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的历史智慧,做人,做事,修身,家教》
第55节作者:
廖正华 日期:2017-06-22 12:57:14
曾国藩:与其争强好胜,不如随遇而安
世上的人,难免有争强好胜之心。适度地争强好胜,可以使人在人生奋斗的道路上
永葆活力而精神焕发,但如果不有效地加以控制,结局就会大不相同。
和常人一样,曾国藩年轻的时候也很争强好胜。这是他的优点,但同时也是缺点。
他在北京当官的时候,结交了很多牛人,这其中就包括了日后著名的散文家梅曾亮、著名的书法家何绍基。
面对各有所长的朋友,曾国藩的正确态度应该是谦虚学习。但曾国藩没有这么做。他暗暗地和梅曾亮、何绍基较劲,试图压倒他们。
这种爱面子、爱虚荣、争强好胜的心态,是非常不好的。曾国藩没有意识到它的严重性,结果遭致了极大的羞辱。
在长沙练兵的时候,曾国藩一味争强好胜,将行政权、司法权、财权、军权全部揽到自己手里,架空了巡抚、提督、布政使、按察使等省内高官,引起了他们的强烈不满。
成了众矢之的的曾国藩,办事各种不顺,后来更是在绿营兵的一次哗变中,差点丢了命。这次争强好胜所带来的教训,不可谓不深刻。
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特别是1857、1858年间的归乡反省,曾国藩逐渐认识到了争强好胜的弊端。
此后,他虽然仍有逞意气与人争辩的时候,但较之以前,已经好很多了。
晚年的曾国藩与贴身幕僚赵烈文谈话,回顾了自己的一生,把自己从争强好胜到随遇而安的转变,视作一生成败的关键。可见,克服争强好胜的毛病,有多么的重要!
日期:2017-06-23 12:32:19
曾国藩:牛逼时不要嘚瑟,落魄时不要堕落
一般来说,一个人在成功之前,都要有一段落魄的经历。如黎明前的黑暗。
面对困难,有的人觉得不堪忍受,提前退出,有的人则静待黎明。事实证明,后者成功的可能性比前者大很多。
曾国藩亲自指挥的第一仗是靖港之战。这一战,曾国藩惨败。情急之下,曾国藩一度想到自杀。
更大的羞辱还在后头。见曾国藩战败,之前就和曾国藩有矛盾的湖南布政使、按察使等省内高官落井下石,纷纷上奏弹劾曾国藩。
更令人可气的是,他们还把不满洒到了湘军将士身上。曾国藩的部下出入长沙城,就像丧家犬一样落魄。
沉重的打击击垮了曾国藩,他病倒了。关键时候,左宗棠的劝解挽救了曾国藩。
左宗棠对曾国藩说:“昔日刘邦、项羽争夺天下,刘邦屡战屡败,却始终没有放弃,最终迫使项羽乌江自刎,成就了霸业。你的这些小挫折,和刘邦相比,何足道哉?”
左宗棠的这番慷慨激昂的论述,使绝望中的曾国藩看到了重新崛起的希望,顿时勇气倍增,振作了起来。
左宗棠说得没错,只要不放弃,只要不断气,任何人都有机会改变自己的命运,特别是男人!
走出心理藩篱的曾国藩,很快便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仅仅几个月的时候,湘军便把太平军赶出了湖南、湖北。
人这一辈子,总是几个落魄的时候。挺过去了,你就有赢的机会;挺不过去,你就彻底输了。所以,可以落魄,但不能堕落!
日期:2017-06-24 13:21:25
曾国藩:胸襟的宽窄,决定命运的格局
我们每个人,都要有“宰相肚里能撑船”的气概。只有具备这样的胸襟、气度,
才有可能实现抱负,做出一番事业。
1864年,湘军完成了对太平天国的致命一击,攻克了太平天国的首都天京。湘军
的威望达到了顶峰!
可就在这个时候,湘军统帅曾国藩、左宗棠却打起了嘴仗。两人互相攻讦,吵得
不可开交。
在这件事情上,曾国藩、左宗棠都有失风度,暴露了自己心胸狭窄的一面。
所幸的是,曾、左吵归吵,都没有把个人的恩怨带到其他国家大事的处理上,尤
其是曾国藩。
曾国藩主管的两江,是全国粮饷最重要的输出地。左宗棠要平定西北,少了两江
的支持,是不可能成功的。
曾国藩深知这一点。他没有计较过去的不快,不遗余力地支持左宗棠,这是左宗
棠胜利的关键。
除此以外,曾国藩还把自己手下的一员虎将刘松山拨给左宗棠。在平定西北的过
程中,刘松山是左宗棠最重要的助手,战功最大。
对左宗棠的成功,曾国藩钦佩不已,称他是“当今天下第一人”。
我们知道,太平天国是因为内讧而亡的。湘军也有内讧,但这些内讧没有造成太
大的麻烦。这和曾国藩坦荡的胸怀,是有一定关系的。
一个人胸襟的宽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幸福指数。想要获得幸福、成功人生的
朋友,让自己的胸怀宽广、坦荡起来吧!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