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
第15节

作者: 丁新
收藏本书TXT下载
  如果没有液体燃料,曹操乌巢烧粮,烧得着吗?粮食不是棉花、草料,可不易点燃,不信的话,你可以拿几吨粮食,用木材、木炭等固体燃料烧一下试试,我保证你用了一个晚上、费了一大堆木材、烧出一堆爆米花来。火烧赤壁时,如果没有液体燃料,你烧得了曹操的舰船吗?在夷陵之战中,没有液体燃料,你有那么快到燃烧速度吗,快到蜀军根本来不及躲避,你若用木材,把火扔过去,人家早就把你扑灭了,就算不能扑灭,人家也能躲开的。

  液体燃料具有流动性、它流到那里,火就烧到那里;弥漫性、能够迅速弥漫到被烧物体的表面上,增加着火面积,增加火的威力;渗透性,能渗透到那些多孔物体的下面,例如从粮食堆的孔隙中浸润下去,将粮食点燃;易燃性、只要一个火星都能将其点燃;爆发性、燃烧速度快、一旦点燃,几分钟就能产生熊熊大火,根本来不及扑灭。
  液体燃料才不管你被烧物体是干燥的还是湿润的,它才不管你有没有风,是它让火战的威力大增,同时也不需要苛刻的条件。因此火战是在三国时期才真正成熟的,才真正不依赖天气条件,独立的发挥巨大威力。
  我不知道是哪一种液体燃料在两汉期间被发明出来了,因为液体燃料实在是太多了,有植物园、矿物油、酒精类等等,仅有机物中各种烷烃类、醇类、苯丙类、醚等就有几万种,这个考证工作量实在太大了,我没有那个时间去考证,不过好在现在是个互联网时代,把这个问题放在互联网上,大家一起去考证一下。这里我们看到了酒,酒确实两汉之前就有了,但是早期的酒是发酵酒,酒只有经过蒸馏成一定浓度后,才能燃烧的,当然也很有可能是在两汉时期产生了蒸馏酒。也很有可能是某种植物油大规模用于三国战场。

  可见,三国时期,是液体燃料刚刚用于战争的时期,“火战”才刚刚摆脱对天气条件的依赖,这个“新战术”才刚刚成熟,人们对于这种新战术的表现形式、战术形式的各种变种、威力、攻击的环节、如何与传统战术结合、如何防范、中招后如何重整队伍等等,在当时人们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结构,并不能够十分了解的。就像我们对现在的信息战术一样的,以我们目前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结构,我们也不知道信息战术以一种什么样的形式?会攻击哪个环节?是指挥部?还是后勤保障?还是后方的金融系统?还是后方电力系统?它能产生多大威力?中招后如何重新站起来?它以什么样的方式投过来?是计算机病毒入侵?还是导弹袭击?等等。还有这个“火战”当时才刚刚成熟,一般而言人们的思维存在惯性,像排兵布阵、安营扎寨、行军作战、粮草防护等思路还在过去的惯性中。因此,袁绍、曹操、刘备等这些当时的顶级人物,一个个都中招了,而且曹操、刘备、还烧过别人。

  而且我们还可以看看,整个三国时期“火战”烧的环节都不相同,官渡之战,曹操烧的袁绍的后勤粮草;赤壁之战,周瑜烧的是,曹操的水师、军舰;博望坡,刘备是在山谷口,烧曹操行军部队;夷陵之战,陆逊烧的是蜀军的营寨。可见当时的人们对于“火战”这个新战术,当时确实是防不胜防的。还有直到现在,不是还有小师妹在讲:防火、防盗、防师兄吗,你看,防火依然是第一位的。

  说到这里就要给出夷陵之战蜀汉这方失败的原因了:刘备失败在对于那个时代的新变数 “火战”的认识不够、掌握不够,防范不够,而让陆逊找到机会,在两军相持、胶着时,率先找到蜀军的破绽,用火战这个新变数击溃蜀军的一个环节,并顺势出击,从而造成蜀军系统性崩溃。

  如果你不信我这个解释,我们还可以比较一下三国时期的战争。三国时期是中国以弱胜强战例最多的一个时期,例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而这几场以弱胜强都与“火战”这个新变数有关,如果你把这几场大战踢开,其它战役,如袁绍战公孙瓒、曹操战吕布、曹操战张绣、孙策江东建业等等战役,双方在交战过程中,虽互有胜负,但最终还是实力强的吞并掉了实力弱的,而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这几场以弱胜强的战役,恰恰是用到了那个时代的最新变数,“火战”,改变了战局。

  以我们今天商业为例,在金融这个新变数(或维度)成熟以前,小企业想吞并大企业,那简直是痴人说梦,但是金融这个维度逐渐成形,并且应用到商业后,在美国就有一下相对小的创新型企业就吞并了以前的巨无霸企业,在我们中国,前不久,姚老板不就把万科给调戏了一番吗?还有就是我们今天的互联网,在互联网这个新变数成熟之前,各个行业里面几乎都是强大的欺凌弱小的,互联网这个新变数成熟后,那些小而美的企业,只要对互联网这个新变数掌握得好,就把那些传统的行业龙头企业弄得焦头烂额的。

  日期:2016-12-05 13:03:39
  倘若不是夷陵那把火,你就敢保证,战局不会沿着蜀汉统帅部前期推演的方向发展下去。你就敢保证陆逊不会是继赵括之后的第二个纸上谈兵?我不相信孙权在启用陆逊时,东吴庙堂没有一人反对,届时那个反对者的话就跃然出现在史书上,成为经典名言。

  日期:2016-12-05 13:04:39
  关于夷陵之战,我们扯了那么远,其实就是为了解第三个梗。
  蔺相如反对启用赵括时讲: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
  这句话前半段是说赵王不该因为名气而启用赵括,这个不用解释,关键是后句话,括徒能读其父之书传不知合变也。这里显然不是说赵括只认识他爸书中的那些字吧,那就太扯了,也不可能是说赵括不懂他爸书中的变化,前面讲过了赵奢他自己都不能难倒赵括,怎么又可能不懂他爸书中的变化呢,而且如果不懂书中的变化,你也不懂这书好吗,这不就自相矛盾了吗。
  这话真正的解是:赵括你在已有的战术体系下,你很溜、是个人才,但是你不能找到这个战术体系之外的新变数,那你赵括就只能在这个已有的战术体系下与秦军拼杀,而你的对手白起可不是吃素的,在这种情况下,胜负最终拼的是实力,而秦军实力远胜于我们,那么最终胜败就没有多大悬念了。赵括如果想赢得长平之战,就一定要找到那个时代的最新变数,在这个变数上,双方的机会是均等的,看谁掌握的更好,看谁在两军相持、胶着时,率先找到对方的破绽,将这个新变数投放到对方头上,击破其中一个环节,并顺势出击,从而全面击溃对手。

  在这里赵括同学你还真不要觉得冤,以为那个时代就没有那样的新变数,所有的新变数都是人创造出来的,白起在一次进攻魏国中就用水攻城;虽然那个时代可能没有液体燃料,火战还没有那么大威力,田单就用火和牛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新变数,完成了以弱胜强;出生在你后面五十年左右的韩信,韩信同学遇到敌强我弱、实力悬殊时,就在那儿玩水,背水一战是水、水淹龙且还是水。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