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三国述评——一个大坑,不知何时能填平》
第18节

作者: 猪哟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7-05-19 17:23:05

  迁都势必会引起朝臣的反对。有于公的反对,东汉一直建都洛阳,贸然迁都,必定会引发朝局的混乱,影响朝政的正常运行。东汉皇室祖陵也在洛阳,不可能迁走,以后的祭祀大典,皇帝、百官还得回到洛阳,也会给朝廷正常秩序带来麻烦。长安皇城本就年久失修,在前几年的战事中又遭到很大破坏,根本没有可供朝廷行政办公的地方,又要大兴土木修建宫室。于私的反对不言自明,大家的不动产都在洛阳,一迁都这些就没了。

  城门校尉、河南尹朱儁,太尉黄琬、司徒杨彪都反对迁都,与董卓相持不下。司空荀爽害怕董卓加害反对迁都的官员,就附和迁都。董卓当天就免去了黄琬、杨彪的官职。
  日期:2017-05-19 17:23:29
  关东盟军于初平元年(公元190年)正月起兵。董卓二月开始迁都长安。三月,汉献帝和百官以及被驱赶的数十万洛阳百姓到达长安。由于皇宫破败,献帝没地方住,就住京兆府内。
  董卓并没有随大队一起往长安,而是将长安事务委托给王允管理,自己则屯住在洛阳毕圭苑中,与吕布等武将带兵留在长安断后。
  献帝和百官入长安后十四天,董卓指使人杀太傅袁隗、太仆袁基,并灭族。袁氏家族五十余人惨遭杀害。董卓此举虽然是想以此震慑关东盟军和威胁朝内大臣,但泄私愤的心态太过严重,使得这个行为显得有些莽撞。从其激起的后果来看,软禁袁氏家族成员比杀掉他们更有用。不光在长安杀,还接受徐荣的建议,任命原冀州刺史公孙度为辽东太守,让其联合周边少数民族袭击袁绍的冀州后方,并杀掉了当地支持袁氏家族的一百多家豪强。公孙家族也由此开始了统治辽东近半个世纪的历程。

  日期:2017-05-19 17:23:54

  门生故吏杀掉恩师府主,在历朝历代都是大逆不道,如假包换的冒天下之大不韪,决不能为当时社会所容。袁氏家族遍布天下的门生故吏得知恩师府主被害,群起而反。依附袁绍的诸侯、豪杰感慨袁氏家族的悲惨遭遇,都想为袁绍报仇。各州郡蜂拥而起的反董民变,全都打着为袁氏报仇或者干脆就打袁家旗号。事关国家的争斗突然变味,成为两大家族的私仇。这恐怕是董卓没有想到的,也不是他想要的结果。

  面对星火燎原的反董局面,董卓也感到有些力不能支,就想分化、拉拢、收买反董势力。派遣大鸿胪韩融、少府阴循、执金吾胡母班、将作大匠吴循、越骑校尉王瑰等东出,与关东盟军谈判。
  袁绍当然不会让这些人来分化瓦解自己的势力,指使王匡杀了胡母班、吴循、王瑰等,袁术杀了阴循。韩融因为是著名党人才得以保命。(胡母班也是著名党人,名列八厨,不知为何仍然被杀)
  其中王匡杀胡母班一事让人感慨唏嘘。王匡因其在洛阳与袁绍比肩入宫诛杀宦官,深得袁绍的信任。王匡的姐姐(或妹妹)是胡母班的妻子,胡母班死前留信给王匡,让其善待自己的两个儿子,也是王匡的外甥。信写得很凄惨,王匡拿到信与两个外甥抱头痛哭。但迫于袁绍的压力,还是只得杀了胡母班。政治争斗容不下人伦亲情,古今中外,概莫能外。这也是政治争斗的丑恶残忍之处。(王匡后来被胡母班亲属联络曹操所杀,也算是一报还一报吧)

  日期:2017-05-19 17:25:15
  前面说过,桥瑁文书和酸枣誓词存在一个巨大的缺陷,就是仍然尊原少帝、现弘农王刘辩为帝,否认献帝刘协的合法性。为了彻底否定献帝,甚至造谣说献帝不是灵帝的儿子。董卓抓住了这个缺陷,立即毒杀刘辩,使关东盟军失去了起兵的理由。古人讲究名正言顺,没有一个正当的理由也不能服众。袁绍、韩馥(此时自封大将军)立即合谋,准备拥立大司马、幽州牧刘虞为帝,弥补这个缺陷。

  刘虞是汉光武帝刘秀之子东海恭王刘强之后,与袁绍关系很好,在洛阳时曾经与袁绍、盖勋等人一起商讨过诛杀宦官的事情。
  此时董卓也在拉拢他,升他为太傅,但因战乱阻塞交通,任命书没能到达。
  袁绍、韩馥派故乐浪太守张岐去和刘虞商谈称帝的事情,谁知刘虞坚决不答应称帝,严厉斥责了张岐,甚至扬言,宁肯逃亡匈奴也不会答应称帝。袁绍、韩馥又请刘虞领尚书事,这样才能承制封拜官员,刘虞仍然不答应。为了表示自己对朝廷的忠诚,刘虞征召右北平名士田畴与从事鲜于银一起,冒着风险抄小道前往长安朝贡。献帝一直想返回洛阳,看到田畴带人来朝贡,非常高兴,就派刘虞的儿子,当时在朝中为侍中的刘和秘密潜往幽州,让刘虞带兵来接他东归。刘和途径南阳时被袁术截留。袁术诡称自己也要派兵迎接献帝,让刘和写信告诉刘虞派兵前来会合,一同前往。刘虞还真派了一支数千人的骑兵队伍到南阳,结果被袁术收为己用。公孙瓒曾劝阻刘虞派兵,担心被袁术知道这个事情后对自己不利,就派弟弟公孙越带一千骑兵到袁术那里交结袁术,并唆使袁术扣留刘和,没曾想此举给自己的弟弟招来杀身之祸。

  袁术坚决反对拥立刘虞为帝,袁氏兄弟从此反目成仇。失去政治合法性和政治目标的关东盟军此时陷入进退不得的尴尬之中。袁术反对的真实用意是自己想称帝,袁术此时为后将军,是朝廷封的,不像袁绍、韩馥那样自封,下有孙坚等猛将,辖有豫州、南阳,地盘和实力比袁绍大。
  日期:2017-05-22 17:15:05

  时间转眼就过去了一年,初平二年(公元191年)二月,董卓又自任太师,继续与吕布一起留在洛阳搜刮财产。将宗庙、府库、富豪、民家的财产象扫地一样抢得干干净净。无辜而死的人,不可胜计。地下的财产也不放过,让吕布带兵在北邙挖掘汉室皇家陵墓,盗取陪葬财物。王匡想趁董卓迁都洛阳混乱的时机进军洛阳,带兵进驻与洛阳一河之隔的河阳津。董卓派小股部队正面挑战,牵制住王匡。派精锐部队从小平津偷渡,绕到王匡身后突袭,几乎全歼了王匡的部队。

  也就是在这时,孙坚的大军逼近洛阳。董卓亲自带兵在皇家陵园里与孙坚交战,被孙坚打败。董卓退出洛阳,撤到渑池。孙坚从洛阳宣阳城门进城,遇到吕布阻击,又击退吕布。
  孙坚进入洛阳后,在这座已经空虚,数百里中无烟火的废墟中,做了两件非常重要深受赞许的事情。第一件是清扫整理汉室宗庙,并以最高规格的“太牢”之礼祭祀汉室祖先;第二件是修复汉室陵寝,平整填塞被挖掘的陵墓。这两件事情确实有着非同寻常的政治意义,对维护朝廷,巩固大一统天下观念都有积极的作用。对孙坚个人来说,也提升了政治形象收到了政治利益。裴松之就因此夸赞孙坚是“于兴义之中最有忠烈之称”的忠臣。(孙坚是否是个忠臣还很难说,下文再议)

  日期:2017-05-22 17:15:40
  这里有个“汉传国玺”之谜。相关记载说,张让胁迫少帝、陈留王出逃时,掌管御玺的宦官将传国玉玺扔在城南甄官井里,孙坚驻扎在这里的军士发现井里每天早上都有五色气,士兵们又惊又怕,没有人敢去打水。孙坚让人下去看看究竟是咋回事,结果找到了传国玉玺。还描绘了玉玺的形状,上面刻的文字。后来学者考证出这是假的。在下以为这是孙坚编的个故事,有意识地为自己今后名正言顺的称王称霸做舆论宣传,以此表明自己是合乎图谶的天意所授。中国古代史书上到处都有这样神神鬼鬼的记载,诸如发五色光、紫气东来、梦日入怀、与神龙交等等荒诞不堪的胡说八道。熟悉儒学的人知道这是写史的人附会上天,宣扬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的宿命论,不熟悉儒学的对此就难以理解。西方学者中就有人认为中国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史书,中国史书记载的都是传说。玉玺事是假的,据此而来的袁术扣留孙坚夫人,要求孙策用玉玺交换的事情自然也是假的。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