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著中的那些人(外加金瓶梅)》
第55节

作者: 天权国学社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8-04-17 21:28:48
  咱们再说人和,刘备是占人和,但是您要有闲工夫,可以在《三国演义》里面统计一下,这三家里面出现反叛最多的也就是刘备集团。所以刘备的人和更多的是他那个核心小圈子的人和,小圈子之外,人心就散了,队伍不好带了。
  反观曹操,他在世的时候,从他这里反叛出去的人微乎其微,而他遇到危险的时候救驾的倒是层出不穷,能聚集最多的人才,这不是人和是什么?能让每个人都为自己出死力,这不是人和是什么?也许您说,曹操用的是赏罚的手段,不是跟人交心。我要说,这是一个集团,不是几个哥们儿弟兄,能用手段维护的人和,只要有效果,也是人和。
  再说江东,说一个《三国志》的记载,在孙策时代,张昭总揽文武之事。当时中原地区有很多人给张昭写信谈事情,谈完事,接着就给张昭一通刷色,说什么“现在整个江东就靠您了。”“没孙策行,没您可不行。”“您是东吴顶梁柱,第一人啊。”张昭这人非常知道进退,明白事理。一看江北过来这些书信,就感觉很尴尬,不给孙策看吧,有公事,而且还等于是蒙骗老板;给他看吧,这些书信把自己捧得比孙策还高,不合适,孙策也肯定不舒服。所以张昭很难办,倒是孙策知道了,哈哈一笑,就跟张昭说:“当初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凡是来办事的,都不管齐桓公,直接找管仲,来了就找仲父,就当齐桓公是空气,那又怎么样,最后不还是齐桓公是霸主吗?子布你的能力强,而我能用你,最后的霸业不还是我的吗?别不自在,没事。”这样的环境,人们怎么能不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如果看《三国演义》里的江东,最有意思,他们的上层首脑之间还像是一种朋友的关系,孙策和周瑜,孙权和周瑜,周瑜和鲁肃,孙权和鲁肃,既是君臣同僚,更是一种合作伙伴,他们好像是一个股份制的公司,这几位都有股份在里面,所以必须共同努力,这不也是真正的人和吗?

  综上所述,我得出两个结论:
  第一,天时地利人和,能够在乱世中留下名字的人物,多少都占一样,否则无法成为一方诸侯。但最后要取得成功,必须同时具备这三个要素,缺一不可,不可能占一门,缺两门,那也不可能成功。
  第二,天时地利人和,这三个因素当中,最重要的还是人和,人的因素占主导地位。前面说那几位失败的,或占天时或占地利,但没有一个人占人和,而且他们中大部分人的失败,都跟人和缺位有关。袁绍的众位谋士勾心斗角,内斗不休,他死后三个儿子大掐特掐;董卓死在自己人手里;吕布也是死在内奸手里;刘表的两个儿子分两派,争斗不休;刘璋手下一帮吃里扒外的,在外面勾三搭四;张鲁手下有一个收外人钱就给敌人办事的权臣韩嵩。所以说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而成功的三家,内部基本上都能保持稳定,能够一致对外。当然,每个集团的凝聚力都是从内向外不断减弱,核心圈子最强,外围就比较差,但至少不会窝里斗,这就很不容易了,已经能说是人和了。不过三家的核心圈子有大有小,平心而论,曹操的圈子是最大的,别管是什么因素起作用,反正他的凝聚力最强。有意思的是,核心圈子最小,凝聚力最弱的反而是人称占人和的刘备。

  日期:2018-04-21 15:28:37
  《西游记》是一部什么书
  要是谈《西游记》是一部什么书,这个就跟《水浒传》不一样了。《水浒传》里面也有争论,但是每个人都有一个自己的观点,这个观点是和别人的意见不能相容的,也就是唯一的,我就是这一个想法。
  但是《西游记》不一样,这部书,不同年龄,不同层次,不同身份的人看,看出来的东西是不一样的,但是可以并存的,不矛盾。要说《红楼梦》那个“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的说法,跟这个有相似之处。所不同的是,《红楼梦》这部书不是所有人都看得明白,看得下去的。而《西游记》基本上老少咸宜,所有人通吃,只不过你看到的东西不一样。

  记得我小时候最早接触的四大名著作品就是《西游记》,就是幼儿园的孩子也能看明白孙悟空打妖怪。当年中央电视台艺术人生栏目西游记剧组再聚首的节目里,主持人宣读了一个资料,通过在全国做的调查,全中国收看过央视电视剧《西游记》的超过百分之九十,其中不识字或者少识字的人群,收看率达到百分之百。为什么?这就说明西游记是全民通吃,您别说这是电视剧,所以看的人多。《红楼梦》电视剧普及率绝达不到这么高,这不是说《红楼梦》拍得不好,一样是传世的经典,但是它的内容决定了它不太可能有这么高的普及率。这就说明西游记在层次比较低的人群中比较容易被接受。

  那么层次相对较高的人群呢?就是能够阅读原著的人群里,《西游记》一样能被接受,否则它就不叫四大名著,就是儿童读物了。
  至于对《西游记》的解读,这就是不同人看出不同的内容了。也有人认为《西游记》就是一部游戏之书,就是吴承恩先生写着玩儿的,这里面包括鲁迅、胡适这样的大咖。必须承认,这也是一种说法,成立吗?也能成立。
  再有一种,说《西游记》是一部宗教之书,主要是为了宣扬佛教,贬低道教而作。因为你看这里面,佛门人士都正气凛然,基本都是正面形象,道士里面不是东西的居多。这也是和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关,嘉靖皇帝尊崇道教,不少道士都飞黄腾达,这部书里也有讽刺的意味。不过这里也有个问题,您要仔细看西游记,佛家的人物其实也不是都那么光鲜靓丽,也有很多不是很露脸的举动。而且您可以翻翻《西游记》原文,唐僧师徒过了狮驼国之后,孙悟空就再也没有找自己本系统的佛菩萨帮过忙,倒是找了应该往道门上归的神仙人物,这个有意思了。

  还有一种说法,这个是从评书名家连丽如先生的前弟子吴荻先生的评书当中听到的,说《西游记》其实是一个大寓言。唐僧师徒四人加上一匹白龙马代表了五行,而中国传统的五行分别对应人体的器官,所以唐僧师徒四人其实就是代表了一个人。像孙悟空,在《西游记》的回目当中,就经常被称为心猿,说是孙悟空就代表了众生的这颗心。而且孙悟空属于一天到晚不闲着的主儿,而人心中的欲望很多,也是躁动的,修行就是要让躁动的心平静下来。孙悟空最后成佛,就是心得到了修炼的结果。这个说法也有其道理。

  最后说说我自己的看法,我觉得《西游记》说的是我们的人生,唐僧取经路就是我们的人生之路,一路上的各种妖魔鬼怪就是我们人的一生当中会遇到的各种烦恼、麻烦和困扰。你能战胜它,你就能在人生道路上继续前进,不断进阶,不断上升,最后获得比较完美的人生(您注意,我说的是比较完美,人生没有百分之百完美的)。如果半途而废,可能你的人生也就停滞不前。
  这里面我还要说一点,这里说人生的收获和不断上升并非单单指的是外部的生活条件和名利地位,这些东西很多是自己把握不了的。这里说的更多的是心境上的满足,心态平和,就是人生的赢家。当然,想当人生的赢家不容易,需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战胜各种纷扰。很遗憾,就本人来说,我离战胜九九八十一难,修成正果还很远。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