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冲道:“我今日若还取不得投名状时,只得去别处安身立命。”两个来到山下东路林子里潜伏等候。】
林冲的话是威胁。意思今天那个接头的必须来,不然的话,不要说官府对梁山脱轨会有什么反应,就是他林冲也不一定会采取什么行动了……也许林冲会走,不过说这话的目的还是不想走。
【林冲提着朴刀,对小喽啰道:“眼见得又不济事了,不如趁早,天色未晚,取了行李,只得往别处去寻个所在。”小校用手指道:“好了,兀的不是一个人来!”林冲看时,叫声:“惭愧!”】
林冲为什么说惭愧?林冲第一次发号施令竟然是拐弯抹角地威胁,这让林冲感到难堪。
【只见那个人远远在山坡下,望见行来。待他来得较近,林冲把朴刀杆剪了一下,蓦地跳将出来。那汉子见了林冲,叫声:“阿也!”撇了担子,转身便走。林冲赶将去,那里赶得上,那汉子闪过山坡去了。】
那个挑夫警惕性高地出奇啊,看见跳出了一个人手拿朴刀,先撇了担子……转身就跑了。
我看到有人提出了怀疑,这个所谓的挑夫很可能就是杨志本人,我觉得这个说法有道理。设想一下,杨志和一个挑夫两个人,路过梁山的时候,应该有什么样的警惕性?应该是两个人紧紧相随才对吧?怎么会是一个挑夫远远地挑着一担财宝走在前面,杨志远远的拉在了后面?说不通。疑似作者用这样的方式提醒读者,此处剧情有猫腻。
先出现一个挑夫,撇了担子,扔给林冲,去山上掉包,然后别的事再说。
【小校道:“虽然不杀得人,这一担财帛可以抵当。”林冲道:“你先挑了上山去,我再等一等。”小喽啰先把担儿挑上山去。】
一个小喽啰,或一个最低级的军官,怎么会认为一旦财帛可以抵当投名状?要么是此人头脑不清楚,要么就是他看透了王伦根本就赶不走林冲,其他的头领都会维护林冲在梁山的地位,小校认为随便一个借口就可以堵了王伦的嘴。
【只见山坡下转出一个大汉来。林冲见了,说道:“天赐其便!”只见那人挺着朴刀,大叫如雷】
作者对前边出现的挑担的人描述说“那个人”,此处杨志出现,作者的描述是“一个大汉”,仅凭这个描述上的差别不足以说明前后出现的两个人不是同一个人。
当然,这些只是一些疑点,难有定论。
第十二回。梁山泊林冲落草,汴京城杨志卖刀。
【话说林冲打一看时,只见那汉子头戴一顶范阳毡笠,】
作者对杨志的描述又改成“那汉子”了。为什么作者不沿袭“大汉”的描述?当然作者描述上的变化本身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是这么改来改去如果不是太随意,就是另有居心。我解读为:作者就是要提醒读者,不能根据描述上的些微不同来判断前后出现的两个人肯定不是同一个人。
【挺手中朴刀,高声喝道:“你那泼贼,将俺行李财帛那里去了?”】
正常的话应该是“还我行李财帛”,疑似杨志知道林冲做不了主还行李,所以才没有这么说……那个小校的任务难道就是挑走杨志的行李?对了,这样假设一下看上去就符合剧情了。杨志和林冲一样,也是被高俅安排上梁山的,但是杨志和当初的林冲一样,也不愿意接受这个任务,被逼无奈来到了梁山脚下,先送了行李给梁山,完成一部分接头任务——或许行李在山上被替换掉了,一担财帛的意思应该是官府送林冲上山又送些财帛向梁山表示此人物的开销由官府包办。梁山留下了官府送来的财帛,接下来如果杨志不留在梁山,梁山就另弄一个包袱换给杨志。
我猜测杨志的行李被替换了,一方面是因为我想不出杨志此来梁山的任务是什么,除了那一担奇怪的行李(挑夫的第一反应是丢掉行李,而且杨志不在场,行李是没跑了),想不到别的原因了;二来官府给梁山送财帛的戏后面还有,这里只有一担,晁盖上山后是送了一大堆,戴宗当时是自挑着财物上山……可以得到这样照顾的人物都是特殊的人物。这是后话。
日期:2017-03-13 21:09:54
【林冲正没好气,那里答应,睁圆怪眼,倒竖虎须,挺着朴刀,抢将来斗那个大汉。】
林冲此刻扮演了鲁智深曾经扮演过的角色。在逼林冲上梁山的时候,鲁智深是扮演了林冲的对头,现在成了逼杨志上山,林冲要扮演杨志对头的角色了。这种既是豆也是萁的角色转换,林冲当然没好气。
林冲没好气,林冲在这里表现不好,至少没有鲁智深当初表现好,现在林冲未必会反省自己的行为,但事后他应该能想到,自己是有缺点的,把自己放在当初鲁智深的位置上,自己还不如人家鲁智深表现得好,自己凭什么小看人家鲁智深呢?
需要说明一下:林冲和杨志都供职殿帅府,且都是有真本事的,互相之间应该至少是认识的,按照林冲好与人较量武艺的性格,二人应该有过交往才合理,但是,此处二人却像是不认识似得,这不合理,应该是假装不认识。
【林冲与那汉斗到三十来合,不分胜败。两个又斗了十数合,正斗到分际,只见山高处叫道:“两个好汉不要斗了。”林冲听得,蓦地跳出圈子外来。两个收住手中朴刀,】
为什么把一场打斗分成两个阶段表述?先是“三十来合”,后又“十数合”?因为十数合后就要分出胜负了。“分际”的意思应该是和“分水岭”的意思差不多,我瞎猜的,不足为凭,不过,林冲撑不住了是肯定的。于是王伦喊话,林冲赶快跳出圈子,脱离战斗。是林冲的本领不如杨志吗?当然不是。因为林冲用的不是看家的武器——枪,而是朴刀,林冲用刀的本领比起用枪的本领自然要打一点折扣,不然他就一直用刀好了,为什么要用枪?后面还有个类似的情节,杨志在大名府比武,被梁中书暗算,给杨志发了一杆枪,而不是杨志最惯用的刀……这是后话。
林冲离开柴进处的时候就没有带枪,目的就在于此处和杨志的打斗,不是林冲不愿意带枪,而是柴进不让林冲带枪,林冲已经听话了、接受任务了,杨志还没有听话还不肯接受任务,所以林冲要放低身段故意输给杨志——卖杨志面子是官府的意思,高俅求着杨志了所以总要在某些方面体现一下对杨志的看重和抬举,就像当初对林冲一样,当初是策动了鲁智深给林冲做陪衬的,鲁智深的禅杖肯定也不是最拿手的兵器。
林冲和杨志打斗用的不是趁手的武器,追溯原因发现林冲离开柴进处就没有带枪,作者用这样的方式把柴进和梁山脚下发生的细节故事联系起来,让读者琢磨其中的内情就竟都是怎么回事。
我想,柴进一度是高俅系伪强盗的前方总指挥或总调度。
日期:2017-03-13 21:12:17
100楼了,在这个显眼的楼层插播一条善意提醒:
研读水浒传不是闹着玩的,有人称水浒传为魔书,也不知道是谁最先这样讲的,因为水浒传里的故事充满了坏人、坏事、坏信息,一些读者体会到了这些信息对人的心理有不好的影响,本人也体会到了,不好的感觉涌上心脑时,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还好本人发现一句心理暗示很起作用:“警惕坏人”,反复诵念“警惕坏人”,【警惕涌上心脑的那些失控信息】,心绪很快就会平复,个人经验仅供参考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