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战国与中国明朝(原创长篇、每日更新)》
第56节

作者: 千成葫芦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7-04-14 13:11:10
  第三节:可疑的战事
  下半部分
  日本战国:可疑的反叛
  日本战国时代,各式各样的人物纷纷登场。这些人物中,就有阴谋家、善于反叛的诸侯松永久秀,松永久秀被称为“大恶人”,也被称为“天下至恶”。本节下半部分就来看一看松永久秀这个“大恶人”的可疑的反叛,直至他走向末日。
  松永久秀,他的“大恶人”的称号的由来,主要有三点:其一,篡(cuàn)夺主家权位,谋害多人;其二,联络其他势力,一起谋杀了曾经的足利幕府的将军足利义辉;其三,藐(miǎo)视佛教神明,一把大火烧了日本的佛教建筑东大寺。他干了这三件常人不可为的恶事,在他活着的时候,他就已经是恶名昭彰(zhāng)了。
  松永久秀十分热衷于犯上作乱,曾经连续向织田家投降,又连续反叛织田家。前文说过日本强势诸侯上杉谦信起兵攻打织田家,获知了这个消息的松永久秀闻风而动,即刻对织田家举起了反叛的大旗。作为代价,织田信长把留在织田家做人质的松永久秀的两个孩子处死。
  在织田军和上杉军交战结束后,上杉谦信看到冬季到来,就暂时撤军、返回根据地了。织田军有了空,织田信长命令曾经在手取川之战前单方面脱离战场的羽柴秀吉(人名,就是日后的丰臣秀吉)率领织田军攻打松永久秀势力。织田军杀到松永久秀的居城的城下,织田信长派出使者,要求松永久秀交出其珍藏的茶器珍品“平蜘蛛”茶釜(fǔ),便饶恕松永久秀不死。
  “平蜘蛛”茶釜,就是极其名贵的泡茶时用来煮水的容器。相传,“平蜘蛛”是独一无二的茶器珍品,它的内壁刻着蜘蛛形状的图案,装满水后,在光线和水纹的作用下,仿佛能看到蜘蛛在茶釜里面爬动。
  松永久秀顽抗到底,不肯交出“平蜘蛛”的他,把“平蜘蛛”里面装上火药,顶在头上,引爆后,与之同归于尽。随即,松永久秀所在的城堡燃起了大火,大火吞噬(shì)了一切。恶贯至此,终于满盈。
  松永久秀此次反叛,策应了上杉军攻击织田军的行动,但对于他自己来说,这次反叛是一次毫无意义的自取灭亡。为什么这样说呢?原因是:上杉军在战斗中击败了织田军,但是冬季即将到来,上杉军只要一到冬季,就必定会在道路冰封之前撤军,松永久秀的反叛完全可以等到上杉军在第二年开春后彻底击垮织田军(实际上,第二年上杉军还没等到发兵,上杉军的统帅上杉谦信就去世了),再考虑是否反叛。但是,松永久秀迫不及待地在冬季即将来临的时候反了,他的势力远远不如织田家的势力,反叛就是自投罗网。

  令人意外的是,有些人认为:松永久秀的走向末日的反叛很可疑,他或许是受到了羽柴秀吉的暗中唆使(suō shǐ)。此说认为:羽柴秀吉在手取川之战前,单方面脱离战场,引起了织田信长的恼火。借着松永久秀反叛的机会,羽柴秀吉把织田信长的注意力引向了私自撤军之外的地方,也为了让织田信长重新任用羽柴秀吉来攻克松永久秀势力,使秀吉将功补过。这样看来,松永久秀的这次反叛,有可能就是羽柴秀吉的唆使,有的书里,就暗示了羽柴秀吉干的这一场唆使松永久秀反叛的勾当。

  羽柴秀吉唆使松永久秀反叛织田家的说法,没有明确的证据,但从事态的发展来看,此说法是有可能存在的。而且,在平定了松永久秀势力的事后,羽柴秀吉获得了织田信长的更大的任用,那就是羽柴秀吉所部踏上了进攻西面的毛利家的征途,完全达到了羽柴秀吉的目的。
  松永久秀以这次可疑的反叛,毁灭了松永久秀自己,成全了羽柴秀吉,“天下至恶”走完了恶贯满盈的一生。
  日期:2017-04-15 20:30:06
  第四节:技术革新
  上半部分
  中国明朝:革新治水技术
  日月共明,万国仰大明天子;

  丘山为岳,四方拜太岳相公。
  上面两行文字是一副对联,对于这一副对联,有的说法说是挂在张居正的家里,也有的说法说是挂在张居正故居的大门上。无论是挂在哪里,都能显示出张居正的冲天豪气与不朽(xiǔ)功绩。对联中的上联说的是大明天子的威震天下、万国来朝,而对联的下联指的就是张居正(张居正的号就是太岳,太岳相公就是张居正)的功盖寰宇(huán yǔ)、四方拜服。
  我觉得张居正那里挂着这副对联,从他的功绩来说,他是受之无愧的。关于张居正的功绩,其中一项比较大的就是治水的成功。
  由于元朝的灭亡与明朝的兴盛,也就是新旧朝代的交替,从而导致了国家主要事务是忙于战争,黄河和一些其他河流一度失于维护整治,水患逐渐严重起来。明朝时期,黄河经常决口,还时不时地与其他河流串流,以致于黄河下游流域以及周边地区(比如鲁西、豫东、冀南,苏北等地区)时常被淹,连国家的重要经济制度之一的漕(cáo)运也是经常受水患的恶劣影响而无法正常运作。

  在张居正着手于治理水患之前,明朝针对负责管理河流和漕运的事务,分属于两个不同的机构:河道总督专门管理黄河,漕运总督专门负责漕运,两方互不统属。到了万历五年(1577年),张居正认为应该革新河流和漕运的人事安排制度,于是把河道总督与漕运总督合并,并于第二年(1578年)提拔起治水专家潘季驯(xùn)(人名),让潘季驯总领河、漕事务。
  潘季驯走马上任,这位治水专家到了被张居正重用时为止,足足已经有十几年的成功治水的经历,可以说是治水之术很有造诣(yì)。这次的潘季驯被提拔,是张居正进行漕运大计的延续措施,为了彻底地治理水患、完善漕运制度,张居正给潘季驯大力支持,排除了各种障碍(zhàng ài)问题,更不顾其他一批官员的闲言闲语。
  潘季驯在万历六年(1578年)开始大规模治理黄河和周边一些河流的水患,革新了治水技术,第一次系统地提出了“束水攻沙”治水技术。“束水攻沙”的全称是“筑堤束水,以水攻沙”,潘季驯认为,这项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黄河水患,比如决口,只是个表象,水患的根本原因在于下游河水含沙量很高,由于河水多沙,且泥沙源源不断地随水而下,大量的泥沙沉积在河床上排不胜排是根本问题。河水里的泥沙在水流湍(tuān)急之处容易被冲走,在水流缓慢之处容易淤(yū)积下来。从长远来看,黄河的河床在泥沙淤积下逐渐抬高,形成“地上河”,在河水的水量较多时,引发了一系列的黄河决口。人力排沙的能力有限,但水力完全可以排沙,采取收紧河道的方法,将河道里的水集中起来,河水急速流动,以此冲走河床上的淤积泥沙,降低河床高度,防止水灾爆发,便可以实现治水的目标。

  潘季驯破弃了治水的疏通为主的旧方案,结合具体情况定下了“束水攻沙”的新式方案,兴建了一系列的水利工程,具体来看:潘季驯下令把黄河决口之处一一堵住,使河水集中到干流上来,便于集水攻沙;同时,在黄河下游的河道两旁大量地兴建坚固的堤坝(具体还可以分为遥堤、缕堤、月堤、格堤等不同用途的堤坝),使河水并流到一起,在易发生水灾的河道堤坝之外兴建缓冲堤坝和屏障堤坝,组成了完善的三道防洪线。总起来看,这些治水措施在攻沙、防洪方面起到了不小的积极作用。

  潘季驯治水,用了“束水攻沙”新技术,这是值得赞扬的。在他的成功治水下,到了万历七年(1579年)秋季,他同时治理好了黄河和淮河,使得黄河在接下来的数年里没有发生大的水患,而潘季驯也因治水有功,被提升了官职,担任了朝廷的高级官员。
  潘季驯的治水技术在当时是很先进的,但我们也应该想到:黄河的泥沙问题的最根本因素是在黄河中游的水土保持问题,黄河里主要的泥沙源地在黄河中游的黄土高原地区。根据近代的实测资料显示,进入黄河干流的多年平均年输沙量为16亿吨,河水含沙量大约为每立方米35千克,这些泥沙是黄河流经了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冲刷下来的,逐渐淤积于河床之上,抬高了河床位置,形成了越来越严重的“地上河”。所以说,治理黄河,根本方案之一是要做好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当然,下游的治沙也是根本方案之一。明朝时期的潘季驯没有找到针对黄土高原的治沙方案,说明了在当时的那个时代,治理黄河还没有达到全新的高度,但潘季驯提出“束水攻沙”理论,还是难能可贵的。

  张居正重用潘季驯治水,之所以说是选对了人,是因为从这场治水成果来看:水患变成了水利,长期威胁黄河下游流域的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水患问题被治理排除得很好。因此,潘季驯这位水利专家,被人们称作当时的世界水利泰斗,获得了很高的赞誉。张居正识人用人如此之好,也应当获得赞誉。结合着前面章节的论述来看,张居正为国家做的贡献,足以称得上是功盖寰宇、四方拜服。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