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人类思想史(真诚、有料、易懂)》
第7节

作者: island
收藏本书TXT下载
  有一种说法,说的是,2000多年的西方哲学不过是柏拉图哲学的注脚罢了。这种说法当然是夸大其词了,但也反映出柏拉图的思想在整个西方哲学史的地位是非常高的,他的影响是如此的深远和广泛。
  柏拉图最重要的一个思想是他的理型论(或称为理念论、理式论),这是他最具原创性的哲学成就。柏拉图认为,最真实的东西并不是平时我们看到的物理世界,而是一些非物质的实体,他把这些实体称之为“理型”,这些理型构成了一个永恒的、不变的、真实的理型世界,形式才是实在。
  比如,我在纸上画一个三角形,但是我发现,我画的这个特殊的三角形并不是一个精确的三角形。即使我用世界上最精密的仪器,也无法画出绝对直的边,画出的角也有误差。误差是肯定存在的,我画的这个三角形是一个不完美的三角形,那我如何用这个三角形来证明几何学定理呢?在这里,我所真正打交道的其实是三角形的“理型”,这个理型才是真正完美的理型,而我画的三角形不过是理型的物质实例罢了。又比如,我们看到各种各样的狗,有不同的品种,不同的大小,每一只狗都不一样。但是我们把这些不同的狗都归为一类,称之为狗,我们所谈论的狗其实是狗的“理型”。如果要画一只具体的狗,就是根据狗的“理型”来画,几根尾巴,几只耳朵等等。所有现实的狗都不过是完美的“理型狗”的近似罢了。

  我们还可以用数学中集合的映射关系来解释。“理型世界”构成一个集合,里面的元素就是各种理型,而“现实物质世界”则构成另一个集合,里面的元素就是世间万物。这两个集合之间建立起元素之间的映射关系,可以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也可以是一对多的关系。
  柏拉图的哲学是建立在两个世界的基础之上的,一个是我们生活于其中的这个日常的物质世界,另一个是纯粹的“理型”的世界。物质世界时时刻刻处在变化之中,虽然也存在一定程度的真实,但总是存在瑕疵,是不完美的,相比真正实在的理型世界要更少一些真实。柏拉图通过一则著名的“洞穴比喻”来解释人类与真实世界的关系。
  这是一个思想实验。设想有一群人居住在洞穴中,他们有如囚犯,从未看见过外面的世界。他们背对洞口被绑起来,无法看到背后的阳光。有一把火炬在洞口外燃烧,在火炬前面经过的人和他所携带的物品的影子就会投射在囚犯对面的墙壁上,如果有过路人开口说话,声音会从墙上发出回音,那么囚犯就会自然地以为听到的声音是由影子发出的。由于这些囚犯一出生就被困于洞穴里,他们就会把这些闪烁摇曳的影子当成唯一的真实。

  现在,有一名囚犯突然挣脱了束缚,然后转头面向光明。他的双眼会因为一时无法适应阳光而感到难受,慢慢地,等他逐渐习惯了光明,才看到了真实的世界,这时他猛然醒悟,原来自己以前所看到的一切只不过是真实世界的影子,是虚假的幻象。此人欣喜若狂地回到洞穴,把这个消息告诉那些囚犯伙伴,可是没有一个人相信他,都认为他疯了。
  这个段子像极了电影《黑客帝国》中的情节。绝大多数人类都生活在母体矩阵所创造的幻象中,没有人知道这个世界是虚构的。只有一小部分人生活在真实的世界,那是一个残酷的地狱般的世界,人类成了供养机器文明的生物电池。主人翁尼奥面临一个选择,吞下红色药丸,就会看到世界的真相,再也无法回到过去那种懵懂无知的状态,这是一条不归路,就如同那个看到光明的囚犯一样。而吞下蓝色药丸,就当一切都没发生过。最终尼奥选择了真相,并开始了与矩阵的斗争历程。

  在柏拉图看来,把一切注意力都集中在这个凭自己的感官所能接触到的日常物理世界的人,就像把全部生命浪费在看电视上的人一样。他们打交道的对象只是影像,而不是这些影像背后的实在。理解这种实在,是理智要担负起的工作,也是哲学的根本任务。
  在社会政治思想方面,柏拉图在他的名著《理想国》阐述了其国家理论。国家存在许多阶级,就像不朽的灵魂存在许多功能一样。这些阶级彼此间的和谐关系类似于一个健康灵魂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理想的社会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一个大家庭。
  柏拉图在《理想国》里提出了许多惊世骇俗的设想。柏拉图反对个人财产,反对一夫一妻制,主张实行财产共有和共同占有妻儿,即“共产共妻”。应该给予妇女与男子相同的培养和训练,以其禀赋来决定她能够从事的职业。只有优秀的女人和男人才有资格生儿育女,并交给专职的保姆和奶妈抚养,病弱的孩子将被处理掉。推行义务性国家教育,对艺术品和文学作品进行检查。
  只有哲学家在国家中获得王权,或者是那些国王或者君主充分掌握了真正的哲学,城邦和人类才能得到解放。这就是“哲人王”的思想,政治权力和哲学必须掌握在同一个手里,人民才会幸福。柏拉图这个理想主义式的国家通常被称为乌托邦,赫胥黎的反乌托邦名作《美丽新世界》里,对柏拉图的许多想法进行了实施和详细的描绘。
  柏拉图认为关于宇宙的理性知识是可能的,知识来源于理性而不是感官知觉。他的哲学思想奠定了西方思想中的理性主义传统。柏拉图指出,我们的知识并不是学习得来的,而是灵魂回忆起了“理型世界”中早已经存在的东西罢了,这就是知识的“回忆说”。 他在《美诺篇》中以一个童奴为例,这个童奴虽然从没有学过几何学与数学,但通过诘难和启发,却能解答几何学的难题。由此证明:这些知识是人心中固有的,只是通过适当的方式引起回忆而已。

  追求爱情,就是寻找人世中自己失落的另一半,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人。这个想法也是柏拉图提出的。
  柏拉图虽然一生都没有当上“哲人王”,统治国家,但是就他在西方思想中的地位和影响力而言,柏拉图是当之无愧的“哲学王子”。
  日期:2017-08-25 12:49:33
  全能选手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于公元前384年出生,十七岁时进入柏拉图的学园,成为柏拉图一位出色的学生。他还当过著名的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亚里士多德于公元前322年死于埃维亚。
  亚里士多德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是一位全才。他在许多论题上写下了大量的著作:逻辑学、修辞学、诗歌、物理学、植物学、动物学、心理学、伦理学、政治学、经济学、形而上学。他的大量著作都流传了下来,其中大部分是真品。有人认为亚里士多德著作的数量,包括失传的,大约有一千本之多。
  柏拉图把世界一分为二,一个是可见的物理世界,一个是不可见的理型世界。亚里士多德认为这种说法是令人难以置信的,太没有必要的。他抛弃了柏拉图的“理型”和“形式”,与普通的常人一样,从常识出发,主张真实的世界就是我们看到的这个世界,并不存在另一个世界。形式不再与事物分离,而是内在于事物,是永远在一起的。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