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你重新认识一个真实的武松,兼批金圣叹。》
第20节

作者: 柳忘言
收藏本书TXT下载
  哥哥的死亡,是谋杀!而嫂嫂是重大嫌疑人!
  许多人以为,武松是从郓哥和何九那里,得到罪证之后,才发现的凶手。这种判断完全是错误的!
  可能许多人以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们读者容易发现凶手,而当局者,武松未必能发现凶手。这样的看法,同样是错误的。
  我在前面就强调过,武松在与嫂嫂的对话当中,是极其冷静的。这种冷静的状态,不会影响他对事态的判断。同时,我们再看看,武松走了以后,他有哪些行为。
  日期:2017-11-18 10:46:10
  武松离开嫂嫂的家,到达衙门之后。

  【去房里换了一身素净衣服,便叫土兵打了一条麻绦,系在身边,藏了一把尖长柄短背厚刃薄的解腕刀,取了些银两,带在身边。】
  以上行为,说明了武松有什么意图?
  换素净衣服,系麻绦。并不是真正的披麻戴孝。真正的披麻戴孝,是穿一身黑衣服,再用一只麻袋弄成披风样式,从头顶披戴到腰间,是很啰嗦的装扮。或者是,用极粗的生麻布制成衣服,领口、袖口、底边、襟边都保留毛边不缝,以示因极度悲伤而无心修饰打扮。这种样子才叫做,披麻戴孝。
  而武松的这身装扮是很简单、轻快的。既有戴孝的意思,又不妨碍正常的生活活动。武松穿这样的衣服,表明他并没有打算,马上祭奠哥哥,而是要有所行动。
  藏了一把短刀在身上,意图更是明显。谁参加葬礼会带武器在身上?武松带把刀在身上,当然是为了对付杀人凶手!这句话,已经点明了武松知道哥哥是被人暗害的!
  而带上银子更好解释了,不管做什么事,身上有钱才好办。既然要行动,也必然有需要花钱的地方,所以带上银子。
  从以上行为能看出,武松对于事态的发展,已经有了全盘的计划。
  日期:2017-11-18 11:02:28
  那么金圣叹是如何评价武松的行为呢?
  金本里面这样说的:【武松沉吟了半晌,便出门去,【夹批: 半晌是迟,便去是疾,今两句合写,是迟是疾,却只是一霎时上事,妙笔。】迳投县里来,开了锁,【夹批: 细。】去房里换了一身素白衣服,【夹批:与前换衣闲处相映。】便叫士兵打了一条麻绦系在腰里;【夹批: 读者自从柴家庄上得见武二,便读过他许多要寻哥哥句,不意今见此一语,为之泪落。】身边藏了把尖长柄短、背厚刀薄的解腕刀,【夹批: 写刀亦特地出色增出八个字,非同等闲。】取了些银两在身边;【夹批: 细。】

  他从武松的动作上,结合作者的写作笔法,给出俩字的评语“妙笔”。但是,对于武松的意图,他没有给出任何评论。即便是出现的重要道具,“解腕刀”他也只是说“非同等闲”。怎么个非同等闲法?这把刀出现的含义是什么?金圣叹一个字都没说。他只说作者写的很【细】。
  所以我说,武松在金圣叹的笔下,就是一个没有智商的傻子。
  日期:2017-11-18 13:48:17
  而且,金圣叹把武松的“素净”衣服,改成了“素白”衣服。由此可见,金圣叹根本没有搞懂武松的意图。他大概感觉武松穿那身衣服,显得不够孝顺。所以改写成了白色的衣服。其实,此刻的武松,主要想法是要揪出凶手。而不是给哥哥戴孝。
  日期:2017-11-18 21:42:36
  那么武松的确像我所说,采取了捉拿凶手的行动吗?看看武松下面的行动是怎么做的。
  【叫了个士兵,锁上了房门,去县前买了些米面椒料等物,香烛冥纸,就晚到家敲门。】
  这个行为,与武松刚才做的准备工作完全不相符合!完全是相互矛盾的行为!难道是我的判断出现了问题吗?可是,一把明晃晃的刀,武松是带在身上的。怎么解释这个行为?
  武松一开始,换衣,带刀,这样的行为完全符合,武松雷厉风行,果敢果断的性格。可是他现在突然拖泥带水了。带上银子难道仅仅是为了买些杂物吗?浪费了一天的时间,拖到了晚上,回家祭拜哥哥去了!既然如此,干嘛不披麻戴孝?干嘛换一身轻快的衣服?干嘛又要带上刀?祭拜哥哥有必要带刀吗?武松的行为明显是很矛盾的!
  曾给我提示的那位大神,对武松此刻的判断,就有了误解。他认为,武松此时舍不得杀嫂嫂,让嫂嫂能多活一秒算一秒!
  错!大错特错!这种判断方法就是“浪漫成灾”!完全是把自己的浪漫思维,强加到了武松身上。
  仅仅是舍不得吗?那太简单了!武松此时的拖泥带水,正是他内心犹豫不决的表现,正是他内心痛苦挣扎的表现!因为武松此时正在思考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我们无数人忽略的问题。
  日期:2017-11-19 09:53:07
  我们从武松离开嫂嫂家,回到衙门换衣服,带刀。似乎能感觉到武松要有所行动,似乎能感觉到风暴即将来临。可是,出了门以后,买些杂物,拖到晚上去祭奠哥哥。武松没有任何实际行动。
  之所以有这种矛盾的行为,明显是因为武松改变主意了。武松因何改变主意呢?因为武松有一个重大的谜题,没有解决。一个重大的问题还没有找到答案。

  这个重大问题,对于我们读者来说很简单。但是对于武松来说,就是一个“迷”!什么问题呢?
  凶手的作案动机是什么?
  我在上面已经说过,武松从与嫂嫂对话以后,很快就锁定了主要的犯罪嫌疑人—他的嫂嫂,潘金莲。
  但是,随之而来的,就会有这个问题出现—嫂嫂为什么要害死自己的哥哥?

  这个问题必然是武松心中的主要问题,顺理成章的就会产生这个问题。想回避都回避不了。除了这个问题,我们还能设想出,武松有什么重大疑问吗?
  我们读者都知道,关于武大这个案件的起因、过程、还有结果。但是,武松不知道!
  武松不可能预料到那个叉竿,巧之又巧的打在了西门庆的头上!也不可能想到,原来热爱自己的嫂嫂,在短短的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移情别恋了!而且真的就劈腿了!我们读者所得到的所有信息,武松完全不知道!
  正是因为武松虽然大体锁定了凶手,但是,对整个事件的真相,完全不了解。所以武松在后面的情节中,出现了一系列的矛盾言行!这些言行,也是许许多多读者误读的地方。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