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笔记(试图讲述一个完整、鲜活的西周)》
第38节

作者: 独孤晓贱
收藏本书TXT下载
  把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这几乎是每一位开国之君的座右铭。周武王也不可避免的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帝辛的痛苦之上。
  日期:2017-03-17 09:00:19
  经过一年的准备,文王十一年一月二十六日(日子相当精确),迎着刺骨的寒风武王命太公率领周族的所有精锐及盟津盟会的各诸侯国军队,沿着事先设定的路线向朝歌进军。这是一支西方军团,主力军是姬姜两族的精锐之师,而武王和太公则是两族的最高代表,除了主力军来自各诸侯国的军队也十分可观,他们包括被后世称为“牧誓八国”的西方八国,以及后来雄踞南方的楚族等多方势力。

  行军近一月后,二月二十一日军团到达盟津。此时,距离商朝都城只有三百余公里的路程,太公建议由他和武王亲帅精锐之师奔袭朝歌,在商朝还未组织起有效反抗之前攻克朝歌,然后再平定境内残余力量。武王欣然接受他的建议,于是精选了姬姜二族中的精兵猛士三千人,战车三百乘作为先锋部队奔袭朝歌。
  二月二十六日,在疾行六昼夜后,武王和太公所率的部队终于在黄昏时分到达了朝歌城外的牧野,并连夜在朝歌城外摆好了阵势。此时的商军主力仍分布在各地战场,朝歌军力十分有限,仓促之下,帝辛命恶来迅速组织抵抗,并派人去北方调集正与戎狄作战的飞廉部队火速救援。
  帝辛在拼尽全力挽留着这个帝国,不幸的是这一切似乎都晚了些。
  二月二十七日清晨,伴着第一缕阳光的洒落,周商之间展开了一场名垂千古的大决战,但由于双方力量的悬殊,商军在意料之内的惨败,恶来在战场上虽英勇杀敌,但凭借他一人之力怎可能挽留帝国夕阳般的坠落?最终恶来身受重伤,战死于沙场,他用自己的死报答了帝辛的知遇之恩,也许这是他最美的归宿吧。
  战败的消息第一时间传到帝辛这里,他老了,已没有了徒手格猛兽的勇力,似乎也失去了力战群敌的勇气。“蕞尔小邦终究还是取代了我大商。”帝辛如此的不甘,如此的无奈。他已无力挽留大商的离去,所幸他还能支配自己的身体,商朝亡了,他决不允许自己高贵的身体被周人俘获,绝不。
  于是,帝辛在武王入城之前,带着仅有的尊严登上了鹿台。这是朝歌城的最高处,站在这里可以俯瞰整个帝都的繁华,平日里他常在此消遣不多的清闲时光,今天他却要在这里放上一把火,让自己的身体随着鹿台一起愤怒的燃烧。

  日期:2017-03-17 20:18:01
  这不是帝辛所愿有的死法,事到如今却成为了最具尊严的死法。说起帝辛的不甘也许只能用当下最为流行的两个字概况:呵呵。
  是啊!我拼劲一生挽救这个帝国,却换来了今天的结局,我还能说些什么呢?抱怨人世的不公吗?可我就是这天下的主宰,又能抱怨谁呢?怪罪自己的不努力吗?可谁又能说我没有拼尽全力呢?呵呵,也只有呵呵了。
  黄昏时分,牧野之战结束,武王率领军队进入朝歌,俘获商朝大臣一百多人。此时,武王只是占领了商都朝歌,商朝的很多地区实际上还没有归附周,为了稳定民心,武王宣布:除商纣罪大恶极和少部分人员助纣为虐外,大多数人是好的,商民一律无罪。这种否定少数肯定多数的做法很快就收到了成效,朝歌城内的局面得到了稳定。
  不久,伐商的后路大军也陆续赶到朝歌城外,武王命太公等人率领军队分头平定商朝境内的其他残余势力。商军的战斗力本来并不弱,只是商都的沦陷使得这些人一时不知为谁而战,军心涣散,战斗力锐减。

  三月,各路平叛大军纷纷带着胜利的消息回到朝歌与武王会合,此时武王已清理了牧野战场,在此建起了祭坛,虔诚的向父亲文王祷告伐商大业的完成。
  地区的战争陆陆续续的延续到五月,直到六月份武王才班师回朝。班师后,武王先在周的宗庙中进献了战俘,而后祭祀天神,并进行了盛大的庆祝活动。
  至此,历时半年的伐商大计才算完成。一个崭新的周帝国在西方冉冉升起,周朝建立后定都镐京,周武王便是第一个入主镐京的周天子。
  日期:2017-03-18 07:49:47
  选择
  武王伐纣是一个旧时代的结束,也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几千年来,人们都愿意把这次行动描绘成一个得人心的事件:商朝的灭亡结束了人们苦难的生活,周朝的建立更是给长期处于黑暗中的人们带来了久违的光明。其令人兴奋的程度丝毫不亚于新中国的建立,使四万万受苦受难的中国人民摆脱了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恨不得天天放鞭炮,顿顿吃饺子,总之是一个字:幸福。

  可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就在史书对于武王伐纣的胜利大书特书之时,总有一些人的出现注定要破坏这和谐的景象,他们在用行动提醒着周朝的统治者们,周的建立并不是普天同庆,商的灭亡依然会有人哀伤。
  这些人固执的选择了与天下大势相悖的价值选择,但又有谁能一口咬定,他们的选择就是错的呢?也许他们并不一定是商王朝的拥护者,但也绝不是周王朝顺服者。不管怎样,这些人的名字应该被我们记住,他们让我们懂得,人生中又一种选择不论得失,甚至不求被人理解,只求心安,只求不辜负自己心中的那一份坚守。
  伯夷、叔齐为了心中的这份坚守,不惜葬送了前程,付出了生命。第一次,他们为了内心的那份坚守,不惜纷纷放弃孤竹国君的君位,跋涉千里,从遥远的东方来到西方,为的只是仰慕文王的德行。第二次,当兄弟二人得知武王要出师伐商时,他们挺身而出,拦在了武王的战车前,手扶马的缰绳劝说武王不要伐商。这倒不是因为伯夷、叔齐认为周现在尚不具备伐商的实力,更不是因为出于对商朝的忠心。只是他们认为,商朝乃是天下的共主,周无论多么强大,都只不过是商朝的一个属国。无论是商王朝的共主的地位,还是周的属国地位,都是上天的旨意,更是天下的秩序。

  武王伐商不但违背了上天的旨意,而且扰乱了天下的秩序,这对于天下而言将是一场灾难。在伯夷、叔齐的眼里,武王伐商的的行为,无疑是乱臣贼子的行径。然而,武王那里听得进去这般“大道理”,伯夷、叔齐的话丝毫未能动摇武王的决心,大军在太公的指挥下,丝毫也不迟疑的向着东方前进,当战马的缰绳一点点从伯夷的手中脱落时,他们对周也彻底失去了希望。
  周朝建立之后,伯夷、叔齐二人仍以商朝的子民自居,为了表示与周的决裂,他们发誓从此不再吃周朝的一粒粮食,并跑到周都附近的一座名为首阳山的荒山上,以山上的野菜为生。周武王敬重他们的贤德,曾多次派人请他们出山做官,都被兄弟二人严词拒绝。他们一再强调自己为商朝子民的身份,绝不食周栗。气急败坏的使臣对伯夷叔齐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你们不食周栗,难道这首阳山上的寸草寸土就不是我大周的吗?”使者本想通过这番话逼迫伯夷、叔齐二人向周朝屈服,谁知这兄弟二人竟都是牛脾气,既然这首阳山上的寸草寸土都是你大周的,那自此以后,我们便不再吃任何东西。此后,兄弟二人竟真的是滴水不进,最终活生生的而死在了首阳山上。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