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透历史的人性——宋金战史》
第24节

作者: 梵刀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7-04-04 12:22:59
  建炎四年(1130年)的新年赵构一行是在海上渡过。大年初三风势稍缓,船队开到章安镇(属浙江台州)。
  章安镇的祥符寺里有个老和尚,六十多年以后还能回忆起赵构这次南巡来到寺庙时的情景。
  那年他十四岁,当时镇里传言纷纷,说天子航海东来,船队停泊金鳌山下。
  老和尚记得那天早上,有十六人身着战袍的军人,顺着猎猎的海风,由金鳌山方向走来。进到寺内,为首的金甲黄袍之人居中坐下后问,有无素食?住持取出五个炊饼,他立刻吃掉三个,停了一下,又吃半个。住持看他们都很饿的样子,又去田里挖了一些蔬菜招待他们。那黄袍之人便是天子赵构。
  老和尚还记得赵构一行呆了十四天,后来回航的时候又来过章安镇。
  老和尚的回忆带有典型的印象派风格,威风凛凛的战袍与饿成狗的赵构形成鲜明的反差,构图充满张力,令人印象深刻。
  当时还有个传说,说赵构在以前当康王的时候,京城有个叫徐神翁的道人,给人测字非常灵验。赵构与他打过交道,对他礼数周到。

  后来赵构登基,在“南幸”临别前,徐神翁曾赠诗一首:
  牡蛎滩头一艇横,夕阳西去待潮生,与君不负登临约,同上金鳌背上行。
  赵构当时不明觉厉,神翁只说天机。这次到章安镇,引赵构上岸的船夫无意间告知,眼见连接章安镇前的那个海滩就叫“牡蛎滩”,而遥遥望去,镇上有一凸起的小山便是 “金鳌山”。
  赵构带人登上金鳌山,山顶楼阁里,当年徐神翁所献的诗原样题写在墙壁上,墨迹如新。
  在一些历史事件的描述中,凡成大事者在关键时刻总有神迹护佑,冥冥之中皆有天数,不由令人感叹,真可谓不装逼不足以称帝,尤其是开国大帝。
  赵构在登基时有赵恒托梦,逃过皇族灭门时有泥马渡康王,就算杀个张邦昌也在“平楚楼”,而这次惨成这样,依然是天意注定。但不管怎么说,赵构的人生抛物线在这一刻终于到了触底的拐点,南宋朝廷也总算抗住了狂风暴雨的洗礼。
  赵构在章安镇的日子平和安定,这从百姓的态度中可以感知到。
  金鳌山下是黄椒村,村里的妇女听到天子来到,都赶来瞻仰龙颜。被围观久了,赵构就态度和蔼地劝退道:“夫人们都请便吧。”
  村里的妇女觉得“夫人”这个称呼文雅别致,回去都嘻嘻哈哈地以“夫人”相称,从此便成了习俗,一直保留下来。
  整个南宋朝廷住在一个原本宁静的小镇上,没有丝毫的扰民,这充分体现了当时精英阶层的高素质,但再高的素质,也需喂饱肚子,在这个偏乡僻壤的小镇上,资源毕竟有限,“精英”们或许能不饿,但大批的随从那就难说了。
  建炎四年(1130年)的元宵节,赵构的船队仍然停留在章安镇。这天远方突然有两艘海船朝着章安镇疾驶而来。据当时已知的军情讯息,金兵攻克了宁波后,便四处收缴船只,以时间推测,此时应早已下海。难道这是下海追来的金军?
  海面上两个黑点越变越大,海风吹送下,两艘大船幽灵般地靠近,整个南宋海上朝廷陷入极度的焦虑恐慌中。
  前哨战舰咋着胆子靠前拦截,却发现原来是两艘失控的商船,船上满载着橘子。
  交接的双方都吓出一身冷汗,好在都只是虚惊一场。
  赵构大惊大喜,下令收购所有的橘子,分发给跟随他流亡海上,早已饥肠辘辘的侍从和将士们。
  这是一个独特的元宵之夜,大家边吃橘子边赏月。不知谁起了个头,把灯油灌进橘皮里,点亮后随波漂浮在海面上。于是众人竞相仿效,一时间海面上漂浮起万盏橘灯,呼应着黑色夜空中的星月冷光。
  吃饱了橘子的年轻人倚靠船舷,一个个或清瘦俊朗,或纤细婀娜,目送辽阔大海中那随波起伏的亮色,祈祷着未来的和平与安宁。
  那些年轻人中也包括赵构这位年轻的帝王,那一年他23岁。

  日期:2017-04-05 12:42:02
  建炎四年(1130年)二月初三日,赵构的船队到达温州,停泊在江心寺一带,暂住在寺内,赵构把江心寺改名为“龙翔寺”,并亲笔题写匾额。
  这时前方传来金军从明州撤回临安的消息。
  之前,完颜兀术在占领明州后,曾抢劫民间的商船,试图进犯昌国县(浙江定海),但此时能抢到的都是小船,大船早都跑没了——有大船谁能不跑。

  有一种说法,完颜兀术下海后,风大浪急,桅杆被吹弯到船侧。从小在马背上长大的完颜兀术骑虎难下,这时隐约看见前方海岛上一座山峰,便问那山的名字,有人告诉他叫阳山。完颜兀术释然道:“当年唐王朝兴兵开拓疆界,只到阴山,我攻至阳山,已可知足”于是下令返航。
  二月初七日,完颜兀术把部队集中在临安的吴山、七宝山一带,然后四处纵火,火焰三天三夜日不绝。十一日大火熄灭后,金军纵兵抢掠。
  先纵火再抢劫,想来是应对“坚壁清野”的策略,既然粮食没了,那就烧房子,金兵或指望能从犄角旮旯、房梁暗室里烧出金银财宝来。老话有云,真金不怕火炼。
  二月十三日,金军从临安北撤,改走水路。
  这里有个小插曲,金军刚进临安时,完颜兀术把江南名刹灵隐寺的一个老和尚请入金营。

  看破红尘的高僧看不透完颜兀术这杀人魔王的用意,着实吓得不轻,但好在有惊无险,完颜兀术诚心相请,真心讨教。
  战争打到这个份上已没有赢家,大宋江山固然千疮百孔,金军占领的辽国旧地以及老家黑龙江,也都承受着庞大军费开支的压力,何尝不是缺衣少粮。
  民谚有云:治世道,乱世佛,由治入乱是儒家。在乱世中,讲究修炼隐忍的佛教具有麻丨醉丨和稳定的作用。后世的元忽必烈曾评价“辽以释废”,认为辽国的佛教盛行到了让它灭国的地步。这观点对错先不论,但至少能说明当时佛教在辽地的影响力。
  完颜兀术带着临时抱佛脚的心态,希望参透佛法的高僧能给他一剂维稳的良药。高僧是否开出药方不得而知,但撤军前完颜兀术依旧派专人将高僧礼送回了灵隐寺。

  二月十八日,金军攻破秀州(嘉兴)。
  二月二十四日,金军攻到平江(苏州),又是一场大火,但有记载这大火是当时驻守平江的将领郭仲威所放。这位趁战乱大发国难财的郭仲威,在第二年六月被押赴平江府,在饮马桥下凌迟处死,城中军民无不咬牙称快。
  三月一日,完颜兀术的部分军队驻扎在吴江的太湖之畔。宋军统制官陈思恭率领水师的攻击,并获得胜利。这是有记录的南宋水师第一次战胜金军,算是开胡之战,史称“太湖之役”。
  建炎四年(1130年)三月,金军由临安经吴江、苏州向镇江撤退。
  三月十五日,完颜兀术十万大军驾着抢来的破船,浩浩荡荡开到镇江,一向横走江南,如入无人之境的完颜兀术只带了几名亲兵随从,登运河入江口的银山,察看水文地形。
  银山龙王庙里有宋军韩世忠部所设的观测哨卡,几十个驻守的官兵同时发一声喊,居高冲出,当场擒获两名吓傻的金兵,完颜兀术骑在马上总算跑得快,但这次只是对他一个小小的警告。
  就在前方不远处的镇江焦山寺附近,浙西制置使韩世忠正率八千水军严阵以待。
  兵马总数十倍于对方的完颜兀术,将面临他一生中最大的一次几乎让他丧命的军事挫折——“黄天荡之战”。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