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月宝鉴解红楼:红楼梦背后所隐藏的故事》
第1节

作者: 正气歌声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7-02-26 21:26:00
  《红楼梦》的时代背景
  众所周知,《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自从其问世以来,就以其深厚的艺术性和广泛的社会性赢得了无数的读者,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乃至世界文学史上最为光辉灿烂的明珠之一。
  对任何一部文学作品来说,其时代背景都是极为重要的,也是其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就拿同样闻名于世的明代“四大奇书”来说,如果不懂得其背后的时代背景,也不可能很好地理解作品本身。《水浒传》的背景是北宋末年,正是一个道德败坏、群寇峰起的乱世,也正因为如此,“乱由上作”,高层的腐朽没落引来的是底层的动荡不安;《三国演义》的时代背景就更为明显了,是从东汉末年到三国归晋的这段乱世,寄托了作者对明君贤相政治的向往,指望明君贤相出来救世;《西游记》的背景表面上是唐代,实际上却是明中后期的社会风气,作者借唐僧取经的故事来影射明代社会的种种弊端,作者尤其对道教作了十分辛辣的嘲讽,甚至连皇帝也不放过,调侃道“想必是道士做了皇帝”;《金瓶梅》的时代背景表面上是北宋末年,其实上却暗指明代中后期,借用西门庆这样一个中下层的商人的家庭生活来反映种种社会现实和人情世故。

  和这“四大奇书”不同,《红楼梦》的时代背景却很难看得出来。作者也故意故弄玄虚,故意说此书“无朝代年纪可考”(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而更多的读者受主流红学家的影响,认为《红楼梦》的时代背景是清中叶,作者写出的正是清中叶的一个典型的富贵人家的兴衰变幻。对此,笔者并不敢苟同。
  笔者认为,《红楼梦》的时代背景并不是主流红学所说的清中叶,作者其实已经在书中交代得清清楚楚,就差明说了!其实,《红楼梦》的时代背景就是一个“末世”!
  “末世”这个词在第一回中就已经出现,后来反反复复地在书中数次出现。在第一回是这样介绍贾雨村的“这贾雨村原系胡州人氏,也是诗书仕宦之族,因他生于末世,父母祖宗根基已尽,人口衰丧,只剩得他一身一口,在家乡无益。”
  在第五回《开生面梦演红楼梦 立新场情传幻境情》中,关于探春的判词是这样的“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在这里又出现了“末世”。紧接着在王熙凤的判词中中写道“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再次出现了“末世”。
  由此可见,《红楼梦》的时代背景就是一个“末世”。而红学家们所说的清中叶,正是清王朝最为鼎盛的时期,和“末世”是格格不入的。此时的清王朝正处于所谓的乾隆盛世的巅峰期,并无一丝一毫的衰败的迹象。清王朝由盛转衰是从乾隆晚期开始的,而此时,红学家们所说的曹雪芹早就已经死去多时了。而清王朝的“末世”要等到一百多年后的光绪和宣统年间,哪怕曹雪芹再具备先见之明,恐怕也看不到那么久远的未来吧?

  说到这里,恐怕有人会说。因为曹雪芹不仅仅是伟大的文学家,还是伟大的思想家,他早就看到乾隆时期的外表风光,实则内部腐朽不堪,整个封建社会已经到了末期,《红楼梦》所说的“末世”并非指某个朝代的末世,而是指整个封建社会的末世。

  对这样随意拔高作者的说法,笔者无法苟同。众所周知,清王朝以及中国帝王专制制度的覆灭,和中国历史上的历代王朝更替完全不同。以前的王朝更替是旧的王朝死去,新的王朝在其基础上继续下去。如果不是西方人的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门户,带来了屈辱的同时也带来了先进的民主思想和先进的制度,恐怕中国的王朝更替还会继续下去,清王朝也极可能并非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王朝。而这些重大的历史转折,恐怕并非曹雪芹这样的一个生活在清中叶的人(假定红学家们所说的曹雪芹确有其人的话)所能预料得了的!

  那么,《红楼梦》里面所说的这个“末世”,究竟是指什么呢?
  其实这个问题并不难以解答,实际上作者已经在书中给这个“末世”加上了特定的限定语,只要了解到这些限定语,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末世”的第一个限定语是“白骨如山”。在第八回《比灵通金莺微露意 探宝钗黛玉半含酸》中,作者通过所谓的后人作了一首嘲讽通灵玉的诗,最后两句是“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这两句诗相当重要,甲戌本的侧批也作了批注“批得好。末二句似与题不切,然正是极贴切语。”由此可见这两句的重要性。
  一般的读者认为,这两句诗是写曹家被抄后的悲惨命运的。然而事实却是,虽然曹家被抄,一下从富贵人家变为穷困潦倒的底层百姓,但曹氏一门大多数人还是活了下来,远没有到“白骨如山”的地步,更谈不上什么“忘姓氏”了!即便有人会说,这恐怕不仅仅是指曹家,而是指当时的社会状况。但这也完全不符合。乾隆时期虽然也有一些零零星星的战争,但整个社会还是比较安定的,尤其是富庶的江南地区,根本不可能会有什么“白骨如山”以至于“忘姓氏”的惨剧。

  那么这个“白骨如山”究竟是指什么呢?对这个问题,笔者暂且不答,且让我们再来看看这个末世的第二个限定词“虎兕相逢”!
  “虎兕相逢”这个词出现在第五回中贾元春的判词,“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開處照宮闈。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夢歸。”在“虎兕”两个字的夹缝处,甲戌本批了两个字“显极”,说明这“虎兕”两字太过耀眼了。

  “虎兕”出自于《论语•季氏》:“孔子曰:‘……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虎指老虎,兕,指古代犀牛一类的兽名,兕的形状似牛,全身长着黑色的毛,头上只长着一只角。最早见之于《山海经》:“兕在舜葬东,湘水南。其状如牛,苍黑,一角。”虎和兕都是极为凶猛的野兽,两者相逢,必然会有一场恶斗。虎兕相逢即是指惨烈的战争!
  无独有偶,在明末清初的大诗人吴伟业(即吴梅村)所写的《悲歌赠吴季子》一诗中是这样写的:
  人生千里与万里,黯然销魂别而已。君独何为至于此?山非山兮水非水,生非生兮死非死。十三学经并学史,生在江南长纨绮。词赋翩翩众莫比,白璧青蝇见排抵。一朝束缚去,上书难自理,绝塞千山断行李。送吏泪不止,流人复何倚?彼尚愁不归,我行定已矣!八月龙沙雪花起,橐驼垂腰马没耳。白骨皑皑经战垒,黑河无船渡者几?前忧猛虎后苍兕,土穴偷生若蝼蚁。 大鱼如山不见尾,张鬐为风沫为雨。日月倒行入海底,白昼相逢半人鬼。噫嘻乎,悲哉!生男聪明慎勿喜,仓颉夜哭良有以。受患只从读书始,君不见吴季子!

  在这首诗中,诗人既提到了“白骨皑皑”,也提到了“前忧猛虎后苍兕”,和《红楼梦》提及的“白骨如山”、“虎兕相逢”惊人的巧合,而吴伟业所生活的时代恰恰就是一个“末世”!笔者认为,这个“末世”就是《红楼梦》的时代背景!换句话说,《红楼梦》的时代背景就是明末清初的那个“白骨如山”、“虎兕相逢”的“末世”!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