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绘山海图——推理胜于雄辩!》
第47节

作者: 琴心剑胆何足道
收藏本书TXT下载
  高人接着说“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恍然大悟了吧?共工争不过颛顼是因为天上的日月星辰不承认他,再怎么努力也白搭,共工很是愤懑,便产生了自杀倾向,但他可不想死得窝囊,他得发泄不满—凭什么我不能当帝?少昊无能又无赖,天下治理的乱七八糟,不居帝位却还占着帝位,明显是要传位给稚子颛顼,天下难道是你黄帝一族拿来玩的?神农一族的蚩尤败的轰轰烈烈,伏羲女娲一族的我又将失败,可我不服,少昊、颛顼哪是我的对手,可他俩耍赖皮躲着我,上天还护着他俩!我是没希望当帝了,但我绝不认输!上天处事太不公平,我知道斗不过上天,但我要给上天一点颜色!共工启动了女娲留下的宇宙舰,破烂了点那还是能飞的,他开足了马力向东而去,谁都以为共工那是要远走高飞了,谁知他一个转头,狠狠撞向不周山…为何要撞不周山?那是天柱与地锥交界处,是支撑天的最薄弱处,地锥即是天柱的地下部分,我认为天柱地锥中是有通道的,即是天梯,可供仙圣群神上下,而地下还有住所(烛阴便住在钟山之下),所以其是空心的,完全经不起共工这一撞…后果很严重,天柱折了,地锥被掩埋了,烛龙倒向西北,仓猝之间我想也是来不及升空,但日月星辰自保是没问题的,依我看柴达木盆地的中心定是被砸过,而且烛龙有相当长时间是条赖在地上的懒龙,造成了柴达木盆地的寸草不生。

  共工我估计是挂了,他的名字叫康回。他这一撞还真撞出了革命性成果,“ 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我们已经理解了,“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地面上的人(泥)迁往东南适于人居但还未有人居之地即华北平原东部和长江中下游平原,原本他们都集中在“天”的下方即黄河中游、渭河平原、洛河平原,人口分散就不好管也管不了许多了,人和神之间的隔阂越来越深,“绝地天通”便不可避免了。相信认真看过山经篇的小伙伴们一定知道了不周山在哪儿,没错,我说的不是北方大地上的不周负子之山,而是神州大地的中心—不周之山!在今天甘肃的武山县到漳县之间,卫星图上看那就是个巨大的废土堆,呵呵,挖山够深的话没准儿能发现埋在下面的地锥。共工的国度就在柴达木盆地东端,烛龙倒向他的国度是他所想不到的,唉…但应该砸不到,但其国人很可能成为众矢之的,遂举国迁往北地,便是不周负子之山下,共工之台还留在原地,由共工之臣相柳看守着。

  相柳寿命很长,几乎是个不死之身,何以活得不耐烦了,要去惹后世的禹,惹来杀身之祸?我的想法,其正是不想活了,一心求死,死得其所! 事实上,相柳并没做什么坏事,亦没阻挠禹治水,反而其是帮助禹治水的功臣。嗯?若相柳恶名昭彰,禹杀其岂不大快人心,必能成为不朽留传后世,何以历代史籍俱都不提,民间传说亦无踪迹?文献唯《山海经》有述相柳,我们不抱定见,重新来看。“共工之臣曰相柳氏,九首,以食于九山。相柳之所抵,厥为泽溪。禹相柳,其血腥,不可以树五谷种。禹厥之,三仞三沮,乃以为众帝之台。在昆仑之北,柔利之东。相柳者,九首人面,蛇身面青。不敢北射,畏共工之台。台在其东。台四方,隅有一蛇,虎色,首冲南方。”“共工臣名曰相繇,九首蛇身,自环,食于九山。其所歍所尼,即为源泽,不辛乃苦,百兽莫能处。禹湮洪水,杀相繇,其血腥臭,不可生谷;其地多水,不可居也。禹湮之,三仞三沮,乃以为池,群帝因是以为台。在昆仑之北。”相柳的模样,既无爪也无尖牙,也就蛇身能卷卷人畜,可其是人首,纵有九个头,也吃不了人畜,再说其是自环,不是环别个,其样貌亦是个谋神,还是共工臣,说其滥吃人畜是说不通的,我看其也就是吃些野果野菜,吃得一脸青,那是中毒迹象,其血腥臭也是因为药材吃多了,其要解毒,就得喝大量水,再用呕吐和出汗排出含毒素的体液,于是其所过地一片水渍,气味难闻。歍:呕吐。尼:粘糊,亲近。相柳也很痛苦啊,其不愿这样,想死但是不能死,因为帝不让其好好死。

  日期:2017-09-02 09:03:30
  帝的作风和手段我们都知道,睚眦必报还显得仁爱无私,最喜欢用软刀子割人。共工使得帝丢尽脸面,可共工一死了之了,他的罪不能算别人头上,帝没个报复对象,心中极不舒服。帝很快找到了发泄目标—相柳。帝令相柳看守共工之台(那可是有教育意义的罪恶之台),再用精神折磨法一步步逼走了共工国民。相柳是靠共工国民供养的,因为其没有手,其是九首,不可能还有手,若那样其就不会是共工臣了,其就是个谋神,武力值为零。随着最后一批共工国民的离去,相柳陷入了绝境,其得看守共工之台,还得自己弄吃的,可其又没有手…要是饿死那就太难看了,还被人神耻笑。相柳好歹也是共工臣,血性那还是有的,也很聪明,焉能不知帝之心思,不就是想丢共工的脸吗?想让我乞食,偏不让你如愿!我要顽强的活着,就是要气你!相柳养有一虎色大蛇,其便让大蛇看守共工之台,自己出外寻食,相柳食量大,改吃素食,附近野果就满足不了其需求了,遂四处游走,后来更“食于九山”,《淮南子 地形训》完全是对应《山海经》的,其云:“何谓九山?会稽、泰山、王屋、首山、太华、岐山、太行、羊肠、孟门。”,九山对应着九州,相柳有必要为一口吃的行遍九州吗?没有,所以“食于九山”只能是跟随禹治水的写照!因为涉及到帝,述图人和书记官都用了隐语。

  相柳痛并顽强着的活到了禹的时代,那时间相对于其并不算很长,我依《竹书纪年》算了一下,颛顼登帝到禹治水不到三百年,相柳得知禹治水之事,觉得洗刷耻辱的时机来了!“雄虺九首,鯈忽焉在?何所不死?长人何守?”其径直找到了禹,说明了助禹治水的意愿,“共工之臣曰相柳氏,九首,以食于九山。”共工一族精通水的利用,相柳又是谋神,九个脑袋分别装着九州山川地理的水文,对禹而言,是再需要不过。“相柳之所抵,厥为泽溪。”厥副词为“乃”之意,动词同“掘”。禹主要以疏导的方式治水,泽溪便是一条条疏导的水路,“其所歍所尼,即为源泽,不辛乃苦,百兽莫能处。”相柳为禹划定水流的疏导路线,治水遂能准确无误井井有条,源泽便是划定的线路了,相柳还藉此疏散百兽,好便于人们开掘水路。相柳和禹早有约定,治水功成后,禹得为相柳做一件事,什么事先不说,反正不违道义。诸位已经猜到了,禹得在共工之台的西侧杀了相柳!这是相柳所愿,其中毒已深,无可消解,活着乃是受罪,以共工臣之名助禹治水成功,足以慰共工之灵。光荣的死去吧!让帝再也无法耻笑于共工与我。

  相柳不愿死后遗体毒害生灵,嘱禹一定要杀其而慎埋之。“禹相柳,其血腥,不可以树五谷种。”述图人不忍述“杀”,他看到的影像一定是相柳壮烈赴死而禹泪流满面,我更愿意相信那是一种庄严的仪式,禹亲自动手杀的相柳,在血与泪中禹和相柳融为了一体,“禹相柳”是更适合的描述。“禹厥之,三仞三沮,乃以为众帝之台。”“禹湮之,三仞三沮,乃以为池,群帝因是以为台。”禹挖土掩埋相柳,在其上建成很高的台纪念相柳的功绩,但三次建成三次又塌掉,不用说又是帝在使坏。共工之台是罪人之台,而相柳之台是要为共工脸上添金啊,更是打了帝一记耳光。共工、相柳都死得让帝极不舒服,一向只有帝玩别人,可帝在共工与相柳面前就是个彻底的失败者,像一个小丑,呵呵。我想禹便是在此时完成了一生中最重大的人格转变,他不再想做神人了!也不再尊敬帝,他要与帝暗中较量!禹于是引水造了个池,相柳便埋在了池的下面,池旁建了八座帝台,即海内北经的“帝尧台、帝喾台、帝丹朱台、帝舜台,各二台,台四方,在昆仑东北。”,帝没辄了。禹小子做了让步,我也不能做的太绝,帝台是不能破坏的,那会激起公愤,就这么算了吧。其实禹的做法是提高了相柳的地位,相柳治水有功,又是共工臣,池水正代表了其身份,而被众帝之台守护,相柳更显得神格高贵。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