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卦——一个关于八卦的故事》
第49节

作者: 方涵之
收藏本书TXT下载
  他说:“我只听说罗瞎子在雷山县南部,具体位置不清楚。”
  “那你是哪里人?”
  “我家住在西江千户苗寨附近,位于雷山县东北部的雷公山。”
  贵州就是山多,我听得云里雾里的,孙偌一直听着,也没说过什么。
  无论如何,雷山县也只是一个县,地方再大,也是有限的,就算花点时间,总是能找到的。
  我想得太简单了。

  日期:2017-03-05 20:52:00
  第三十二章 雷山
  贵州的旅游名胜多得很,大约可以分成几条线路,西线:喀斯特地貌,东线:历史人文及原始生态;东南线:苗乡侗乡民俗风情;南线:原始森林生态及民族风情;  北线:长征文化和酒文化之旅,贵阳一带。
  我们的目的地,是雷山,就在贵州东南一线。
  雷山县,位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西南部,距离遵义近300千米,曾被评为“全国十大最好玩的地方”、“贵州十大影响力风景名胜区”和“中国苗族银饰之乡”。人口近20万,算是个不大的县区,境内世居苗、汉、水、侗、瑶、彝等6个民族,苗族人口占八成以上。这里流河山溪极多,是贵州的暴雨中心,境内著名的景点有雷公山、西江千户苗寨、乌东苗寨等。
  这个地方,经济不发达。
  为了方便起见,我们在遵义找了一个对雷山较为熟悉的司机,租了他的车,直奔雷山。
  通过资料的查找分析和范同的介绍,知道雷山有一个九龙乡,水族人比较多,那里,有可能就是当年阿家人曾经住过的地方。
  一路奔波,什么民族风情也无心欣赏了。
  我们先到雷山县城,住了一晚,然后才到九龙乡。
  九龙乡位于雷山县南端,距县城近百公里,名字虽然叫得响亮,但司机也只知道这个地方,没有来过。到了后,才知道,这个地方非常偏僻,好些村还没有通路,没有通电话,是雷山县最边远最偏僻、贫穷落后的民族乡。这里苗、水、侗、瑶等民族杂居,人口近万,竟有百多个自然村寨,分布得很稀疏。
  在这里,看到了水族文字,跟那些屏风上的符号文字很相象,风格非常一致,让我觉得阿家人就是在这一带住过的。
  一路打听有没有姓阿的人居住过,又问有没有姓罗的会算命的老人,一直问到傍晚,也没有问到什么,只得先找了地方住下来。
  “难道他们以前不是跟水族人住在一起的?还是因为迁出时间太长,现在已经没有人知道?那个罗瞎子,是不是真的还在?”我心想。
  连范同都疑惑了:“这个罗瞎子,我也只是一直听说,九十几岁人的,又隐居多年,说不定已经不在人世了。”
  只有孙偌仍然保持冷静:“既来之,则安之,我们慢慢找。”
  ——
  这里交通闭塞,信息不通,村寨之间的交往,不一定很多,一条条村去问,这是极费时间的,有些村寨的路非常难走,车子又开不到,想想都发愁。

  第二天早上,直接就到乡政府去问,一查之下,整个九龙乡,没有姓阿的,也没有人记得以前是不是有这个姓的人住过,至于那个罗瞎子,所有人也只是听说,竟然也没有人知道。
  “这类人,在我们村里,就象是巫师一样,我们怎会不认识?肯定没有姓阿或是姓罗的,是你们没弄清楚吧?”一个中年男人对我们说。
  他说得对,这里有不同的民族居住,这些民族大都保持着一些古老的风俗,这些风俗,离不开族中的巫师一类人主持,这类人不多,他们一定能认识。
  “那你们这里有没有懂阴阳,会算命的瞎子?”我又问。
  “乌龙村以前好象有一个瞎子,会算命占卜,但不姓罗,现在好象也老得不能动了,也很多年没有听人说起过他了,要是还在,得有90岁以上了,你们可以去找他问问。”
  我们几个心里大喜,除了姓氏,其他特征都符合,说不定就是他了。
  “乌龙村在哪?”
  “在这的东南部,路况很差,车开不进去,你们还是走路去吧,离这里约有五公里。”
  我们只好将司机和车留下,约好了到晚上如果还没回来,那司机就可以先行回去,免得耽误他的时间,到时候我们自己想办法离开。
  ——

  这里很多叫做什么组什么村什么坝的,听得糊里糊涂的,但乡政府见我们远道而来,便叫了一个年轻的小妹妹给我们带路。
  路不难走,都是很平缓的丘陵地,种着茶叶,没见到什么人,那个小妹妹可能没怎么见到外面的人,话很多,好奇地打听着外面的世界,听说我们是遵义和广州来的,就更热情了。
  她叫做龙妹,只有二十岁,不高,长着圆圆的脸,肤色黑黑的,很可爱,很热诚。她最远也只到过雷山城区。
  范同也算是这一带的人,一路上跟那个龙妹说着话,我跟孙偌在一旁听着,虽然大多数都没能听懂,但也觉得没前两天那么枯燥。边走边聊,走得也快,一个小时左右,就到这个叫做乌龙村的地方。
  到了后,我们在村委会里休息,龙妹和范同在跟村委会的人打听那个瞎子的情况。
  我一路上见到村内有好些遗址,好象是战场遗址,有用青石垒砌的城墙,高五、六米,有东南西北四个路口,还有一座桥,竖有大青石碑两块。
  “这里曾经是苗民反清抗暴的基地,当时屯兵万人,这附近的庙宇和战场、练兵场遗址都是那时候留下来的……”龙妹跟他们介绍了一下。
  我看到村民主要居住房屋均为木质结构,住房极其简陋,有少部份村民仍居住在茅屋内,生活颇为贫困。 村里有一所小学,规模很小。整条村子,除学校操场和村委办公楼院子外,没有其他公共活动场所。看着这些,想起大城市纸醉金迷的生活,不禁感概不已。
  “那个瞎子,不知道是不是你们要找的人,住在离这里最远的寨子里,离这里还有近十公里的路,得要翻过几座山,今天是不能去了,我们就在村委会里住一晚,明天早上再去。”龙妹说。

  我们三人说不出话来,想不到还要走十公里的山路,只是事已至此,只能这样了。
  晚上,我们几个人又在聊天,龙妹听着我们说着遵义和广州生活,羡慕得不行,眼神都迷离了。
  “龙妹,你不要羡慕城市人的生活,那里的人,尔虞我诈,每个人都在算计着其他人,比起你们要面对的自然环境,复杂得多了。城里的人,反倒羡慕和向往你们这种与世隔绝的地方,简单、自然、纯朴。”我对她说。
  龙妹摇摇头:“城市里有不同的东西吃,有不同的衣服穿,可以上学校,天天可以看电视……”
  我又默然了,不知道为什么,现在却真的很想留在这里,永远不出去。
  黔东南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誉为“人类疲惫心灵栖息的最后家园”,也不是没有道理的,起码我现在就有这样的感觉。
  脑里想起了万寅燕。
  ……
  ——
  日期:2017-03-05 22:20:00

  第二天早上,龙妹带着我们,翻过了几座小山,途中忽然下了一场大雨,这雨不是一般的大,只一会时间,山上的水都冲了下来,道路几乎都浸没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