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自己亲政了,就拥有了直接下旨的权力,可以直接亲临乾清门听政,
对自己来说,这是夺回权力的重要一步。
康熙自亲政之后,勤勤恳恳,处事越来越老练,他的理政眼光和能力在磨砺当中有了相当高的提升。
但是不久之后康熙就发现他下达的旨意经常得不到执行,不是那些官员不听从旨意,只是他们听的是另一个人的“旨意”罢了。当然,那个人除了我们的鳌中堂之外还有谁呢。
康熙虽然亲政,但是辅臣依旧辅佐政务,换句话说,仍旧操持着军政大权。很多地方的奏章竟然是先给辅臣,再给皇帝。按理说,皇帝没亲政,那样还行,可皇帝亲政了,这样做可就有违法度了。
可是人家就偏偏不管你什么法度,照样这样弄。
康熙有时候甚至想提拔一个人,也遭到了横加干涉,不能成行,令康熙相当不满。
而鳌拜这时候正在谋划着干掉一个人,他就是苏克萨哈,他与苏克萨哈水火不容,早就想干掉他了。
苏克萨哈发觉情形不对,为了保全自己,就立马上书,就奏请请辞辅臣之职,前往顺治皇帝的陵寝守陵,可他没想到,这道奏疏却成了他的催命符,直接将他送上了死路。
康熙收到苏克萨哈的奏疏之后,就下旨让议政王大臣会议就这件事进行讨论,讨论之后将结果回奏自己。鳌拜收到消息之后,就立刻与议政王大臣会议里面的自己人活动起来,他还找上了康亲王杰书,康亲王是康熙的叔叔,而且在议政王大臣里面威望极高。
鳌拜想让康亲王在回复中诬蔑苏克萨哈大逆不道,康亲王向来畏惧鳌拜,也只能对他唯命是从,鳌拜和其同党一起罗织了苏克萨哈二十四条大罪,条条都要要人命,比如心存异心,藐视皇帝,不愿归政等等,铁了心了要把苏克萨哈整死。
当康熙收到回复的奏疏之后,不禁惊了一跳,奏书中说:““苏克萨哈是辅政大臣,不知竭尽忠诚,反而欺君罔上,心存不轨,本朝从来没有人犯此等罪状,应将苏克哈萨革职,凌迟处死,所有子孙也应被正法”。
凌迟只有对大奸大恶之人才会使用,人家只不过去守陵而已,就将人家凌迟处死,还要满门抄斩,这有没有搞错呀。康熙明白这是要对苏克萨哈下手了。
康熙立刻召集鳌拜,遏必隆,康亲王等人入宫觐见,问回奏到底是怎么回事。而且直截了当的跟他们说:“朕不知道你们跟苏克萨哈有什么深仇大恨,但是这件事朕就是不准”。而鳌拜还在辩解说他是秉公办理,就事论事而已,说苏克萨哈欺君罔上是铁的事实。
康熙深邃的目光直直的射向面前的鳌拜说道:“欺君罔上的人,眼前未必没有”,而这句话的意思简直在明显不过了。对于处置苏克萨哈,康熙是坚决不同意。
但是鳌拜继续趁机发难,数落苏克萨哈的种种大罪,群臣也随机附庸,气势汹汹的要求皇帝将苏克萨哈处死,大有与皇帝“抗争到底”的态势。
面对群臣的威势,年少的康熙也被吓坏了,面对朝堂上的步步紧逼,康熙无奈在处死苏克萨哈的文书上签了字,但是他将凌迟改为了绞刑,至少为苏克萨哈保留了一个全尸,而这也只是他为了苏克萨哈仅能做的一件事了。
苏克萨哈,朕会为你报仇的......
而这时,抓进大牢的苏克萨哈已经知道这一刀是躲不过了,他自己也认命了。但是他仍然担心皇帝和朝廷,鳌拜如此肆意妄为,自己是辅臣,他都敢下手,自己死后整个朝廷就再也没有人能够阻碍鳌拜,皇帝将会面临着怎样的危局。
但是他相信自己的皇帝,皇帝虽然年纪小,却有着非凡的才智和敏锐的政治眼光,他只希望皇上能够再大点,羽翼更丰一点,迟早有一天能扫除奸逆,只可惜他见不到那天了。
他望向牢中的小窗,百感交集的说到:“皇上,老臣先走一步了”。
公元1667年,大清康熙六年,辅政大臣苏克萨哈被处以绞刑,他的儿子查克旦也被斩首,整个家族惨遭横祸,数十名大臣也受到牵连被斩被革职,简直是一场腥风血雨,一代辅臣的人生以悲剧收场,着实令人唏嘘不已。
日期:2017-04-29 07:57:23
第七章 把鳌拜给抓了
鳌拜处死了苏克萨哈,让整个天下人对他千夫所指。可他不管,现在没有任何一个人再敢公开反对他,他这个“大清第一勇士”成了“大清第一人”,权势尽在其手,就连同为辅臣的遏必隆走路都不敢走在他的前面,可谓胆颤心惊。
但是他没想到,所谓盛极而衰,当你站在顶峰的时候,摔下来时会更疼。在他高兴地庆祝自己胜利的时候,一个人正在秘密布局干掉他,这个人就是他看不起的小主子——康熙。
小玄子慢慢的长大,思想成熟了不少,深深的明白鳌拜乃朝廷一大祸害,不除鳌拜,朝纲不振。可是鳌拜集团附逆甚众,不知道多少文武大臣都是出自他的门下,把持着中央各个要害部门,盘根错节。大学士班布尔善,镶黄旗护军统领穆里玛,吏部尚书阿思哈,兵部尚书噶褚哈,户部尚书玛尔赛等等大臣都依附于鳌拜。
康熙深感鳌拜势力庞大,牵一发而动全身,要是不能迅速解决掉他,那死的就是自己,况且自己手上根本就没有什么力量。
康熙为了麻痹鳌拜,不断对他加官进爵。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八月,康熙加封鳌拜为一等公,他的儿子那摩佛为二等公。康熙七年,加封鳌拜为太师,鳌拜简直是如日中天,所到之处,那些大臣都不敢抬头正视。
而这正是康熙所要的效果,若要取之,必先予之,以加官进爵让鳌拜放松警惕,在许多人事安排,官员任免上也让鳌拜随意插手,安插心腹,康熙也故意纵之任之,当然这一切都是暂时的忍耐,让朝廷的大臣更加对他不满,怨声载道,自己则暗中筹划。
鳌拜掌握着朝廷的主要兵权,兵部都是他的人,连京城防务都在他的手里,就算康熙自己是在戒备森严的皇宫里面,只要鳌拜一声令下,不知道有多少把刀会对着自己。
康熙仔细分析着朝中的局势,根本不容乐观,看样子都是以卵击石,况且自己手上连兵都没有。
负责京城主要防务的丰台大营和身边守卫自己的亲军营也是在鳌拜手上,丰台大营驻扎在郊外的丰台,人马主要是驻京八旗组成,一般驻扎着十二营,每营五百人,人数一般是在六千,但是毕竟是守卫京城的主要力量,人数最多时可以达到四万人,是保卫京城的中坚。
而亲军营更是直接保护着皇帝,是皇帝的贴身护卫,在乾清宫门前穿着黄马褂握着刀的侍卫就是亲军营的,他们归领侍卫内大臣和御前大臣统辖,可是很遗憾领侍卫内大臣之一就是鳌拜,其他几个领侍卫内大臣大部分都依附于鳌拜,自己家门口的人都是鳌拜手下的员工。
但是康熙这边也并不是毫无优势可言。
第一,不断地给鳌拜同志加官进爵,刻意放纵,让他日益猖獗,极大地引起朝中大臣对他的不满,正所谓众怒难犯。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