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杀手组织“探丸郎”的传奇故事——长安探丸郎》
第15节作者:
惊池黄虫子 军尉道:“估计?身为军人,就用这些暧昧模糊的话语应付长官吗?不要以为边境太平了,这京城就平安无事。如果无事,还要养你们做什么,还要每天巡街做什么?当先带路,我们去找。”
众人一起跑到僻静的街角,见两名士兵被捆绑严实,丢在草丛中。
军士们持械警戒,把绳索解开,士兵仓皇禀报,说道:“有人从背后袭击我们,颈部受了重击,一时昏厥,看不到贼人面目。”
军尉道:“丢了什么?”
士兵摸索全身,回报说道:“短刀、弩箭和随身携带的钱币,都不见了。”
众军士乱纷纷说道:“遇到劫财的盗贼了,这些刀剑,能卖两千钱。”
军尉冷笑道:“他们要的不是钱,劫财不过掩人耳目。”
日期:2018-04-18 15:44:40
禁军中尉刘炫仓收到巡防营的急报,连夜召集值班校尉,通报情况。
一名校尉道:“京城中兵丁警卫甚多,盗贼抢劫钱财,目标太大,一般不会以身犯险。刀剑一类的普通兵器,并不禁绝,没有抢的必要。属下判断,他们看中的,是士兵佩戴的弓弩。”
一名校尉道:“巡防营的弩箭,虽然不比前线对阵的硬弩,但最少也能射七十五步,操作娴熟的射手,能射两百步。”
一名校尉道:“这样的射程,完全可以躲藏在民房中,射穿任何一条街道。”
听罢众人的分析,刘炫仓直觉得一股寒气从心腹深处升起。
汉代,数百年来,与匈奴野战,朝廷把弩看作比弓更重要的远射武器。当时的政治家对比汉匈军事实力,大多认为汉军在军事装备方面胜于匈奴的关键,就在远射的强弩和坚实的铠甲。他们十分推崇弩,认为用弩对付匈奴骑兵有三大优势:一是弩在匈奴弓箭的射程之外,就可以先行射杀敌人;二是弩箭的侵透力大,可以穿透匈奴骑兵的革甲木盾;三是以步兵、骑兵、车兵组成协同军阵,车载强弩、单兵用弩与近战格斗兵器相互配合作战,能有效打击匈奴骑兵。
实战证明,弩确实是对付骑兵的一种有效兵器。当时以弩制敌的战例很多,元前99年,汉将李陵统领的五千先遣队,陷入三万匈奴骑兵包围,李陵以大车为营,前部士兵持戟拿盾,后排手端弓弩,严阵以待。匈奴冲击时,汉军千弩齐发,敌人应弦而倒,击退敌人首轮进攻。尽管此战终因匈奴八万援军赶到,汉军弩箭用光,作战失败,但以绝对劣势的步兵,抗击骑兵,能形成僵局,直至箭矢耗尽,足见弩在步兵对付骑兵战斗中的重要作用。因此,李陵感叹:“如果再有数十万弩箭,一定能全身而退。”
汉弩在实战中不断发展,改进了瞄准装置。战国时期的青铜弩机,在机牙后面铸有望山,望山有两个用途:一是在发射后将下倾的望山拉正使牙重新升直;二是张弦后,利用直立起的望山进行瞄准,使箭能较准确的射中敌人。弩箭发出后因地心引力和空气阻力的影响而呈抛物线的轨迹飞向目标,所以在射击远距离目标时必须考虑轨道的因素,由于强弩是利于远射不利近射的兵器,弩力越强射程越远,就越需纠正弩箭飞行时形成的偏差,上扬角度就可以在抛物线轨道下射中目标。而如何在战场条件下,迅速决定上扬角度的大小是一个难题。古人摸索出依靠勾股定理,利用望山、弩箭镞、目标三点连成直线的办法,用于远距射击。为了使士兵能在战斗中迅速瞄准目标,汉代增加望山的高度并在上面标注刻度,大大提高了弩箭的精确度。可以说,这种带刻度的望山是现代枪械标尺的先声。
在如此险恶动荡的局势下,丢失这样的神兵利器,着实教人忧惧。
刘炫仓按剑端坐,虎视众人,许久,才幽幽说道:“家父年轻时,领匠作营,主管军械制造,替远征大军提供弩箭。我从小在营中来往,深知弩箭的威力。为了这皇城的安宁,曾上书朝廷,严禁平民携带弩箭入城。三年来,减少了许多祸事。谁曾想到,这些盗贼胆大包天,竟然袭击军队,抢夺兵器。这样的事件,一旦报到禁中,你等的前程,皆成泡影。”
众校尉惊颤非常,一人鼓起勇气,说道:“还请将军定夺,报还是不报?”
刘炫仓冷笑道:“你说呢?”
军尉颤声道:“属下先去寻找,找不到再报。”
刘炫仓眼神凶光四射,冷峻说道:“你们都打这样的主意吗?”
众校尉不敢回应。
刘炫仓喝道:“既然敢做,却不敢说,不敢承担,你们还配说自己是军人吗?”
众校尉心一横,齐声说道:“是。”
刘炫仓道:“你们都打算迟报,算盘打得精熟。可曾想过,在这期间,弩箭射穿哪位大人的头颅,他横死街头。大谁何前来勘验,发现箭矢上有巡防营的标记,一一查对,追到营中,说士兵杀人。你们如何辩解?”
众校尉惊悸万分,颤栗不敢回应。
刘炫仓声音和缓,语气坚定,说道:“天子病重,受不得惊吓。百官惶恐,一旦露出端倪,必定追着不放。报与不报,皆为死局。此事不可透出一个字,否则,就是弥天大祸。郑营官,你的弟兄丢了兵器,你拿我的密函,速去见我匠作营的兄弟,一模一样分毫不差,连夜作出一副弩机和箭矢来。一旦事发,上下咬死,绝不承认。”
郑营官口中含含糊糊唯唯诺诺,不知说些什么。
众校尉脸如死灰,垂首不言。
刘炫仓厉声说道:“这一件祸事,我一力承担,与诸位无关。”
挥挥手,喝道:“去吧。”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