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透历史的人性——宋金战史》
第43节作者:
梵刀 日期:2017-05-10 12:38:55
秦桧沟通“吴乞买系”,加强彼此间的联络。张浚以公开进取的姿态主持军改。
张浚操盘整个军改的中心思想:在收复中原的大旗下,把各位大将的兵权纳入都督府,由都督府派员统一指挥各部人马。
藕塘之战后,淮西军统帅刘光世遭到各方对其“沉湎酒色,不恤国事”,“军律不整,士卒恣横”,“退保当涂,几误大事”的弹劾。
江南四大将中,刘光世军力较弱,成为军改试点的最佳人选;张浚是基本盘;韩世忠核心外围;岳飞的抵触情绪最大。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记载,绍兴七年(1137年)二月八日,岳飞应招到达平江(苏州)行在,第二天即入见赵构。谈话内容只记录了广为人知的“论马”。
赵构问岳飞,怎样区分好马劣马。
岳飞回答,我曾有两马,很是奇特。每天吃豆数升,喝水十斗,然而非精细的饲料不食,非洁净之水不饮,宁愿饿死渴死。披甲戴盔奔驰,开始不是很快,等到跑了将近一百里后,才开始挥动鬣毛长声鸣叫,奋起四蹄迅速奔跑,从中午到傍晚,还可跑两百里;解除鞍甲不喘息、不出汗,没事一样。这马,吃的多而精,力气充沛而不逞能,此为良材。
返回襄阳,平定了杨么的叛乱后,两马不幸相继死去。
现在我所骑之马就不一样。每日所食不过几升,吃各种杂粮,喝不洁的泉水,上马之后还未坐稳,便跳跃奔跑,刚到一百里,便力气竭尽,汗水淋淋,如同要死一般。这样的马,食少而杂,喜逞能而易力竭,便是资质低劣的马。
日期:2017-05-10 12:40:06
这一问一答详细记录,自然含有寓意。直观的读后感,这好马对应的应该是岳飞,吃得多吃得好,但后劲十足。攻襄阳平杨幺之后,好马“被断粮”,那就要完了。劣马应该是刘光世,吃得杂而次,纠集乌合之众,自然不堪大用。
赵构称善。
此次谈话除了“论马”之外别无记载,但参考其他相关内容,大致可推断出大致的意向。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记载了赵接见岳飞后不久,对大臣们的发表的谈话:
“(岳)飞今见之所论议皆可取。朕当谕之(告知大家)。国家祸变非常,惟赖(唯有依赖)将相协力,以图大业。不可时时规取小利,遂以奏功(贪图功劳),徒费朝廷爵赏。须各任方面之责(须各方尽责),期于(以期)恢复中原,乃副朕委寄之意(此为朕托付之意)。昨张俊来觐,亦以此戒(告诫)之。”
这话传递出赵构接见岳飞后,决定对其“重用”的信息。
1137年3月,刘光世迫于压力,“引疾乞祠”——以健康原因辞职。
“中兴四大将”中,刘光世出生最高,标准的红二代,对南宋政权的建立,刘光世具有平乱创设之功。
赵构赏赐他一车珍宝。
出生将门深谙官场规矩的刘光世彻夜把玩,以示坚定退隐之姿态。
罢免刘光世后,如何处置人数众多的淮西军,成为不容闪失的当务之急。此处有一个重要的障碍——“北人”情结。
“北人归北”的策略已不能再提,但“北人”不能北归确是个问题。尤其在“北人”聚集的军队,处理不当极易失控。这里面既有情绪,又有各派势力的争斗。
刘光世手下有两员最主要的猛将,一位是王德,绰号“王夜叉”,之前提起过,在平定王念经农民起义时,屠城20万的那一位;另一位是郦琼,相州人士,岳飞老乡,同样浓烈的故乡情结,早年追随宗泽抗金,勇武好战,军中颇有威望。
王、郦两人严重不合。从之后的任命看,靠拢中央的王德受到重用,而郦琼部的势力将遭受打压。但此时如何实现军权交接的平稳过渡,是个棘手的问题。
坊间传言,朝廷将委派岳飞接手刘光世部。
日期:2017-05-11 12:08:52
这传言似乎源自于赵构与岳飞私下的一次谈话。
据岳珂的《金佗续编》记载,三月初,赵构曾在卧室单独召见了岳飞,许诺:“中兴之事,朕一以委卿(一并托付于你),除张俊、韩世忠不受节制外,其余并受卿节制。”
并留有手诏:朕惟兵家之事,势合则雄(合兵则强大)。卿等久各宣劳(你等长久效劳),朕所眷倚(朕所倚重)。今委岳飞尽护卿等,盖将雪国家之耻,拯海内之穷。天意昭然,时不可失。所宜同心协力,勉(尽力)赴功名。行赏答勋(论功行赏),当从优厚。听(岳)飞号令,如朕亲行。倘违斯言,邦有常宪(国法惩治)。
此手诏记载于《金佗续编.高宗手诏》,从内容看有些疑问:接手刘光世的淮西之兵是件极其慎重的大事,至少在官职上会有具体而公示于众的任命,“手诏”有如介绍信,不伦不类,毫无实效。
其实,岳飞也不缺威信,只要明令授权,又何须“听飞号令,如朕亲行。倘违斯言,邦有常宪”之类的废话。
赵构的这封手札就算是真的,那也戏份偏多。
从赵构、张浚的立场看,军改中引入岳飞,具有一箭双雕的好处。
一,岳飞与郦琼同乡,强烈的北人情怀,以及坚定的北伐主张,对稳定刘光世军中的“北人”,特别是郦琼部的情绪立竿见影。
二,岳飞所部作为各大军区中最为抵触的一股势力,更是此次军改的最大难题。表露出让其接收刘光世部的意向,或能释放其对立抵触的情绪。
赵构、张浚利用岳飞的特殊身份做一种姿态,可缓解各方压力,为军改争取空间,这一做法具有理论上的合理性。
但这仅仅存在于理论上。
从实际效果看,这一招棋臭无比。
日期:2017-05-11 12:09:58
从“建炎”到“绍兴”, 和谈是赵构一以贯之的策略,从来就没变过。而收归军权之类的敏感之事,不管用什么旗号,都必然触灵魂一般地戳中“诸侯”的痛点,再“忠朴”的人,也不可能木知木觉。
即便岳飞具备足够的钝感,但统帅十万人的军队,其手下自然不乏谋士,难免会有“邪恶”之人做深度解读。
在这个敏感的节骨眼上扩充岳飞的势力,只需稍作分析,便可知这违反政治常识,怎么看怎么假。
这或许就是赵鼎与张浚最大的分歧,时机不对,方法未免生硬。很不幸,赵鼎是对的。牵扯到切身利益,没人是傻子。君臣自作聪明反而弄巧成拙。
岳飞不像王渊、张俊、韩世忠甚至刘光世等人,能配合剧情,揣摩圣意。岳飞眼里不揉沙子,他只演对手戏。
岳飞当即做积极回应。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零九载三月乙亥条,以及岳珂在《鄂国金佗续编卷八》中收录的一则令岳飞入内引对的省剳,都有大致相同的记载:
绍兴七年(1137年)三月乙亥(4日),……(岳)飞谓(刘)豫不足平,当以十万众(以十万人马)横截金境,使敌不能援,势孤自败,则中原可复。
“当以十万众横截金境”之句,气吞山河如虎。
张浚不以为然。
(岳)飞乃见上(赵构),请由商、虢取关、陕,欲并统淮右之兵。
上(赵构)问,何时可毕(需多少时间),(岳)飞言,期以三年(大约三年)。
上(赵构)曰:“朕驻跸于此,以淮甸为屏蔽,若辍(放弃)淮甸之兵,便能平定中原,朕亦何惜(朕有什么可惜)?第(只)恐(怕)中原未复,而淮甸失守,则行朝未得奠枕而卧也(则朝廷连安生之地也没了)。”
(岳)飞无以对。
或许事发突然,第一次对手戏,岳飞显然没做足准备。
日期:2017-05-11 14:15:04
如果说这能“恨得牙痒痒”,靖康之后哪天可以不痒痒?
如果他老爸的死讯刺激这么大,干嘛在“恨得牙痒痒”的当天启用秦桧?
逻辑推理需要证据链,得连接起来看。
“虽然高宗前后有很多次摇摆,但绍兴七年初,在这个时节点,他是趋于北伐中原的。”如果这个节骨眼上他要北伐,那逻辑自洽必须有个连接要件——赵构的精神是分裂的。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