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断黄海——晚晴洋务派的兴衰》
第20节作者:
明玉飞鸿 日期:2017-09-03 14:01:08
我自己明白在更新速度已经严重慢下来的情况下,依旧在追的人绝对是真爱!谢谢你们。10月又要回去上班了,主播好多东西正在学,确实有点忙。
不过不管怎么说这本书肯定会写完,谢谢你们!
日期:2017-09-07 17:57:01
苏州河南岸有条支流,名叫上海浦,南宋时在苏州河南岸建镇,以支流命名为上海镇。这里就是最早的上海,直到鸦片战争前还是一个治安全基本靠狗的地方,是江苏省松江府下的一个小县。
上一章说到,李鸿章抓住了上海求援的机会,成功搭上了梦想的翅膀。
带着刚刚成立的淮军,奔赴上海,可这时的李鸿章对于与洋人打交道是两眼一抹黑。
鸦片战争后,上海正式开辟商埠,设立外贸口岸,英法等洋人随机在黄埔江畔建立起了租界。太平天国席卷江南,整个长江中下游的有钱的土豪和能走远路的苦力强全都往上海跑。一时间上海人头攒动。
江南的土豪们的思想开放,比保守派更容易和新人类交朋友。土豪带来了白花花的银子,洋人带来了新奇的物事,双方一拍即合,很快就勾结在了一起。
逃难到上海的苦力强,只要管饭什么都干,又给建设大上海带来了大量的廉价劳动力。
日期:2017-09-07 17:57:52
仅仅二十年,上海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村摇身一变成了当时的东方巴黎,一个远东超级繁华国际化大读书。晚晴时对外贸易额的占比将近七成,比深圳速度还厉害。直到民国的时候,日本的土豪们想看一部最新的国际流行电影,都要跑到上海来看。
到了今天,如果有人称巴黎为西方上海的话,估计上海人不干了,巴黎那种地方脏乱差,哪能跟咱大上海相比,自然是风水轮流转,今天带咱家。不过要知道这也都是当时的积累。
李鸿章到了上海,心急如焚的洋大人自然是要好好的观察一下这群帮手。
最好的办法就是来一个黄浦江大阅兵,反正这些帮手也是中国人,为了表现出明显的相形见绌,就顺带让洋人的雇佣军也拉着一起进来。
一场阅兵既能安抚下不安躁动的上海,也能彰显一样洋大人的军威,实在是妙啊。
日期:2017-09-07 18:01:12
黄浦江畔,淮军、本地驻防军、英法雇佣军依次排开。英法部队皮鞋擦的油光水滑,带着大帽子,衣服帅不说,人又干又大,站的又笔挺。连帮着洋人维护治安的印度和菲律宾的阿色都有几根羽毛做装饰。
本地驻防军虽然是差了点,衣服倒是整洁。淮军可就惨了,衣服不但不统一,而且又破又脏,极个别人甚至扛着锄头参与了阅兵。
华尔头戴钢盔,脚踏高筒马鞋,腰里别着小火枪,手握指挥刀,帅的不要不要的,连李同学站在旁边都显得格外寒碜。
上海方面当即表示不干了,本来是花了大血本请来抵御兵灾的,这下倒像是贴钱请一群叫花子来混吃混喝,会不会让上海的治安恶化都是个问题,也就默克尔那些白左对这种国际主义比较有共鸣,而我们有产阶级混合联盟可不能干这个。
日期:2017-09-08 15:30:31
李鸿章这时的江苏巡抚任命还没下来,上海这边话事人还是他薛焕,除开本地驻防部队不说,连洋枪队都是他组织的,队长华尔还被他弄成了中国国籍,全部都听命于他。他也算是一个洋务老手了,上海的洋大人都给他几分薄面。
上海方面的代言人薛焕立马来和李鸿章进行了交涉。
薛焕对李鸿章表示,洋人都说你的淮军就是大侉子蛮兵,我看着也觉得太寒碜了,有点给我们丢脸。连买家秀都比不上,我看我们能不能换一批货,邮费(雇佣火轮)算我们的。
李鸿章回应,士兵不是为了好看,关键要能打!你掏了几千个士兵的运费,连用都不用一下就喊退货,你难道认为我们发的是伪劣产品?小看我没关系,可是不能小看我们以诚为本的曾老师!这样,我们第一仗如果打输,不用你发话,我们自掏运费回去。
日期:2017-09-08 15:32:01
李鸿章这时的压力好大,相当于又立了一次军令状了。真要打输了他连家都没得回,怎么回?没钱坐洋大人的船,而陆路都是太平天国的重兵把守。
不到几天,李鸿章和淮军的考验就来了!
原来李秀成得知湘军已经给上海分了兵,为了减轻南京压力,必须乘李鸿章立足未稳时立刻攻破上海,否则上海一旦成势,上下游同时夹击南京,那么南京必定失守。
李秀成带着他的太平精锐是玩命来了,之前打上海是为了抢钱,这次打上海是为了保住天国。李秀成与洋枪队以及国际雇佣兵团在南桥镇发生激烈战斗,洋枪队惨败,法国海军提督卜罗德殒命当场。
李秀成乘势进攻,夜袭上海北部的太仓,太仓知府李庆琛及太仓守军全军覆没。占领了太仓就切断上海往北的路子,除了坐船去太平洋这一条路以外,整个上海已被李秀成牢牢封锁。
日期:2017-09-08 15:33:10
整个上海还能用的成建制部队只剩下淮军!就是那些洋人口中的大侉子蛮兵!上海本地人喊他们叫花子兵。薛焕望着即将出征的大侉子蛮兵,意味深长却又无可奈何的对李鸿章说道:上海能否保住,就看你的了。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