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还不算完,高长恭声音也好听,唱歌也是天王级的,你说气人不气人吧。
帅要是一种罪,高长恭真是罄竹难书。
不过帅也有帅的烦恼,高长恭长得实在太漂亮,花一样的男子,感觉上缺了点男人的阳刚之气,不够man,上战场老让人误认为娘娘腔,他又不能碰见个敌人先解释两句:我不是娘娘腔,我很男人。解释完了,还得把人家干掉,毫无意义,瞎耽误工夫。
再碰上些重口味或者故意认错的浓眉大汉,喊几句‘我爱你’,想想都鸡皮疙瘩掉满地。所以高长恭无奈之下每次打仗都得带着凶神恶煞的面具,麻烦的很。
这种烦恼,我也想来点.......
高长恭成名于邙山之战,可是成也邙山,败也邙山。邙山之战后,高纬一次问高长恭:你这样冲入敌阵,出了意外可怎么办?(“入阵太深,失利悔无所及”)。兰陵王没想到,皇帝堂弟如此体贴自己、替自己担心,心头一暖,不假思索的就说:国事就是家事,为自己家的事,当时就没考虑那么多。
高长恭的话没问题,也就是高兴地,说了句表忠心的话,况且这话也没错。
北周自宇文泰死后,宇文护把持朝政,北周皇帝兄终弟及,轮着宇文泰的儿子当,与此同时的北齐倒是没有权臣,但是自己亲兄弟闹腾。高欢死后,高家这个政治暴发户家族在人性上就像撒了欢的野马。兄弟残杀,叔侄折磨,个顶个的疯狂,也一个比一个短命。北齐自高欢死后,也是兄终弟及,依次是高欢长子高澄,次子高洋、六子高演、九子高湛,到高湛这儿,变成了父死子继,高湛传给了儿子高纬。高长恭就是高纬大伯高澄的儿子,高纬的堂兄。
本来高长恭回答的话没问题。高长恭是皇族,北齐是高家的,国事就是家事,冲锋陷阵理所应当。可高长恭的话到高纬耳朵里就变味了。
高长恭觉得国事是家事,高纬不觉得。
高纬觉得:国事是我的家事,不是你高长恭的家事。我高纬才是皇帝,谁和你是一家?我爸爸是皇帝,你爸爸也是皇帝,你说国事就是家事,咋地,你想把这皇位要回去?你要回去,我怎么办?
再加上,北齐士兵没事就唱《兰陵王入阵曲》,高纬觉得风头真让高长恭出尽了。
高长恭清楚这个皇帝堂弟是什么东西,知道自己“威声太重”而遭帝王猜忌。兰陵王这沙场大将军当得十分窝囊,输不起、也赢不得。输了,军法从事;赢了,皇帝收拾。不论结局如何最后的输家都是兰陵王,这是一场永远赢不了的牌局,兰陵王干脆再不参加了。
自此,兰陵王开始贪污纳贿,自毁形象,没病盼得病,有病也不治。就这样都不行,573年5月,高长恭还是被高纬毒杀了。
死前,高长恭把贪污来的金券焚烧一空,好像要向后人澄清点什么。
这一年,兰陵王32岁。
兰陵王,真的让我惋惜了很久,最后,只是长长的一声叹息。
兰陵王被杀,北齐三杰的如来神掌没了,北齐的铜墙铁壁塌了,北齐对于北周的最后残存的一点优势,彻底丧失,宇文邕灭北齐的信心开始暴涨。
看到这里,用四个单词形容高纬很合适:no zuo no die。
日期:2018-03-09 20:39:14
军事战略问题
576年8月21日,北齐后主高纬带着他的宠妃冯小怜去晋阳打猎。
都说情人眼里出西施,这个冯小怜漂亮的,在仇人眼里都是西施。
冯小怜人长得非常漂亮,又能歌善舞,高纬爱得都不行了,跟这个冯淑妃如胶似漆,‘坐则同席,出则并马’,死都要死在一起。据说‘玉体横陈’这样在色情小说经常出现的词汇,就出自冯小怜,但那是野史的记载,说多了都是马赛克。你要是打算带着‘批判的眼光’看一看,就自己找吧。
高纬跟冯小怜在晋阳玩得正高兴时,北周武帝宇文邕下定决心要再伐北齐。
576年10月,北周大将们吸取去年的经验教训,都不赞成大举伐齐。宇文邕在朝堂上发了火:(伐齐)朕意已决,再敢阻拦的,杀无赦!
576年10月4日,虽说没了北齐三杰,宇文邕依然不敢轻敌,再次御驾亲征,重兵伐齐,把北周会打仗的都带上了:越王宇文盛、杞国公宇文亮、随国公杨坚为右三军总管,谯王宇文俭、大将军窦恭、广化公丘崇为左三军总管,齐王宇文宪、陈王宇文纯为前军。
这次杨坚算是露脸了,进了主力部队,以右三军总管的身份带军伐齐,从这方面也能看出宇文邕对杨坚的重视。除了在军事将领上的做出了调整,宇文邕在这次北周在进军路线上也做出了大胆的尝试。
北周在西面,都城在现在的陕西西安,北齐在东面,都城邺城,现在河北临漳县一带。从地理位置上看,北周攻打北齐有三条路线可以走:南线、中线、北线。
先说南线。
南线的具体军事部署就是先向东南进攻洛阳,进而拿下整个河南,再从河南进军河北,攻打邺城。从宇文泰开始,北周打北齐基本上都是走南线,先打洛阳。之所以,邹顺退似的都选择南线,原因主要有两个。
一、政治需要。南线中心思想就是先打下洛阳。洛阳是历史名城、历朝故都,自古以来政治、军事战略地位都极其重要,占了洛阳就有了王气,能成大业。所以,每次朝代更迭都是先把洛阳打的稀巴烂,史学大腕司马光写完《资治通鉴》曾感叹道:若论古今兴衰事,请君只看洛阳城。北周、北齐的几次大战也都在洛阳附近。
二、军事需要。南线大部分处于河南境内,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可以提供充足的后勤保障,所谓得中原者,得天下。
综合来说,南线是一种稳扎稳打的军事战略,但是南线其实也有很大的缺点,中原地势平坦,确实会土地肥沃,但也易攻难守,好打,但是也守不住,一旦齐军大举救援洛阳,洛阳又守不住。所以从东西魏开始,东西大战一直是在洛阳周边搞拉锯战,无聊的很。
中线是直捣黄龙。
从陕北直接向东进攻河北,直指北齐都城邺城。这个方案有大臣提议过,但是从来没采纳过。从宇文泰开始没人试过,因为这实在是连我都能看出输赢的昏招。这个路线,山多林密,易守难攻,北齐防守也最为密集,北齐实力跟北周相当,北齐还略强,自己长途奔袭跟以逸待劳的敌军决战,用脚后跟想想都知道结果,要用这种战法纯粹就是脑袋让门挤了。直接攻击敌国都城,这种军事路线一般在占据很强的军事优势时使用,比如后来的隋对陈。
北线应该叫战略大迂回。
通俗点说,就是兜大圈子。具体说就是进了齐境,先不往东打邺城,而是先往北打、先打平阳、再下太原,拿下山西后,再往东打河北,进而南下攻打邺城。北线最大的毛病就是行军路线过长,后勤补给线也长,路况也不好,非常不利于迅速决战。
《周易》说: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既然这么多次,战而不决,南线行不通,中线打不过,宇文邕决定换条路试试。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