不用说,这是对八卦的一段解释。单看这一段总纲,便知道方家的人,对八卦的研究已经到了一个从没有听说过的境界。
特别奇怪的是,这书后面,又有许多八卦的图案,好象在描述一个什么过程的变化,跟那些手稿差不多,只是看不明白。
“或许方家的人,一直在持续研究着些什么?”想起方家村的种种诡异情况,隐隐便有这方面的指向。
——
阴阳和八卦可以说是中国最古老的哲学概念,没有人知道其真正起源和结构原理,但却影响了中国历史几千年之久。举凡政治体制,住所建筑,文化礼俗,几乎无一不是依照阴阳平衡、八卦呼应的哲学核心去设置和维护,由此衍生出来的各种术数,也流行了几千年。
八卦的发展过程,可能有两个阶段,一个是先天八卦时期,是周文王之前的时期,一个是后天八卦时期,是周文王之后的时间。
或者正如那个教授所说,那是因为在周文王前后的一段时间里,地理环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原来的先天八卦不再适合,或者说用先天八卦的方法分析不再准确,所以周文王将前人的经验总结和发展了,写下《易》书,我们现在叫做《周易》,在周文王以前还存在两本《易》书,分别叫做《连山》的《归藏》,不知道是不是按照先天八卦的原理衍生的。
先天八卦讲究的是一种静止平衡状态,乾坤、坎离、兑艮和震巽一一对应,阴阳互消,八个卦处于一种简单的静止平衡状态,《周易?说卦传》说:“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薄”字通假于“搏”。
而后天八卦,则是坎离、震兑、乾巽和坤艮对应,其中找不到一种明显的关系,只能隐隐觉得是一种互相牵制式的平衡关系。《周易?说卦传》曰:“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
“乾坤和,离坎并,巽震合,艮兑从。兑转坤乾,坎移乾艮,天地始定,命运轮转。……”《命书》这总纲上的陈述,似乎跟《周易?说卦传》关于八卦的阐述有些不同,说明方家人在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的基础上,发展出一种新的见解,甚至可能是先天、后天八卦转变过程中的一种状态。
——
这本书,是方家易学观的集大成之作,上面的总纲,一定就是方家断易的原则,也是布置那个八卦村,设计生气阵的原则。
按理推之,必然也是这个盒子机关设置的原则。
那盒子的机关,类似我们平时玩的一个叫做“华容道”的小游戏,通过不断的移动上面的卦爻去拚出一种组合。
就是依着这个原则,试验了好几次,终于把它打开了。
随着“卡嚓”一声轻响,盒子打开,里面还有一个盒子,再揭下去,也是一个皮革小袋子,从袋子里倒出来的,居然又是一块黑玉,也是1/4圆的月牙形状,有一条暗黑色的绳子穿着,一看就明白,这与万寅燕手上的两块黑玉是同属一块大玉佩的,就不知道为什么方家会保存着两块。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