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凶三十一年——根据轰动全国的真实案件改编,三代刑警的无悔追踪!》
第29节

作者: 姜德青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7-05-15 22:53:15
  看到九江市局的鉴定结果时,周志仁和老白正在浔阳西路的一家小饭馆吃饭,这里距离发生电击案的滨江路工农旅社只需步行十分钟。糯米制成的白糖糕粘性很不错,是江西十大名吃之一,此时老白正在用牙签剔牙。送来鉴定报告的小伙子姓陈,看到老白剔牙的样子不由得想笑,本想就这一名吃和两位上海同事攀谈几句,然而看到老白异常严肃的表情,他还是把那些无聊的话收了回去。
  “字迹初步判断为左手书写,信纸上没有任何指纹。”老白把报告上面最关键的话念给周志仁听。
  “查到这封信是从哪里寄出的么?”周志仁擦拭着嘴角上的白糖和米粉问道。
  “我去问过邮局的邮递员,”小陈说,“他是前天晚上在火车站附近的邮箱里拿到这封信的。”
  “前天晚上?”老白简直不敢相信。
  “负责那个车站附近邮箱的邮递员上个月病了,邮局一时疏忽没有派人顶班,所以那个邮箱已经有大半个月没打开过了。因为平时很少有人用那个邮箱寄信,回来上班的邮递员前天取信的时候,里只有这一封,”小陈拿起盘子里最后一块白糖糕塞进嘴里说,“再加上字是用左手写的,所以邮递员的印象很深。”

  日期:2017-05-15 22:53:45
  “前天.”周志仁沉吟着,回想起那天他们的行程—上午十点到达九江,先去这里的中医院太平间看了死者的尸体;中午和九江市局的领导开会,部署下一步的笔迹比对工作;下午两点左右他们才去了案发现场工农旅社,走访了和“李义清”同屋的几名住客,包括死者的哥哥魏喜朋—这封信的收件人,魏兄。
  “凶手可能在上个月25号作案之后不久就递出了这封信,”老白说,“火车站附近的邮箱…”
  老白的后半句话虽然没说,可周志仁和小陈都明白他的意思—凶手把信塞进邮箱后,搭火车离开了九江…

  日期:2017-05-15 22:56:08
  周志仁和老白沿着滨江路散步,晚风好像把长江上的汽笛声吹得近了,而眺望过去时却对不上是江面上的哪一艘船。长江把这座城市一分为二,对面是大片的农田。老白吐出的烟飘到周志仁的脸上,烟油味和江水的潮腥味混杂在一起,难以言状。明天就要回上海了,江西之行一无所获,反而还受到了凶手的嘲弄。
  “杀了人还要寄回一封信,他到底在想什么?”老白狠狠踩灭地上的烟头,“我没法理解。”
  “炫耀,连续使用同一个名字作案已经不能满足他了,他要留下痕迹,”周志仁望着江对岸零星的灯火说,“在一个五人房间完成高难度杀人的痕迹”

  说到这里,周志仁不由得套入凶手的视角胡思乱想起来—他戴着手套用左手完成了那封信,是在哪里写的?还是像魏塘旅社河对岸的那家早餐摊吗?天快要亮了,得赶紧离开这里。他把信投进信箱,向火车站的方向跑去,每多跑一步就意味着离成功逃脱更近了一步。他上了火车,天已经亮了,火车开动,就算尸体被发现也无所谓了。看着车窗外慢慢移动的风景,终于有心情去幻想‘魏兄’看到他死去弟弟时的反应,叫?哭?报警?报警也没用,他们都是一帮笨蛋,等他们到的时候,说不定还能和‘魏兄’一起看到我写的信呢!想到这里,心跳都加速起来了,火车已经驶离九江,开往未知的某地.

  日期:2017-05-17 22:32:56
  当周志仁再次醒来时,他已经坐在返回上海的火车上了,因为头在颠簸中撞到了旁边的车窗才醒的。周志仁最近碎片式的打盹愈发多了起来,从8月10号第一次赶往案发现场到现在,将近两个月都没睡过一个安稳觉,白天和黑夜的界线变得模糊,时间仿佛被拉长,让人精疲力竭。转眼已经到了10月中旬,秋天一向稍纵即逝,好像再过几天就要入冬了,再过几天1981年就要结束了,从这个角度看,时间又过得飞快,可电击案还是没有半点头绪。

  “你知道看到那封信我第一时间想到了什么?”坐在对面的老白问。
  周志仁摇头。
  “武松血溅鸳鸯楼之后在墙上写的那行字。”老白喝着易拉罐里的啤酒说道。
  “杀人者,打虎武松也。”周志仁接着说。

  “抛开善恶对错、抛开丨警丨察的身份,我一点点开始明白‘李义清’为什么要写那封信了”,老白喝光啤酒说,“就是你所说的‘炫耀’—九江的案子简直是他开始杀人以来的最高杰作。”
  老白看看车窗外,快到上海了。
  日期:2017-05-17 22:33:24
  回到上海以后,周志仁和老白又立刻回到了繁重的调查工作之中,说是调查,其实就是跳进指纹和笔迹的汪洋大海。八省区协作会议以后,全国各地监狱、劳改农场出狱犯人的案底资料纷至沓来,为此,静安分局特意腾出了一间大会议室供技术员做比对工作。冲在最前面的刑警队已经做了他们所能做的一切,排查了上海所有的旅馆、走访了所有见过李义清的人,可得到的全部都是无用信息—“好像在哪见过”、“他好像说过那样的话”、“好像是XX的口音”,作为一个超忆症患者,周志仁当时就明白了一个道理:对于普通人来说,记忆往往都很不可靠。

  事到如今,能够实打实进入卷宗给凶手定罪的东西,还是那四枚指纹和笔迹,所以,现在指纹和笔迹是最为重要也是唯一的突破口。
  比对工作又持续了两个月,静安分局刑警队的所有人都瘦了一圈。在这期间,嘉善县公丨安丨局已经率先退出了协作调查,他们的局长几次打电话来反映说,他们一个小小的县级公丨安丨局,人手和财力都很有限,在这个案子上实在是有些耗不起了。再说魏塘旅社又没有死人,凶手可能并非上海江西的案犯也未可知。对此,上海方面表示了理解。
  日期:2017-05-17 22:34:19
  “表示理解?”从食堂出来时,许栋民忍不住怒吼,刚打的午饭差点洒出来。
  同意嘉善方面退出调查是静安分局局长做的决定,许栋民对此大为不满。

  “万一他们漏掉什么线索呢,万一呢?”许栋民的声音越来越大。
  “他们那没死人,他们就有权退出。”周志仁的语气很平静,却掷地有声。
  “师父,这可不像是你说的话。”许栋民忿忿的说。
  “你师父说得对,既没死人,又不见决定性证据,凭什么要陪我们玩?”老白说,“现在看来,电击案是一场持久战,他们耗不起很正常”
  “那旅客登记单呢?师父和老冯都觉得上面的字和李义清很像啊!”许栋民完全没有被说服。
  “那张纸已经湿了一大半,没有比对价值,”周志仁看许栋民还要反驳,制止他说,“不要说了!我知道你想破案,难道我和老白就不想吗?!我再说一遍,他们的案子没有死人,他们就有权退出!你可以说这是公丨安丨局的政治,但事实是嘉善公丨安丨局已经给不出我们更多的东西了!有这些抱怨的工夫,还不如多去比对几枚指纹!”
  日期:2017-05-17 22:34:56
  “那是我唯一一次和栋民发火。”
  三十一年以后,周志仁回忆起那天中午的场面时,口气中带着一丝愧疚。
  “这就是为什么卷宗里没有嘉善相关的记录,”周志仁说到这里无奈的笑了,“公丨安丨局的政治,案子没破,卷宗却越来越厚,那个领导都不想看到这种情况。”
  “就因为这个原因?”于更生的声音听起来像在为自己的师父鸣不平,“仅仅就因为这个原因?”
  “当然不是,当时的局长也是经过多方面考虑才同意他们退出的,当时侦查的重点是指纹和笔迹的比对,嘉善县公丨安丨局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和能力,”周志仁用手指轻轻敲着桌子说,“没有死人,责任就轻了很多,毕竟上海上饶九江死了三个人,这三个地方才是重点。”
  周志仁说完深吸了一口气。
  “嘉善,已经暂时失去了跟下去的价值。”
  日期:2017-05-17 22:35:36

  1981年,转眼已经到了十一月底,大闸蟹肥了,天气已经很冷了,虽然不及北方那样彻骨,可上海的冬天向来阴湿,呆在没有暖气的室内,再壮实的北方人都会叫苦不迭。这一个月很平静,九江之后没再有电击案发生,对此,周志仁有些矛盾,一方面,他希望李义清就此收手,别再继续杀人;可如果他真的停下来,那就意味着不会再有任何新的线索出现了。
  上海警方的比对工作没有停歇,从国庆节后到现在,他们已经累积比对了将近两万份指纹、三万份笔迹,可他们不能放慢速度,因为摆在他们面前的可是足足四十万份的资料。市局也从各分局抽调人手过来帮忙,但人毕竟不是电脑,速度还是有限。比对工作夜以继日的进行着,时间来到了十一月的最后一天,这一天,江西警方竟然传来了振奋人心的消息—
  他们找出了一份和李义清极为相似的指纹。
  第十七章完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