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艳遇与点子齐飞,金钱与布局一色:海归风水师的咨询猎场》
第17节作者:
鼎湖听泉 日期:2018-03-28 21:48:16
第四盘 辞职没商量(续十九)
而按照范进那种中个举人都差点疯掉的儒林世界守则,如果能成为“一边艳遇,一边吃素”的大富阶层,那绝对是要疯掉才是。
所以,一家两兄弟,居然就一个简单的墓葬,却只发大房,不发二房,这风水的力量,也忒是太让人为之疯掉了,怎么做到的?生辰八字不合而相生相克吗?
似乎民间也有些关于墓地“亏房”的传说,只要把这坟葬在亏房地界,不是人丁不旺,就是穷困一生。
于韦坚来说,经受了香港的刺激,他是相信有这种真实的风水奇观的,绝对不是“真实的谎言”,因为同样是爹娘所生的两兄弟,确实后来的人生命运很多有天壤之别,比如隋朝虞世基虞世南两兄弟,就曾经一个大富大贵,一个穷困潦倒。
你不能不信命,尽管它有点玄乎。
正如风水大师所说,同是属狗的,同咬红萝卜,却一个踩到狗屎,一个打个麻将连旺数十场,这不是儒林疯癫兄弟们哀嚎的“只发大房,不发二房”的翻版吗?
所以,韦坚对此种人生差异性很是诧异,也很有同感,更是想弄清此中的奥妙,为何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反转成不同人生?
难道真是孔老二所说“生死由命,富贵在天”?只能畏天、知命和忍受?
日期:2018-03-29 21:16:29
第四盘 辞职没商量(续二十)
当然,作为有知识、有文化,智商、情商都不错,且很有改变现状冲劲的有为青年,韦坚绝对不会把自己的命运全都交给上天,那样就太暴殄天物了。
何况韦坚血液中还流着中古唐朝风水官僚的血统,那种不安分,也随时催促他抓住机会改变命运。
也许韦坚没有香港某些大风水师那种用堪舆飞星秘技,为美国考古学家找到了恐龙化石而享誉世界的绝招(至少初出道时会是这样),不过他的天赋会让其在风水界搅起风云,进而占得一席之地。
那么,就先辞去这个自己本来就不热爱、不擅长的不死不活的银行理财经理之职吧,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似乎这职业把自己的财全都“理”去了,只剩下一些小渣渣,倒像是犯了财煞也。
又据说最好的风水理论在国外,就因为它没有中国传统文化中那么多功利性甚至于欺骗性(升官发财、大富大贵),神神道道的,加上崇尚宇宙气场的科学素质,学起来更加纯粹(比如儒学在新加坡和日本)。
比如起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美国的宇宙气场养生学,似乎强调的只是人和建筑风水的自然纯朴和合,而摒弃了很多神秘文化的装神弄鬼报应说,出发点简单实用很多,可谓是另类“中为洋用”。
所以,韦坚决定出国读研,即使纯粹是吸收异域文化和开阔眼界,也是有必要的。
日期:2018-03-30 21:48:36
第四盘 辞职没商量(续二十一)
当然,韦坚最想学最想深研的,却是西方建筑史上那些流光溢彩的建筑类型,建筑环境风水倒是在其次。
比如哥特式建筑神秘的宗教气息和审美文化,英国巨石阵那种没有现代起重装置的比埃及金字塔还早几百年的神秘古代建筑,似墓穴又似圣殿,还隐含着连现代人也困惑的超声波,确实是闪耀着一种超科学的风采。
正如某些网友所言:“那些巨石阵都是典型的风水局,简单的牛眠地布局,焦点就都是石墓,而且石墓门口几乎都是左边放着木头装饰,右边放着石头装食品”,简直就与中国风水理论中的“左青龙、右白虎”不谋而合。
所以研究建筑史,也算是研究风水史。
曾听一个为李嘉诚公司搞建筑基建风水布局的北大教授(也算是著名建筑风水大师)开课说,其实风水不是封建迷信。
当年风水存在的时候,封建社会还没存在,《黄帝宅经》绝对比《黄帝内经》问世早,人类在穴居时代就有了风水起源,不管是中国还是外国,都曾有洞居的习惯(中国不是有山顶洞人吗),所以说建筑的源头本来就是洞穴(而中国的龙穴风水起源,有专家曾说出自西北的黄土高原的那种典型窑洞)。
日期:2018-03-31 22:11:53
第四盘 辞职没商量(续二十二)
正如那位网友所说,这风水也不一定是中国特产,只要有居住需要,那么建筑的选址、结构、采光、气味、颜色等风水要素,都是全世界、全人类通用的,那些嘲笑法国把穴位知识据为己有的,最终也犯了历史虚无主义或民粹主义的错,都是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
好,理论的东西不要说得太多,我们还是讲讲韦坚的出国准备吧。
这个其实也没有什么要说的,不就是上语言学校,考托福,参加各种课外活动和志愿者活动,力争多才多艺,然后选择热门有钱途的专业,那么一切OK。
韦坚在那一年多的日子里,几乎是断绝了以前的所有社交活动,虽然作为中国名校学识和英语水平有一定基础,但要读研,还是要加大努力程度的。
韦坚最先想去世界首都纽约,但生活费相对高些,所以他想到了有世界知名大学哈佛、麻省理工的波士顿。
波士顿是美国历史最悠久也是最有文化价值的城市之一,美国独立战争就在此引爆,而且有山有水有岛的风水格局,很得读建筑的韦坚的青睐。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