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透历史的人性——宋金战史》
第18节

作者: 梵刀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7-03-25 12:37:44
  这时,吕颐浩也调来江淮制置使、殿前都指挥使刘光世部。
  此时,作为重要天险的长江显示了格外重要的意义。首先金军在未做事先规划又无船只配备的情况下,一时难以大部队人马渡江进犯,而另一方面,此刻最需防范的是苗、刘二人挟持朝廷过江出海,这将导致平叛征讨陷入被动,因此控制水路更是至关重要。
  以水军见长的韩世忠部,领军主攻。张俊从所部中抽调两千人马,以补充韩世忠的兵力。韩世忠自平江(苏州)出发,战船绵延三十余里。
  3月24日,韩世忠部到达离杭州一百多里处的秀水(浙江嘉兴)。
  此时韩世忠的夫人梁红玉正在杭州。韩世忠有记载而被朝廷官封的夫人共四个,除战乱中已去世的原配白氏外,其余三人皆出身于娼楼,能被韩世忠相中迎娶,想来也至少是千百里挑一的花魁,各个心有玲珑,甜美善言,其中便包括上文提到的那位引发了醋海血案的周小姐,但最出名的还属这位梁红玉。
  韩世忠发兵后,苗、刘当即扣梁红玉作为人质。
  梁红玉入宫,凭借多年混迹娱乐圈的机巧,在太后与苗刘间柔和沟通,传递讯息,俨然成为苗刘的一大帮手,加之面容秀美,处事聪慧,苗、刘不由心生好感而至信任。

  朱胜非不失时机地点拨二人:“韩世忠发兵只因受命,非个人所愿,扣他夫人反不宜笼络。不如放她归去,以劝服韩世忠,或可安抚其余诸路将领。”
  苗、刘二人对视后再看梁红玉,美目闪烁处显然也是赞许。苗刘二人拍板放人,随后又禀明太后,封梁红玉为安国夫人,并许以重诺转至韩世忠。
  临行前,梁红玉至太后府中,太后握着梁红玉手,低声叮嘱:“国家危难,但请将军火速发兵。二贼色厉内荏,切勿心怀顾忌。”
  梁红玉执太后旨意,策马出城,至嘉兴夫妻相聚,韩世忠再无顾虑。
  3月25日,吕颐浩、张浚发布檄文,公开声讨苗、刘。
  平叛大军以韩世忠为前军,张俊为两翼,刘光世为殿后游击,吕颐浩、张浚总领中军,分水陆两路直趋杭州。
  苗、刘内部一片混乱。
  苗刘兵变从一开始便缺少核心智囊,而政治上缺乏明确统一的主张,这导致其在舆论上难获同情,气势已泄一大半,此时人心不归,更难弥补军事力量上的先天劣势。败像尽显无疑。
  朱胜非向二人陈述利弊,请求还政赵构,以示忠心。如此进可御敌,退可免责,两全其美。
  苗、刘依言,率百官至睿圣宫,请赵构复位。
  赵构对二人不计前嫌,安抚有加。
  苗、刘感佩天子之气度。
  苗、刘同党张逵事后冷笑:“赵氏平安,苗氏危矣。”已到这地步,非生即死,赵构已是苗刘手中唯一的筹码,哪还容得下首鼠两端的选择。朱胜非显然无间道。
  4月1日,由孟太后正式下诏还政,赵构重新登上南宋帝位,恢复建炎年号。历史上把赵构重新归位称为“建炎复辟”。
  赵构还宫后,诏尊太后为隆祐皇太后,恢复苗傅策立的幼君赵旉为太子,并封苗傅为淮西制置使,后再加封检校少保,刘正彦为淮西制置副使、检校少保。
  此刻,君慈臣贤其意融融,但苗刘二人终究不放心,要求再赐免死金牌。
  赵构亲自手书“除大逆外,余皆不论”的圣谕,赐予二人。
  这二人还真是文盲,欣然接过“除大逆外,余皆不论”的催命符,揣入怀中。

  与此同时,征讨大军加速前进。
  日期:2017-03-26 11:13:54
  4月4日,韩世忠前军抵达杭州外围临平,遭遇“赤心军”苗翊、马柔吉部的阻击。叛军以木桩为鹿角,堵塞水路,双方激战。
  韩世忠弃舟登陆,命令:“今日决战,惜命无伤者,斩!”亲执长矛,身先士卒。
  众将士搏命。
  很快张俊、刘光世部赶到,以十多倍的优势兵力发起冲击。“赤心军”终于败退。苗刘命令纵火烧城,但因突降大雨而未得逞。当晚苗刘带两千精兵,开涌金门,冒雨出杭州,经富阳、新登,逃亡福建。
  韩世忠率部进入杭州。
  赵构亲至宫门迎侯,见到韩世忠夫妇不禁悲从中来,拉韩世忠手诉说道:“中军吴湛佐助叛逆最为积极,卿能为我诛灭于他吗?”
  韩世忠随即拜会吴湛,两人相见握手,韩世忠扳住吴湛中指当场拗断,喝令拿下。吴湛后来被斩于杭州。
  不久,余部众将相继赶到。
  赵构见到张浚,流泪展示手上的疤痕。那是前不久苗、刘以太后的名义发诏贬窜张浚,赵构听到消息时正在喝汤,惊慌之下汤羹翻倒而至烫伤。
  御座上下唏嘘悲叹。

  一番伤感后,赵构命韩世忠和刘光世部一鼓作气擒杀苗刘。
  韩、刘所部稍作休整,随即出发,分路包抄追击。
  亡命奔逃的“赤心军”内部很快崩裂。王钧甫被部下斩杀,马柔吉投降,王世修被俘,张逵率残兵于败逃中战亡。最终,苗、刘两人被韩世忠的部队先后擒获,押至建康府(南京),寸磔而死。
  平定判乱后,赵构御笔亲书“忠勇”二字赐给韩世忠,并授官检校少保、武胜、昭庆军节度使。封韩世忠妻子梁红玉为护国夫人,由朝廷发给俸禄。南宋重要将领的妻子领取朝廷俸禄,就是从梁红玉这里开始。
  苗刘兵变整个过程非常简单,简单得如同苗刘这两个直通通的粗人,南宋初建之时,其军队组成多为“北人”,抛家弃儿一路南下时的怨愤之情出乎本能,在此背景下,赵构迁都江南的大政方针难得人心,只能说一套做一套的连哄带骗,这便引发了强大的底层鄙视链。外侵内乱之际,南宋皇权颠簸于风雨飘摇中应属必然。

  好在有惊无险渡过了危机,但苗刘兵变带来可一个严重的后果,赵构唯一的皇子,年仅3岁的赵旉在兵变中因受惊吓而至高烧,三个月后夭亡,这对南宋政权之后的延续造成了巨大困扰。
  兵变平定后,朱胜非引咎辞职。
  赵构不允。
  朱胜非陈述利弊:“臣若不去,人必怀疑圣上遭受蒙蔽,臣去之后,方能彰显公正。”
  苗刘兵变时,整个内阁都被迫屈从于苗刘,叛乱平息后,必要的人事清理在所难免,朱胜非本人地位尴尬,此时退出已是必要的选择。
  赵构问,谁可继任?
  朱胜非推荐吕颐浩和张浚,二人平息叛乱,名至所归。
  赵构征询他对二人的意向。
  朱胜非以为,吕颐浩经验丰富而作风粗暴;张浚年轻干练而资历尚浅。
  赵构同意:“人都说张俊太年轻。”
  朱胜非道:“臣当初把军旅钱谷交付张俊,后勤王平乱时,张俊调度有序,可见其有真才实干。”
  赵构沉思。朱胜非便欲告退,赵构对他道:“至即刻起,更换近卫军至都堂,命刘光世、韩世忠、张俊等武将位列参政,以正朝纲。”
  这次谈话后,赵构任命吕颐浩接替朱胜非为右相兼御营使(中央直属军总司令);张浚为知枢密院事(军委主要负责人)兼御营副使(中央直属军副总司令)。
  南宋朝廷此时大政方针已定,但皇权羸弱,威仪不张,赵构本人更是深受其害,任用吕颐浩,就是要打掉群臣身上的傲慢。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