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索尼就站出来说话了,说到:“今主上遗诏,命我四人辅佐冲主,从来国家政务,惟宗室协理,索尼等皆异姓臣子,何能综理,今宜于诸王贝勒等共任之。”
意思就是说今天先帝留了遗诏,让我们四个人辅佐幼主,以前国家大事,都是宗室来协助办理的、我们四个人都是外姓人,怎么能辅佐呢,还是要诸位王爷贝勒们一起辅政。
不得不说,索尼不愧是四朝重臣,老狐狸了。一句话抛出去,探探这些人的小九九,这些人岂不知道索尼是试探自己,遗诏上明明白白,如果在朝堂上公然提出异议,肯定会让人认为你有异心,日后不给你小鞋穿才怪呢。、
于是急忙跟他说先皇知道你们忠心,给你们委以重任,而且以遗诏上白纸黑字,谁还敢违抗呀,希望你们四个人就不要再推脱了。
就这样,四辅臣辅政就这样定下来了,为了表示对幼主的忠心和平息一些人对辅臣的不放心。四个人在顺治灵位前发下了著名的四辅臣誓言:
“尼等誓协忠诚,共生死,辅佐政务,不私亲戚,不计怨仇,不听旁人及其兄弟子侄教唆之言,不求无义之富贵,不私往来诸王贝勒等府受其馈遗,,不结党羽,惟以忠心仰报先帝之大恩,若复各为身谋,有为斯誓,上天歹亟罚,夺其凶诛。”
就这样,辅臣正式得到朝廷的拥护和支持,获得了其辅政地位。这可就不代表其他人什么事不用做了,辅臣是替皇帝执政,遇到什么事,四个人一起商量决定,决定之后还要上交太皇太后决定,然后再以皇帝的名义或太皇太后的懿旨下达。
另外还有个保险,就是议政王大臣会议,议政王大臣会议还要进行监督,他们决定的事情连辅臣和太皇太后都不能更改。
于是就形成了太皇太后,辅臣和议政王大臣会议三个权力中心的朝政格局,这种格局在刚开始的时候,朝政还是很稳定的,但是随着时间和实力的变化,这种格局就不可避免的被无情的打破了。
日期:2017-04-21 09:51:27
第四章 鳌拜专权
辅臣们代行着皇帝职权,军国大事都要由辅臣们决定,凡是辅臣们的决定下达之后,下面的那些人给我照做就行了,这就是“辅臣称旨。”
但是事情必须要一起决定才行,如果个人决定,那么所有人就得说你意图独断专权,图谋不轨了,在那个位置上其实也是不好做的。
这可不代表辅臣们彻底掌权啦,真正掌握实权的是孝庄太皇太后。辅臣议定之后都要由太皇太后裁决,有人曾经提议让太皇太后垂帘听政,让孝庄给拒绝了。
说起清朝的历史还真有点意思,大清的兴盛起于一个女人-孝庄太后,又亡于另一个女人-慈禧太后,一个拒绝垂帘听政,一个想尽办法要垂帘听政,结果将清朝带向两种截然不同的道路,说到底慈禧的境界跟孝庄比起来太低了点。
孝庄在理政的时候,年幼的康熙经常在她的身边聆听着她的教诲,在康熙亲政之前,就已经有着非常优秀的治政能力了,这都离不开孝庄太皇太后对康熙的悉心教导。
在辅臣执政之初,整肃宫廷,朝政还算平稳,大清的日子也就这样一天一天的过了,大家也各得其所,也凑合着就行了。而且将明朝太监二十四衙门(十二监四司八局)缩减到了十三衙门,且将太监归属到内务府管辖,内务府可以随意处置太监,极大地防止了太监干政,后来的安德海,李莲英这样的大太监其实并不是实权人物,只不过是借着主子的势力狐假虎威罢了,所以清朝在防止太监干政方面做得相当好。
大家看着朝廷运行的都挺不错,秩序井然的,但是随着日子久了,一些事也就变了,而这些根源就是私欲。
当一个人身居高位,手握大权的时候,那么他的利欲心就会极大膨胀。就像你已经有一百万,你就想有着一千万,有了一千万,你就想着要一个亿。
鳌拜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鳌拜自恃功高,谁也看不上,这也许跟他在战场上的冲撞性格有关。成为辅臣后,没过几天越来越肆无忌惮,他品尝到了权力的滋味,那种高高在上的感觉,那种一切都握在自己手中的欲望。
渐渐地他背弃了自己的誓言,背弃了在顺治帝灵位前许下的承诺,他开始结党弄权,培植党羽,擅权专政,没有人可以阻挡他追求权力的脚步,处于末位的他要成为朝中第一人,而随着他时间日久,行事越来越猖獗。
康熙三年的时候,内大臣费扬古有个儿子叫倭赫,在康熙身边担任侍卫,一天鳌拜认为这小子对自己有点不礼貌,就把人家给记恨上了,后来以“擅动御马”把人家给杀了,还不止如此,又将费扬古以“怨望 ”的罪名,将费扬古及其两个儿子全部杀掉,将他的家产全部都给了自己的弟弟都统穆里玛,真是心狠手辣,一点小事,就要把人家全家都给杀了。
原本四辅臣之间可以互相制衡,互相牵制,防止独断专权,擅权乱政。但是随着个人实力的变化,利益关系的变化,制衡的局面被彻底打破。
索尼是四朝重臣,但是年老多病,经常要告个假,早个退什么的,甚至还得经常在家里呆着,那还有什么精力管事呀。
遏必隆做事又缺乏主见,经常附和鳌拜,有他在辅臣当中,鳌拜就无形等于多了一张赞成票。按理说,遏必隆不是性子弱得那种人,在沙场上打仗时不知道干掉多少人,怎么在处政方面大话都不敢说一声呢,也许可以下这么个判断:
遏必隆同志会打仗,可是他的政治素养还有待提高呀。
而剩下的苏克萨哈就不同,他精力充沛,颇有才干,深得朝廷大臣的信赖,处理政务那是井井有条,绝对是难得的精英型人才,其才能超群可以位列四大臣之首。
更重要的是苏克萨哈从未忘过自己的誓言,忠心护主,用心的打理着这个国家。
而这一切的一切在鳌拜看来,都是阻挡他前进的绊脚石。再加上苏克萨哈平日里就经常与他政见不一致,矛盾重重,甚至到水火不容的地步。
而苏克萨哈对鳌拜也没什么办法,毕竟鳌拜也是辅臣,苏克萨哈对他也无可奈何,而坐辅臣头把交椅的索尼和第三把交椅的遏必隆在面对苏克萨哈和鳌拜的争斗在干什么呢,他们选择了作壁上观。
这其实是有深层次的历史原因的,关键在于他们自身的来历。索尼,鳌拜,遏必隆都是出身于镶黄旗,唯独苏克萨哈来自正白旗。在多尔衮在位时,大肆抬高自己的正白旗,不仅将正白旗提到上三旗的位置,提拔正白旗的人,给自己的正白旗不少好处,而且还打压两黄旗的人,所以黄旗的人对白旗向来不满。再加上平常苏克萨哈就跟索尼他们不是那么融洽。
当鳌拜和苏克萨哈对立的时候,索尼和遏必隆不约而同的站在了鳌拜这边。鳌拜占据了绝对的优势,鳌拜就更加日益骄横,在朝廷里拉帮结派,而更可怕的是他的势力已经伸向了议政王大臣会议,这个国家最高权力中心当中已经有了不少人倒向了鳌拜,包括身为宗亲的议政王大臣大学士班布尔善等人,这个最高权力机关已经被他把持了。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