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三百年第一卷高祖李渊》
第59节作者:
笑谈大唐
七百多年前,西汉的霍去病就是训练了这样一支不需要大后方提供给养的骑兵部队,在广袤的蒙古草原上纵横驰骋,无人能敌,打得当时被认为是世界上具有最最强大战斗力的匈奴人连满地找牙的时间都没有,只有一个字——“跑”,跑得连霍去病的人影都不敢看到,就这样还是被霍去病打得落花流水,歼灭敌人数万人,连大本营都被端了窝,连匈奴王和他的家属、大臣都作了俘虏。
霍去病显然要牛得多,因为他的骑兵部队有三万人,是集全国之力训练的结果。
李渊要差很多,他只有两千人。
那他为什么不多训练一些人呢?
这能怪我吗?不是我不想,而是我哪里有那么多的钱和马。要知道,这需要很大一笔钱的。同等人数的部队,骑兵的成本消耗要远远超过步兵的成本和消耗。尤其对于农耕民族来时,品种优良的马匹更是非常稀缺的战略资源。
现在骑兵队伍有了,这就够了吗?还没有,李渊可不想让自己这支来之不易的骑兵部队被敌人吃掉,也不想白白地被消耗。既然参加战争就会有伤亡,部队就要损耗,也就是说李渊要让这支部队的战损率降到最低。他还有防范措施,派一支非常擅于射箭的部队远远地盯着,一旦骑兵和敌人开战,步兵就赶紧冲上去增援,保证战果的最大化和战损的最小化。
这支军队在李渊的亲自带领下终日在边境地区来回游荡,摆出一副懒散悠闲的样子。可是在懒散悠闲的外表下是生机勃发,随时准备发动攻击的一群战士。
当突厥人看到这支很悠闲很懒散的队伍的时候,他们没有贸然进攻。长期在草原上工作,他们身上具备狼一样的先天独有的警觉性,他们感觉到事情不比寻常,这背后一定还有什么猫腻。他们迟迟不敢发动进攻,紧密注视着眼前的这支军队。当天色将要黑下来的时候,他们不敢再呆下去,觉得还是安全第一,要撤退。
突厥人的骑兵队形刚刚有所变动,李渊已经敏感地觉察到敌人要撤退了。
坚决不能放过这群敌人,此时正是非常适合攻击的时机。李渊和英勇的骑兵战士们再也不能放过这个机会了,在李渊的指挥下,他们迅速发动了攻击。突厥人一看势头不妙,赶紧边打边跑。可是勇敢的李渊骑兵马上赶上去一顿猛打猛冲,这时候远远埋伏着的队伍也赶上来,两面夹击。突厥骑兵再也不能支持,在丢下无数具尸体以后迅速逃离战场,一直逃到找不到影子。这是一场步兵和骑兵配合的天衣无缝的战斗,骑兵终于能够击败敌人的骑兵,并在步兵的配合下扩大了战果。
此战,突厥人被歼灭一千多人,游牧民族终于领教了农耕民族的厉害。此后李渊率领这支骑兵部队又接连几次打败突厥人,突厥人被打怕了,有很长一段时间不敢再进犯太原地区。
由于平灭叛乱,维护地方治安成绩显著,李渊开始在太原扎下了根基。这里的太原是一个很大的地区,不是指现在的太原市,它的治所在晋阳。
正是在晋阳,李渊开始积蓄自己的人脉和军事力量,他正走向他人生成功的起点。在这里,他将会迈开大步,朝着一个伟大的目标前进。
这一年是大业十三年,也就是公元617年。
日期:2017-05-31 19:14:34
第二十三章 晋阳城里的另几个人
此时太原地区,已经集结了一大批人才,他们都将在后来大唐开创的历程中展现他们非凡的才能。而他们之所以都如此紧密的集聚在太原的政府驻地晋阳城,这主要还是由于李渊的个人魅力所致。这些默默无闻的人,都是些绝世英豪。他们身逢乱世,却又生不逢时。他们都极具大才,有常人所不能有之凌云之志,然而在这国家衰亡之际,天下大乱之时,却不能有所作为。此刻,他们隐藏在晋阳城中,默默地刺探着时局的变化,只等着风云际会的时刻到来,到那时,他们将如蛟龙一般冲天而起,在长空之中大展身姿。
这些人都是将来注定要青史留名的英雄人物,就是这些个非同寻常的人,他们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进程或者说改变了中国历史。这些人有许多个,我这里篇幅有限,不能一一介绍,在此我要先为大家介绍三个主要人物,他们即将在下面的出场中成为举足轻重的关键人物,其他的人等他们出场时再介绍吧!
这三个人分别是李渊的二儿子李世民,晋阳令刘文静和晋阳宫监裴寂。
为什么说他们是举足轻重的关键人物呢?因为这几个人的所作作为改变了历史的命运,是他们把李渊推上了革命的征途,没有他们,李渊不会造反,也就不会建立后来的大唐王朝,那么历史就将变成另外一个样子了。
首先我们要先说一下刘文静。刘文静,字肇仁,彭城人,家里出生较好。他爷爷是刘懿用曾当过石州刺史,也算是大官了。他老爹刘韶也是隋朝的官,在战场上壮烈了,刘文静算是烈士遗孤,他从小就继承了他老爹的爵位。这时候刘文静是晋阳的县令。
刘文静相貌很好,史书上说他伟姿仪,用今天的话来说是又高又帅。这位帅哥很有才,他的才能以后我们会讲到,这里要说的是他的另一种本事——看人的眼光。他能一眼看清眼前的人是个怎么样的人,而且很准。
当李渊来到晋阳时,由于工作原因,刘文静认识了李渊。从看到李渊的第一眼起,他就认为这不是个普通人物,将来一定有前途,是个十足的潜力股,只要抓住这个人,将来一定大有所为。但是他跟着又认识了李渊的二儿子李世民——就是后来的唐太宗。刘文静看到李世民时的惊讶程度要远远大于看到已经是高级军事长官的李渊。当时李世民还只是个十八九岁的小青年儿,可是刘文静一眼就看出这个年轻人不得了,别看这人小,可是此人相当有见识和才能,并且擅于和人结交,经历必定不同凡响。
于是刘文静很是费了一番心思地和李世民交朋友——倾心结交,并很快成为了知己。后来历史的发展证明刘文静的眼光还是非常的准的。
下面我们要说第二个人李世民。李世民是李渊和窦氏所生的第二子,可是奇怪的是作为一个贵族子弟,李世民却是有名无字,《新唐书》和《旧唐书》以及其他一些史书上都没有记载李世民的字是什么。
《新唐书》上说李世民刚生下来时就不哭——生而不惊。一般小孩子刚生下来都是要哭的,这倒不是他有什么委屈伤心得不行,而只是一种生理本能而已。当然也有例外,比如大宅门里的白景琦就是个例外,刚生下来时不但不哭,而且还笑出声音来,这让大家以为见了怪物。后来白景琦没有称为怪物,而是一个惊世骇俗的奇人。其实也不必大惊小怪,这只是要告诉你:这个孩子将来与众不同。
李世民四岁时,李渊的家里来了一个书生,自称非常善于相面。当这个书生看到李渊的时候说道:“您的相貌是在相书上很有代表性的,将来必定大贵,但是您一定会有一个更为大贵的儿子。”于是李渊把自己的儿子都领来给这个神秘的书生看相。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