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透历史的人性——宋金战史》
第59节

作者: 梵刀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7-06-04 10:48:57
  关于郾城-颍昌战役,后来有一次专门的表彰会,岳家军获得二十万两的犒赏,赵构还颁发了一封嘉奖信,信中写道:
  “敕岳飞:自金师入境,今十五年。我师临阵何啻百万,曾未闻远以孤军当兹强敌,抗方兴并集之众与平原旷野之中,如今日之用命者也。”
  这是郾城-颖昌之战的最积极的意义—南宋军队从此看到了野战的希望。
  当然岳珂的观点并不停留于此,据岳珂《鄂王行实编年 》的记载,岳飞在取得郾城—颍昌大捷后进军了朱仙镇。
  截取片段稍加分析:
  先臣(岳飞)独以其军进至朱仙镇,距京师才四十五里。
  (完颜)兀术复聚兵,且悉京师(开封)兵十万来敌。对垒而陈,先臣按兵不动,遣骁将以背嵬骑五百奋击,大破之。兀术奔还京师。
  先臣遂令李兴檄陵台令朱正甫行视诸陵,辑永安、永昌、永熙等陵神台,枳、橘、栢株之废伐者,补而全之。(岳飞命人洒扫皇家陵墓,补种各种树木)
  …鸟陵思谋,虏之黠酋也(最狡猾的敌人),亦不能制其下(不能控制其部下),但谕(告谕)百姓曰:“毋轻动,侯岳家军来。当迎降。”
  …韩常又以颖昌之败,…愿以其众五万降。先臣遣贾兴报,许之。

  …兀术以败,故复签军,以抗先臣,河北诸郡无一人从者,乃自叹日:“自我起北方以来,未有如今日之挫衄。”
  …桧闻之益惧,知先臣之志锐不可返,乃先诏韩世忠、张俊、杨沂中、刘錡各以本军归,而后言于上。以先臣孤军不可留,乞姑令班师。一日而奉金书字牌者十有二,先臣不胜愤,嗟惋至泣,东向再拜曰:“臣十年之力,废于一旦!非臣不称职,权臣秦桧实误陛下也。”
  …
  先不说500破10万,而后扫墓种树如游戏般的战斗,单说以韩常军加上乌陵思谋部队,至少包含金军一半的人马,这时被打得主动申请投降,并已得到了批准,只此一项的功绩就足以超越南宋建国以来所有战绩总和的N次方。

  但岳珂的描述到此戛然而止,甚至未见一份回报朝廷的加紧奏章,想不通还有什么事比这更重要?
  而完颜兀术已然征不到兵丁的描述有点颠覆常识,难道在岳珂的眼里征兵如同招聘,当初刘豫征集中原20-60岁的男丁入伍都是自愿的不成?
  最关键的是12道金牌,岳珂吃准了是秦桧怂恿赵构的阴谋,可问题是秦桧有时间干这事吗?
  日期:2017-06-04 10:50:39
  岳珂的《鄂国金坨稡编》卷十六《临颍捷奏》记载:
  七月十八日,临颍县东北,张宪逢金贼马军约五千骑。分谴统制徐庆、李山、寇成、傅选等马军一布向前,入阵与贼战斗,其贼败走,追赶十五余里。
  在这次战斗中,张宪派出了四位统制官出战,这阵势显然就是岳家军的主力。
  从百度地图看,临颍在颖昌的正南方,耳熟能详的朱仙镇则在颖昌的正北方,这到底是要北伐呢还是要南撤?
  “金贼马军约五千骑”,会不会就是当初那支奇袭郾城的金军?“追赶十五里”,则更像是金军的主动撤退,因为这里没见任何金军的伤亡描述,这显然不是岳珂的风格。
  另据《三朝北盟会编》、《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记载,七月壬戌,即七月二十日,岳飞全军撤退。
  七月十八日的这场战斗,主力向南,张宪应该是在为全军撤退清障。以此推算,七月十八日岳飞决定南撤,张宪清障,20日大军撤退,这符合军事逻辑。
  来自《建炎以来系年要录》137卷的记载,撤退之时,“军士应时皆南向,旗靡辙乱,(岳)飞望之,口呿而不能合,良久曰:岂非天乎?金人闻(岳)飞弃颖昌,遣骑追之。”
  这段文字描述岳飞在绍兴十年班师时混乱溃退的景象,这与岳珂“朱仙镇大捷”的描述显然矛盾。
  颖昌保卫战14日晚结束,20日全军撤退,从颖昌到朱仙镇来回600里。在连头带尾满打满算的6天时间内,完成行军、打仗、扫墓、联络、招降、撤退,“朱仙镇大捷”到底是场战争还是一盘游戏?

  至于岳珂所说的赵构强令退兵的“12道金牌”,按逻辑,只有在岳飞7月20日撤军前送达才有意义。
  从赵构在7月22日的发出他的第8道御札内容看,“…比已遣杨沂中全军自宿泗前去,韩世忠亦出兵东向。卿料敌素无遗策,进退缓急之间,可随机审处,仍于刘锜相约同之。屡已谕卿,不从中御,军前凡有所须,一一奏来。七月廿二日。”有丝毫强令退军的意思吗?
  以御札连贯的内容看,在此之前若真有岳珂所谓的一天之内连发的强令撤军的“12道金牌”,要么赵构患有间歇性精神分裂,要么岳珂习惯性肆意歪曲,二者必居其一。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