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7-05-12 16:35:18
十一. 验货奇遇
第二天,不到六点起来,我就起来了,同屋那二位还没起来呢。我洗漱了,下楼直奔昨天出租司机告诉我的那个早点部。早点部挺好找,由于来的早,里边没什么人。这早点部没有煎饼卖,于是去在附近的一个煎饼摊摊了一套。
天津的煎饼,其实这小吃是从山东传来的。山东煎饼的原料本是小米面,而天津煎饼前些年也还是小米面、绿豆面两掺的,可现在发展到纯用绿豆面。绿豆比小米贵多了,纯用绿豆面,当是美味竞争的结果。有的摊主还把电动机砂轮小磨放在摊前,现磨现卖,并吆喝着‘纯绿豆面的’,以示无欺。卷在煎饼里的有刚出锅的炸果子,也有天津特有的又薄又脆的炸‘果箅’。 这‘果箅’就是北京的‘薄脆’。天津的‘果箅’,很大很脆,枣红色,看着就有食欲,不像北京的‘薄脆’,白不茨咧。
我摊了一套‘果箅’的,放两个鸡蛋。那早点部是回民的,最忌讳自带吃的进去,所以我就在早点部门口,三下五除二,解决了这套煎饼。天津的煎饼果然名不虚传,比北京的煎饼强多了。天津的煎饼软、糯、香,北京的煎饼多是白面的,摊软了是成型的浆糊,摊硬了就是皮条面筋。
我进了早点部,买了一碗锅巴菜和一碗豆浆。天津人都管锅巴菜叫‘嘎巴菜’。我说买锅巴菜时,售卖的服务员还楞了一下。锅巴菜,一般人肯定与炒菜或蔬菜的‘菜’字联想,我也一样,等我端着盛好的锅巴菜时,心里总琢磨着,是不是给我盛错了。原来天津锅巴菜以绿豆、小米水磨成浆,摊成薄厚均匀的煎饼,用刀切成柳叶状块,浇上用十几种小料制成的卤汁,再洒上辣椒油、芝麻酱、酱豆腐汁、香菜叶,拌合后食用。这卤汁是用清油煸大料,茴香、丁香、葱、姜末,加入熏豆腐干,各种调料盐、酱油、腐乳汁,香油,白糖,团粉、水熬制而成。天津都知道,锅巴菜讲究的就在卤上。
就像非北京人喝不惯豆汁一样,非天津人第一次不一定吃的惯锅巴菜。我吃的就有点糊嗓子,就豆浆冲下去的。天津人吃锅巴菜都是就芝麻烧饼的,像我这样跟吃药一样,用豆浆冲服,一看就是外地人。
吃完早点,我也没回宿舍。昨天那个被子有点臭脚丫子味,熏的我头疼,这外面的空气多好啊。在那时,还没有雾霾这个词呢,更别提PM2.5了。就是烟瘾犯了,‘饭后一根烟,赛过活神仙吗?’快七点了,我忍者烟瘾,溜达着往公司方向走,顺便逛逛天津市容。但天还比较黑,看的不真。我溜了一大圈,也不知道都去了哪儿了,反正都走到海河了。我知道我们公司所在的中包大厦就在海河边,于是我顺着海河走下去,方向我觉得是对的,这一路我看到地上的烟头,很不得捡起来抽两口。赶紧找个便利店,买了糖,话梅,杏干,花生等零食。八点半不到,我走到了公司,一袋花生已经吃完了。九点上班,已经有同事来了,原来是耿姐早到了,她身边还做了一个陌生的四十来岁的男人。见我进来,耿姐介绍说,这是工厂派来的司机,接我去验货的。我也没耽误,直接和司机下楼上车就走了。
工厂是在津南区,就是过去的南郊区。司机师傅也姓孟,好巧,我以前所在的网络公司的司机就是姓孟,叫孟大全。从我认识他就想问他,咋不姓高呢?
眼前这孟师傅,我就叫他小孟师傅吧,他告诉我,车要开一个多小时,他们的工厂接近河北省。从市区往外走,还好走点,没多久就出了市区,路的两边能看见农田了。路上,小孟师傅掏出烟,并递给我一根,我说我不会抽烟,客气地谢绝了。其实我多想抽一口啊,于是我又往嘴里续了一颗话梅。
再过一个村就要到工厂所在的村了,路过这村,我们刚要进村,突然发现村口被一群送葬的人群堵住了。一大群穿着白衣,带着白帽子的人加上其他吹鼓手,抬棺材的,还有看热闹的人聚集在那里,足有几百号人。没法,绕道吧。我看到有二十多个人抬着一个硕大的红漆棺材,在塭哇的刺耳乐曲下,缓缓地走着。我特别好奇,转头问孟师傅:“国家早就不让土葬了吗?怎么还用这大棺材?不怕犯法吗?”小孟师傅看了我一眼,不说话,等到我们看不到送葬的队伍了,他才问我:“刚才你看见棺材啦?”
“看见了,那棺材真大”我说。
小孟师傅沉默了一会儿,对我说:“现在只有少数民族才可土葬。汉族一律火化。那棺材里的就是骨灰。有点棺材里放骨灰盒,有的直接把骨灰放棺材里。”
小孟师傅挺认真而严肃地告诉我,刚才见到送葬的,我不应该盯着棺材看,更不应该说话。他嘱咐我,一会儿到了工厂,先找点水洗洗眼睛,漱漱口。我很奇怪,问为什么?他也说不上为什么,就知道这是老人告诉他的。否则,很容易招惹是非。我突然想起,我去参加刘本忠媳妇潘淑霞的葬礼,往回走时,头特别疼。我就跟小孟师傅说了这事,他说我犯了大忌:参加葬礼后,多数人都有身体不适感,是因为火葬场阴气太重。据说火葬场四周都是游荡的鬼魂,这些鬼魂随时找人附体。所以我们参加葬礼后,不可马上回家,应该先入三个陌生地方的公共门。最好是超市的门,公交车的门,电影院的门。这三个地方的门阳气多,从火葬场带出的阴气到这些地方就散了。不然的话,带出来一身怨气和恹气必然导致身体的不适,严重的还能让人病倒。我恍然大悟,觉得他说的很有道理。
小孟师傅说按他们这儿的风俗,灵堂上摆的亡者照片,下葬时,一定要放在棺材中,否则亡灵会来索取的。有那么夸张吗?我即好奇又不信。
接着,小孟师傅给我讲了一件他经历的真事:
日期:2017-05-13 19:15:57
事情就发生在三个月前。他的邻居,一家姓王的,户主四十六岁,是兄弟姊妹中的老大,他们家老太太死的早,他就跟他爹一起生活。三个月前,这老头也死了。他们家所有的亲戚都来了,大大地搞了一会白事。去下葬,启棺之前,钉棺材的第一颗钉子要长子来钉。有负责白事的‘大了’,让孝子把遗像放进棺材里,这王家老大舍不得,就是不放。‘大了’说白了,就是负责白事的司仪。见劝不动他,也就作罢,让他象征性的钉第一颗钉子,之后帮忙的人七手八脚把棺材钉死,抬到墓地下葬。墓地就在他们老王家的田地里,这一天也就过去了,没什么事。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