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时代掘墓人---司马懿的奋斗》
第14节

作者: 子非嘉澍
收藏本书TXT下载

  第二次.215年,孙权趁曹操主力发动对蜀的汉中之战,挥师北上攻打合肥。合肥守将张辽趁东吴军立足未稳,率八百人就敢主动攻击十万东吴大军,竟大败东吴军。然后孙权围城数十日不能下,不久曹操回师的消息传来,孙权又一次不敢接战,下令撤军。
  第三次,魏国合肥守将满宠认为合肥城离长江太近,遂移城。孙权听说后认为有利可图,率军前来,城离长江较远,又不敢进攻,犹豫中,中了魏军埋伏,又一次的铩羽而归。
  为什么孙权一直对合肥情有独钟呢?明明打不下来,还是要屡败屡战。因为合肥的位置太要命了。东吴能够与曹魏分庭抗礼的底气就是当时的天堑长江,而合肥就处在淮河和长江的中间地带,在夏季雨水充足河水暴涨的时候淮河与长江就可以互相连通,魏军就可以把他在淮河的水军调度到长江,对东吴形成很大的威胁。从合肥向东南可以到达采石,这里是长江江面最窄的地方,渡江的难度比在其他地方要小得多,魏军可以从这里突破渡江,中国历史上北方王朝进攻江南都是从这里渡过长江。如果魏军控制合肥,就相当于卡住了东吴的脖子,只要条件成熟随时可以发起渡江战役进攻江南;如果东吴控制了合肥,就去除了心腹之患,一举扭转对魏的不利战局。因此,由于合肥的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此地一直是魏吴两国的必争之地。

  前三次合肥之战,东吴军队攻打合肥总是抱着抢一把就走的心态,一旦受挫或者进军不顺利,一有风吹草动就草草收兵。一直以来仰仗着天堑长江的护佑,东吴军队对于攻克坚城一直没有太多的办法,这一次的情况也差不多。
  听说孙权再次来袭,因旧城离长江近,满宠请求退守合肥新城。魏明帝坚决不同意。
  “东南的合肥、西南的襄阳、西北的祁山,这三个地方是国家的三个最重要的支点,不容有失。你一定要坚守城池,我会亲征合肥驰援你。”满宠于是坚守合肥,并命骑兵不断突袭东吴水军,使其无法上岸形成攻击,东吴军中士气严重低落,后来有听说魏明帝亲征,孙权只得再次下令撤军。就这样,孙权为了配合诸葛亮北伐而发动的第四次合肥之战再一次失败告终。配合孙权第四次合肥之战的是东吴最后一个儒将陆逊,所谓儒将,就是长着一张书生脸却杀人不眨眼的人。听说进攻合肥的孙权主力已经撤退,陆逊拒绝部下撤军的请求,而是佯装要进攻,在魏城下耀武扬威一番,以进为退,攻克了几个小城,然后不慌不忙的退走,也算是为东吴挣了一点儿面子,不至于场面太难看。

  与诸葛亮倾尽全力与敌以命相搏相比,孙权的每次进攻都是浅尝辄止,既不敢上岸又不敢放手进攻,一听说魏国有援军就落荒而逃。孙权既没有诸葛亮沉重的使命感,也没有兴复汉室的理想,再加上对自己运筹帷幄的能力也不太有信心,因此割据江东就是他能想到的最好的策略。因此,孙权对魏国的进攻就以偷袭为主,能抢一点儿算一点儿,不敢与曹魏大兵团作正面的冲突。
  234年,面对西北和东南两个方向几乎同时燃起的战火,年轻的魏明帝定下了西北方向坚守和东南方向果断出击的政策,成功的顶住了吴蜀两国从两个方向的进攻,稳定住了局势。这个年轻的帝国领袖在运筹帷幄方面成熟老道,颇有其祖父曹操之风。
  日期:2017-09-14 10:19:15

  18、星落五丈原
  在渭河岸边与司马懿苦苦僵持的诸葛亮终于也得知了东吴战败的消息,最后一丝的希望的火苗也被掐灭了。诸葛亮已濒临崩溃的边缘,他万念俱灰,他可能也希望这一切快点儿结束,但是,他必须坚持,拼死坚持。
  两国虽然没有仗可打,但是来往的使者一直有。司马懿与蜀国使者交谈,使者透漏的消息让司马懿如获至宝。
  “使者称,丞相夙兴夜寐,食少事烦,罚二十以上皆亲览焉”

  寥寥几句,似乎波澜不惊,但是司马懿就是从这字里行间读出了惊天的秘密。使者的这句话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诸葛丞相白天吃得少晚上睡不着,芝麻大的破事儿都要亲自过问。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每天精神压力大到不行,而且还事必躬亲,这人怕是快不行了吧,这就是司马懿的重大发现。
  于是夜晚来临的时候,司马懿总是仰望天穹,看着属于诸葛亮的那颗将星,已经一天比一天黯淡了。默默的说,快了,再等几天吧。
  八月的一天,一颗彗星拖着长长的尾巴坠落在五丈原。那一天,诸葛亮病死在大营中,那一年诸葛亮五十四岁。萧瑟的风依然吹过渭河两岸,但是,一个时代结束了。
  诸葛亮的落幕之战无疑是输了,而且输的很难看,他就像是个重症的偏执狂,一次次的北伐丧心病狂,哪怕北伐成功的希望已经越来越渺茫。抛开战略上的是非功过不谈,诸葛亮的那种至死不渝的忠诚和拼死坚持的勤奋,还有那种殉道一般的执着千载之下都令我们感动。

  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你看。
  诸葛亮的故事,读来总让人有一种人生的悲凉之感。
  日期:2017-09-15 10:38:46
  如果说诸葛亮的死,标志一个时代的终结你有异议的话。那么,另外一个似乎南辕北辙的人的死,会让你也不得不承认这个时代确实走到了最后。这个人就是刘协,汉朝最后一个皇帝汉献帝也在234年这一年走完了他的一生。诸葛亮和刘协的死,暗示着人们,一个时代结束了,也提醒着人们将跌跌撞撞的闯进另一个陌生时代。
  那个拘谨而又狂放,质朴而又厚重的汉朝结束了。那个千百年以来为后人敬仰、津津乐道的既进取、又质重,既张扬,又含蓄,既简单、又通脱的充满了人类本真的汉文化的时代,甚至后来我们这个民族都以此为名的汉文化的时代,结束了。虽然在此之后,还有很多自称汉朝刘氏后裔的人创立了微不足道的小国苟活于世不久就被时代大潮淹没,但那些都是大浪淘沙中泛起的沉渣,那个我们至今还津津乐道的时代,结束了。

  日期:2017-09-15 11:29:32
  19、何必生在帝王家
  有的人的出生,就是为了还债,刘协就是这样的人。我整理了刘协的生平,让你看看什么叫做无望的人生,什么叫做何必生在帝王家。
  刘协未成年之时,生母便被何皇后逼死,何皇后成了他的嫡母。
  9岁继位,即汉献帝,目睹嫡母何皇后被董卓所杀;
  10岁,目睹兄弟(少帝)被董卓所杀;眼看着董卓烧了洛阳城,被董卓带着离开洛阳来到陌生的长安城。
  12岁,目睹王允杀董卓,后来李傕、郭汜杀王允,长安大乱,横尸遍野。
  15岁,李傕、郭汜内讧,李傕杀郭汜将献帝劫走,一路上流离失所。
  16岁,经过一年的颠沛流离回到洛阳,不久又被曹操劫走,挟天子以令诸侯。
  20岁,眼看着岳父和董贵人被董卓所杀,无可奈何。
  35岁,为了给自己女儿做皇后铺路,曹操杀了献帝的伏皇后和儿子刘熙。作为皇帝的刘协甚至不能像个普通百姓那样拼死一搏保护自己的老婆孩子。皇后在临刑之前光着脚来和献帝告别,声泪俱下,难道真的不能救我了么?献帝也是泪如雨下,我也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死。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