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三百年第一卷高祖李渊》
第14节作者:
笑谈大唐 这么多的船只,乘坐的人数已经非常的多了,然而所用的纤夫更是非常惊人的,仅仅是皇帝和皇后以及后宫给位美女等所乘坐的船只就用了纤夫九千人,这九千人被叫做殿脚。不要以为纤夫都是非常低下的,当然他们比那些坐在船上的人地位要低微的太多,可是这些殿脚也不是随便是谁等能当的。这九千人,他们都身穿用名贵的锦彩制作的衣袍,用来拉纤的纤绳也都是非常漂亮的。在一些野史中甚至有说法说为皇帝的龙舟拉纤的全都是各地挑来的年轻漂亮的美女,而在民间传说之中就更加的不堪入目了,据说这些美女都是赤身裸体地在拉纤的。当然后两种说法没有史料基础,我们不予采信。除了上述的九千名殿脚,还有八万名纤夫——史书上叫挽船士——为那些王公大臣,僧尼道士,外国使臣们拉纤。
而最后的十二卫的士兵就没有那么好的待遇了,他们只能自己为自己拉纤。都是跟随皇帝组团旅游的人,做人的差距咋就那么大呢?
这是一支多么庞大而又豪华的的旅游团队啊!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这几十万人的队伍,浩浩荡荡,从洛阳一直到江都,绵延二百多里,舳舻相接,锦布制成的船帆挡住了太阳的光辉,运河两岸有盛大的骑兵队伍夹岸相随,旌旗遮蔽了山川大地。晚上各艘船上的灯火燃亮,犹如星光璀璨,照耀运河两岸。
唐朝著名诗人李商隐在他的名作《隋宫》一诗中说到:乘兴南游不戒严,九重谁省谏书函。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
这么多的船只,这么多的人员,他们每天的生活消耗那是非常的惊人的。所以凡是船队将要经过的州县,五百里以内的百姓们都要负担这些人的吃喝拉撒。那些官员们为了自己的前程,不顾老百姓的死活,让他们拿出自己最好的食物来供奉皇帝和他的随从。作为一个老百姓,他们也对确实履行了自己作为一个恭谨的臣民的的法律义务,为皇帝献上了最最精美的食物,有林里的珍禽,有山中的野味,有江海里的珍奇,凡是大家能想得到的美味,他们都想方设法地为皇帝杨广奉献上来。可是那些王公大臣、后宫佳丽们每天都是美酒佳肴,大鱼大肉,都吃厌了,吃不了的东西干脆就倒入运河的浩浩碧波之中,也有的就埋在了河堤之下。但他们根本不知道这些盘中餐上,每一个颗粒都饱含着那些卑微的臣民们的汗水,泪水甚至鲜血与生命。这些臣民们献上了这么精美的珍奇美味,可是他们却还由于吃不上饭而饿着肚子。
以上所说的是杨广同志在水路上的活动,下面我们再来看看他在陆路上出游时的规模和气派。
隋帝杨广一生到过许多的地方,和水路一样,杨广每次陆路出行也都不是他独自旅行,而是带领着自己的萧皇后,后宫嫔妃佳丽,王公贵族,文武大臣,外国使节和僧人尼姑道士等等,还有他的仪仗队,他的仪仗队十分的威风和气派,有三万六千人。是的,你没有看错,我也没有说错,就是三万六千人。赶得上一个作战兵团了,可是他们不是作战兵团,因为在队伍的外围,有专门负责安全防卫的骑兵和步兵部队。大家电视上可能都见到过,这些人穿着整齐而且非常布料上乘,色彩华丽,分为两行或者好几行,走在皇帝的前面,在队伍的行进当中,每人都手举着旗呀幡呀金瓜呀钺斧呀什么的,反正乱七八糟的东西被他们举在手中,看上去怪威风。我们这里以他大业三年的那一次出行为例说明。
公元607年大业三年四月十八日,隋帝杨广带着上述那只庞大的部队北巡开始,为了这次出行,他派出十万民工在太行山上凿开了一条山路,以保障自己此次出行愉快。他率领这支庞大的队伍一路经雁门、榆林并到达涿郡,这里很接近突厥的领地。东突厥首领此时是启民可汗,当初他因为受隋帝杨坚的帮助才能击败东突厥的前首领都蓝可汗和西突厥的达头可汗,并成为东突厥的首领,还娶了隋朝的公主义成公主做老婆,算是隋朝的女婿,所以对大隋朝感恩戴德。此时听说隋帝杨广要北巡到涿郡,就想带领自己的老婆义成公主和部属朝见皇帝杨广,并向杨广表示自己对大隋朝的忠心。
启民可汗的请求得到了隋帝杨广的批准,于是启民可汗如愿在涿郡见到了隋帝杨广。
隋帝杨广此次北巡阵容非常的豪华,史书上说:戴甲五十万,骑十余万,旌旗辎重绵延上千里。从长安出发时是四月,等到了金河时已经是八月了!想一想这是怎样的威风和排场?如果你要认为这样已经是非常豪华的阵容了,说明你还没有见过世面,下面你要站稳了,不要惊着,我要再说几样物件儿。
首先是隋帝杨广的大帐,这是宇文恺为他特意建造的,据史书记载,此帐可以容纳几千人,而且这几千人不是像压缩罐头一样挤在一起的,而是可以宽宽松松地坐下来吃饭喝酒的。边上站满了仪仗队,中间还可以表演歌舞,而且里面的照明和通风也非常的好。乖乖,这那里是大帐,分明就是一座现代化的大歌剧院么!现在的大歌剧院里面观众是一个挨着一个地坐着的,很挤,也不可能给大家开宴席吧!所以可以说他的大帐已经远远地超过了现在的大歌剧院。关键是这个大歌剧院是可以拆卸运输和重新搭建的,比现代化的大歌剧院还要更实用些。
这还不算,杨广又让宇文恺为他建造了一所观风行殿。这个发明人宇文恺可真是个奇才,要是出生在现在,一定是个工程专家,建筑界的权威和发明大王。有人可能会问什么叫“观风行殿”?通俗点儿说就是可以行走的,可以观赏沿途风景的宫殿。当然这是御用的宫殿,专门供皇帝在路上办公和生活的宫殿,其他人是想也不要想的。这座会行走的宫殿到底有多大?史书上没有具体说明,但是却说了上面可以容纳侍卫好几百人。有好多个部分组成,中间有离合连接,下面有车轮子,想走就走,想停就停。
大家都想一想,上面有房子,有好多节组成,中间有活动联接,下面安装了轮子,可以灵活转向,这不就是列车吗?
恭喜你,答对了。它虽然没有运用列车这个名字,却是真正的列车专列,不过它是非机动列车。这列车不用铺设专用轨道,安全性能极高,而且行动灵活而不笨拙,人工智能化管理系统,语音话控制,和现在那些外国人的商务车、房车比起来,那绝对是远远领先他们一千多年呀!了不得,这不但是开创了历史先河,而且也填补了世界建筑史和发明创造史上的空白。
如果你认为这行宫已经非常的牛了,那下面这样东西你该怎样赞美呢?这就是行城。天哪!连城池也会行走吗?对的,你没有猜错,城池也会行走。宇文恺为杨广建造的这所行城周长两千步,全部用木材建成,有城墙也有城门楼,外面用布包裹,然后再用颜料画上精美的图文雕饰,非常的精致巧妙。
非常奇怪一件事情:上中学学中国历史的时候,历史书上详细记载了安乐公主的一件用孔雀羽毛制成的裙子,说它如何精美,如何华丽,怎么在不同的光线下呈现出不同个色彩。可是上面所说的列车,移动的城池,剧场帐篷以及升降提等东西却只字不提,试问,那件裙子可以和这几样东西相比吗,裙子最多就是个手工艺品,刚刚提到的这四样东西才是可以引以为荣的高科技产品。建议中国历史课本里去掉那个孔雀羽毛的裙子,隆重介绍上述几样产品,这是中国古代科技的象征,更具有学习和教育意义。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