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们说过的话,今人谁能懂》
第19节作者:
渤海二行 日期:2017-05-09 09:06:53
篱笆 。
岁数大一点的人都知道,三十年前有一部火的不能再火的电视剧,《篱笆女人和狗》。那个时候,在东北地区,篱笆院,可以说是名声在外。
篱笆又叫又叫栅栏、护栏,用来保护院子的一种设施,一般都是由棍子,竹子,芦苇、灌木或者石头构成,常见于我国北方农村以及欧美等地广人稀的国家,用于保护院子。北京城内有个标志性地名:大栅栏,虽然读作da shi lan,但是汉语的字形决定了,他的读音变了,含义却不会变。
村里的谚语说,扎起篱笆防野狗。我记忆当中,我们这里的篱笆,大多数是用高粱秸扎起来的,强度根本不足以防野狗。不过那时候,在村里基本上看不见野狗,可不像现在,流浪猫流浪狗成群结队。
我们这里人家的院子,大部分不是篱笆墙,而是土坯垒起来的。需要扎篱笆的地方,大多数是空的宅基地没房子的,别人在那里种点菜。村里没有野狗,却有不少家养的鸡,会把种出来的菜给吃了。家养鸡不太会飞,用高粱秸扎的篱笆,比一般的篱笆墙高一些,基本上就可以把它们挡住了。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家里的财物越来越多越来越值钱,再加上村里的壮年青年越来越少,农村的安全状况比生产队时代严峻了不少。像以前那样家里基本没什么东西可偷的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变,即使是东北地区,篱笆院也肯定会越来越少,被高墙大院防盗门所代替。
日期:2017-05-09 16:37:17
5,出行。
生产力不发达的年代,人们出门,尤其是出远门,不外乎几种方式:走路,骑马,套车,乘船。就普通的农村人而言,骑马的机会少之又少,或者说一生基本没多少机会。大多数,不管去多远的地方,都是迈开自己的双腿。套车坐船,那也是财主老爷才有的资格。
跬。
荀子《劝学》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跬,本意是迈一次腿,也就是现在的人所说的一步,古代叫半步。
这个词现代人很少用,也可以说几乎用不到,但是并不是说,现代已经不用了。其实,语言当中有许多这样的现象,古代曾经常用的词汇,到了现在很难再找到踪影。这并不是说,这些词汇已经消失了,它们还顽强的生存着。书面语言找不到,我们可以到民间口语当中去找。
我们村,以前的人出门,别人问怎么去的时候,一般会有这么几个回答:坐车,骑车,下步跬。也就是说,村民的口语当中,跬这个词,是经常会出现的。只不过,出现的这个词,词性和读音,稍有一些变化。跬,本来读作kui,我们这里的村民,都读作kuai。不管是那个读音,这个词的基本意思没变,还是《劝学》里边的那个原意。
其实这种情况很常见,许多原本存在于古代典籍里的词汇,现代书面语言里基本不用,只保存在部分地区的方言口语当中。本来在方言中,是大多数人耳熟能详的,随着现代教育的普及,使用这些语言的人越来越少。慢慢的,这些人成了少数派,甚至受到一些年轻人的取笑,语言本身的活力,也随之消失。
日期:2017-05-10 09:00:49
套。
这个词,现在的人们仍然在使用,而且用到的地方很多。不过,现在人们所使用的“套”这个词,离它的本来意义,已经很远了。
套,本意是牲畜头上戴的,用绳子做的套子,让拉车的牲畜能够在人的控制范围内活动。这样的“套”,做起来十分复杂,绳子有粗有细,拴成大大小小的环。在这个意思的基础上,发展出来很多其它的意思。比如牛群冯巩有个相声,里边有句经典台词:刘秘书,套车吧。套,从名词,发展出了动词的含义。人们熟悉的歌《套马杆》,用的还仍然是这个意思。
很早以前的时候,我们村有一句歇后语这样说:老虎拉碾子,不听你那一套。这里的套,用的原本是动词的那个套,用谐音变成名词的引申义。很多引申义,都是这样演变出来的。从牲畜身上的“套”,引申出动词的套,又引申出名词的外套、手套、一套、套起来等等用意。
民谚说,骒马驾辕乱了套。套,有很多根长短粗细不一的绳子组成,每根绳子拴在车马套的那个部位,是固定的。不熟悉的人,随便拴错一根绳子的位置,就可能导致牲口拉车用不上力,用错力,或者把套给拉断了。只有非常熟悉的车把式,才能如数家珍一般,凭本能把牲口套进车离去,就如轻车熟路一般。
日期:2017-05-10 14:42:10
把式。
把式这个词,有几个相近的意思。一,武术的架势。二,老手,行家。三,本领,技能。
农村人的口语当中,这几个相近的意思都能用得到。用的最广泛的,当然是第二个。第三个意思,大多数时候跟前两个区分的不是十分明显。对于农村人来说,一件事情干得好,会被称为把式。赶大车时间长,被称为“车把式”,或者“老把式”。说话出现了口误,或者记错了,人们普遍会用“谁都不是说话的把式”来为自己的错误辩解。总之,凡是一件事干熟了,有一定的技术性了,都可以用老把式来作为尊称。
第一个意思也能用的到。两个人比武,其中一个人自谦,会说:您是一代宗师,我不过练了几手庄家把式。庄家把式,不是种庄稼种的好的意思,是说的武术架势,或者套路。平时人们的口语当中,介绍一个人惊慌失措逃跑,会用“跟头把式”来说。
农业时代,农村人特别注重身体的锻炼,即使没什么高手教授,年轻人也会自己通过游戏的方式来锻炼。练力量,练速度,练柔韧性。小孩子们的游戏最多的当然是摔跤。如果哪个人跟高手学过,练得比较好,大家就会说这个人有把式。如果是跟老师没学好,半途而废,一般都会用“三脚猫”来形容。大多数时候,三脚猫含有贬义,为众人取乐的对象。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