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通州末班车》
第44节

作者: 俗人小雅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7-04-30 15:15:00
  五.发财之路
  我现在对表舅秦明轩不再是从前那种轻视了。我以前总以为他是靠嘴忽悠人挣点零花钱。但最近我跟他接触的多了,他的一些预测的确很神奇。说准了一件,两件事可能是巧合,但次次几乎都准的话,那绝对不是巧合了。我高考时,他找的那个孩子预测我的分数,太准了,但对我来说至今是个谜。
  表舅接了我的电话,听完我简单的叙述之后,答应见这二位老总。但只看二人命理,不看他们的办公室的风水。让我把牛总的生日短信发给他。他还说明天他有事,后天,大后天见面都可以。他还提醒我,可千万别跟这二位老总提钱的事。我向他保证,绝不提钱的事,但是老总们肯定要问我,我怎么回答。表舅说,你不用回答,我人都亲自去了,我会回答他们的。
  挂了表舅的电话,我先给刘本忠打了电话,告诉他大师时间特紧,还约了我们的老总,您要是不介意就一起见面。如果您要是觉得不妥,只好再约时间,但不能保证日期了。刘本忠满口答应说无所谓,建议定在后天晚上五点半。他说他有个朋友在西城区天宁寺附近开了一家书画私邸会所,这地方又优雅又僻静,是会面的好地方。我告诉刘本忠,我需要赶紧去找大师商量,让他等我电话。我跟牛总也是这番话,牛总也没拒绝,说能多认识个朋友更好。随后我跟表舅说定,让他后天下午提前到北京国际饭店大厅里等着,我和牛总开车去接他。这一来一去的联系着,等到都定好了,一上午也过去了。

  晚上,下班时,小郑说今天咱们不用去买东西吃了,有人请客。原来是同屋的李锦峰从老家沈阳回来了,他打电话给小郑,让我们下班后还上他屋去吃饭。
  一进他们屋,如同进入仙境一般,烟雾缭绕,只是这仙境太呛了。原来一个小烧烤炉摆在桌子中间,正冒着青烟,桌子四周摆满了羊肉串,羊排,腰子,板筋,鸡翅,鸡心,鸡皮,还有烤鱼和一堆烧饼。肖璠也在,李锦峰正在剥蒜,见了我们,热情的招呼我们入座。我建议先打开窗户,不然这顿烧烤吃完,我们都要被熏成火眼金睛了。
  我们还是喝二锅头,就着烤串吃起来。我拿起个鸡翅,边吃边问:李哥,为啥请我们?挣着钱了?“
  “挣钱是肯定的,但不是现在”他一边啃腰子一边说。
  说着,他从他床上的一个包里拿出一把刀递给我。这刀一看就是把老刀,制作精湛、材质奢华,金桃皮蒙鞘面。其刀柄由白玉雕刻而成,铁镂空错金活动龙纹刀档、鞘饰。刀刃近镡处,金、银、铜三色镶嵌文字与图案。吞口钢地鎏金刻五爪金龙与卧龙相衔。刀身开双槽刀栋雕卧龙。鞘口、鞘尾箍铜地镂空刻缠枝花饰,鎏金嵌绿松石,玛瑙。刀背更横卧一条金龙,龙首、龙身、龙爪及龙鳞均为金,其形态栩栩如生,工艺豪华精美、气势宏伟超凡。

  “这就是乾隆御制的腰刀”他得意地说。
  “真会吹牛逼。”我心里说。
  乾隆皇帝在位六十年,曾四次命内务府造辨处有计划、有规范地制作成批的御用刀剑,数量共计九十把。并标有名称、编号、年款,这些刀剑大多藏于北京故宫和国外的博物馆。如一把乾隆御用佩刀 现藏法国军事博物馆。只有一把乾隆御制腰刀流落在民间,这把宝刀一面隶书铭文‘天字十七号’和‘宝腾’刀名,一面铭‘乾隆年制’款,款下饰云龙图案。
  天下就这一把刀,就在你手上?
  我知道浙江有好多专门制作仿古刀剑的厂家,不但是仿明清的刀剑,就是仿欧洲的骑士剑,西洋击剑,还有诸如庆典仪式剑、加冕典礼剑、罗马教皇剑和荣誉授剑,以及著名的阿拉伯的弯刀,产品做的也是惟妙惟肖,工艺十分精湛。
  “我家害(还)有一把呢。他又得瑟上了。 好,这下正说明他是二把刀了。李锦峰说,他在家的那把刀是白虹刀,是恭王府的宝贝。
  “这刀怎么来的?我好奇地问。
  “要说也是挺巧的事。那天我妹(没)啥事,就跟一个哥们去逛潘家园市场。那市场贼热闹,我看中了一个大葫芦,卖葫芦的还是我老乡。就便宜卖我了,才五十块钱。就是那个葫芦”说着,他指了指窗台上的大葫芦。“都说葫芦谐音是‘福’,‘禄’,咋到我这却倒霉呢?”他喝了口酒说。 

  “那卖我给我吧,我也挺喜欢的,过年时带回家摆着”我也喝口酒说。
  “啥话啊,小老弟,你喜欢,哥送你了。”他还挺大方。
  “谢谢李哥。”我掏出烟,递给他一根。
  “别客气,害(还)有东西给你呢。谁让你说我能发财呢?”说着,他又从床上的那个包里掏出一大盒人参,盒上印着‘吉林野生山参’。我挺吃惊的,这东西贼老贵了。
  “小老弟,别看包装,现在哪儿那么容易找野生的人参了,早挖没了。这都是银(人)工种植的,不过也算是不错的了,种植的年头最少十五年以上。”
  “李哥,你准能发大财。”小郑抢着说。

  “你说晚了,这次就带一盒人参,下次吧,也送你一盒。”李锦峰笑着说。
  “不错,不卖箱包,改倒腾古董了”冷不丁,肖璠说了一句。
  “要想富,倒文物嘛”李锦峰又拿起一个腰子。
  李锦峰接着给我讲了他们家这两把刀的来历:
  李锦峰的父亲叫李卫国,他还有个大爷叫李保家。这二老原来都是沈阳机床厂的工人。文丨革丨的时候,厂里由造反派成立了革委会武装部,还建立了一个‘司令部’,李保家是司令,李卫国是副司令。地位的改变,使他们一下子从地上就飞到天上。说是武装部,其实也没枪,也没炮。所有成员都是用的各种冷兵器-扳手,菜刀,铁棍,钢叉,还有各种机床配件改制的兵器等。李卫国不知从哪儿弄了一个军刺,真正的军队的刺刀。

  这军刺是56式的,呈棱型,带血槽,刀身呈灰白色,不反光。看过电视剧,凡看到枪上的刺刀在阳光下发出耀眼的光芒,都是假道具。由于硬度高的比较脆、韧性好的不够硬。因此多使用不同质地的钢材来制作刀刃和刀身,其中常见的工艺有夹钢和包钢。这种工艺就是将硬且偏脆的刃口和较软但柔韧的刀身结合起来,而制作的难点之一。就是在不同钢料的结合过程中,常常会由于表面氧化、夹灰等因素造成失败,导致废品率极高。

  这56式三棱军刺有一个令人闻风丧胆的外号,叫“放血王”。当然有利有弊:三棱军刺除了捅人之外几乎没有任何用处。李卫国整天把这把56式军刺挂在腰上,即唬人又威风。有时生气时,他就把军刺摘下来猛地拍在桌上,高叫要给某人放血,很能镇住人。仿佛这是一把圣上的尚方宝剑。
  一次,他们组织革委会成员去抄家-一个清朝遗老遗少的家。那家人是皇室姓氏-爱新觉罗。主人是个老头,叫毓什么,姑且算毓字辈吧。
  爱新觉罗家族原本并无按照辈分命名的习惯,康熙朝才开始采用汉人按辈分取名的方法。康熙二十年,康熙子辈用‘胤’字,如雍正的名字为胤禛,孙辈用‘弘’字,曾孙辈用‘永’字。乾隆时,又根据他作的一首诗中的‘永绵亦载奉慈娱’一句,因其首字为‘永’,遂取了其后的‘绵,亦,载’,接续在‘胤,弘,永’之后,成了六个字。道光时添了‘溥’、‘毓’、‘恒’、‘启’,咸丰时添了‘焘’、‘闿’、‘增’、‘祺’。从名字看,末代皇帝溥仪是著名书画家启功先生的曾祖爷爷了。

  在抄家过程中,他们又翻,又抢,又砸,又摔……。简直鬼子进村都自愧不如啊。李卫国发现两把旧式的刀,做工讲究,图案精美。他一眼就喜欢上了。倒不是他认为这是文物,而是把这当成实用的兵器。于是他把这两把刀藏在自己身上,没跟任何人讲,偷偷带回了家。那毓姓的老人当时也七十多岁了,哪儿经得起这么折腾,也在文丨革丨中凄惨地死去。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