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痕春雨漫评晚唐历史?? 从安史之乱说起》
第12节

作者: 泪痕春雨
收藏本书TXT下载
  比如唐帝国对付高句丽,就比对付突厥吐谷浑来的艰难。对方的坚固城池,密集人口和充足的军队,想通过几万精兵短期攻势去一个个拔钉子,显然不现实。所以太宗伐高丽,凑了各种部队,还必须要临时征募十万军队,随后的战斗进程也很难令人满意,唐帝国虽然可以获得一些局部的胜利,可是在对方以空间换时间的战略下,唐军只能在一个个坚城下,一个个的拔钉子,根本无法快速解决战斗,后勤无力维持。所以最后的唐帝国与高句丽的战斗,成了漫长的消耗战,经历了二十年不断的派遣兵力各种扫荡游击作战,耗尽对方国力,才最终获胜。

  高句丽拥有足够的防守能力,但是军事实力偏弱,不具备进攻能力,只能单纯的被动防守,因此唐帝国通过临时征募,反复少量兵力扫荡,可以最终消灭对手。所以高句丽还不足以彻底打破唐帝国的战略布局,但是另一个对手吐蕃就大不一样了,其不仅防守能力强,而且还具备雄厚的进攻实力,对于唐帝国的居重驭轻战略,构成了很实际的挑战。
  唐帝国疆域的巅峰,大约是649年擒东突厥车鼻可汗,置狼山都护府,以及十年后,彻底灭亡西突厥,置昆凌、濛池两个都护府,尽管这些地方都是标准的羁縻控制,但是毕竟是臣服于唐帝国了,所以令后世众多汉族后人骄傲无比的大唐帝国地图,都来自这个时候。可惜好景不长,670年,崛起的吐蕃就攻占了唐帝国的安西四镇,2年后,占领了臣服唐帝国的吐谷浑,威胁河西,并在之后多次大败唐军主力,给以府兵为主的唐军带来了大量的杀伤。由于吐蕃崛起对唐帝国带来的巨大军事压力和损耗,十年后,北边的东突厥也成功复国,彻底失去控制,东北的契丹李万忠也开始反叛,从此帝国东北边境再无宁日。也就是说,即便是把羁縻当领土的带水分的盛唐疆域图,满打满算也就维持了屈屈十一年,就彻底崩溃,基本回到了传统中原帝国的疆域。

  武则天时期,唐帝国已经开始大量的临时募兵。同时,唐军与吐蕃在安西四镇多次大规模鏖战,唐军收复了安西四镇,但是也付出了巨大代价,直到697年,吐蕃陷入了内讧,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混乱,暂时无力对外扩张,唐帝国西部边境才得以勉强安宁一段时间。
  玄宗皇帝接手的就是这么个局面,府兵制在屡次战乱和经济环境的变更中,已经形同虚设,名存实亡,根本无并可用了;北部东突厥成功复国,屡屡南下,东北契丹和奚已经逐渐形成了一定的中央集权,控制的辽西具备农耕文明条件,开始对东北边境形成威胁。而最大的困难,还是来自于吐蕃,内讧只是暂时的,此时的吐蕃又恢复了咄咄逼人的扩张势头,必须要大量的正规边防部队,与之长期鏖战,才有抗衡的可能。

  现在,摆在大唐帝国皇帝面前的就只有两个选择,一是采用积极的,主动的战略,废弃之前居重驭轻,严格限制和控制佣兵大佬的战略构思,充分授权给拥有军事才能的军政大佬,给予更多的行政经济财政的协调甚至控制权力,从而解开绑在军政大佬上的手脚,充分释放帝国的军事潜力;后果就是大家看到的,安史之乱不可避免,因为这就是标准的太阿倒持啊!
  要么呢,就是采取保守的策略,继续和以前一样,内重外轻,继续像防贼一样,把军政大佬的手脚捆绑的死死的。这样一来,安史之乱那样的局面大约暂时是不会发生的,可是问题是,面对越来越糜烂无力的军事能力,面对越来越膨胀的吐蕃,这样的局面又能维持几年呢?事实上,吐蕃在玄宗朝,面对玄宗强大的军事压迫,始终一副半死不活的样子,可是随着安史之乱发生,唐帝国边军大量调离,吐蕃立即一日千里,狂飙突进。就在安史之乱平定的同一年,吐蕃把唐帝国的边疆压缩到了凤翔,并一举攻破了长安城!之后几十年,唐帝国始终需要维持超过40万的常备部队,守在离首都不到500里的防线之中!如果算上西南防守吐蕃和南诏的军队,唐帝国时刻需要50-60万的常备军抵御吐蕃!

  事实上,吐蕃一直在强有力的影响着大唐的军事政治局势,当吐蕃强盛,势不可挡的时候,唐帝国里那是真的几人称帝,几人称王,皇帝被藩镇赶的四处乱窜,随着吐蕃再次陷入内乱与衰退,唐帝国把边疆巨大的人力物力解放出来后,立即就满血复活,把众多不听使唤的藩镇打的嗷嗷乱叫,一度呈现中兴景象。
  可见,面对着以吐蕃为首的巨大的外部敌人,唐帝国即便采取保守策略,暂时可以不用面对太阿倒持的局面,也迟早要面临被迫组建几十万军队长期守卫边疆的局面,也显然无法阻止最终的军头独立化,军阀化的趋势。
  所以,早在玄宗老爸的睿宗时期,面对现实的军事困境,就提出过分天下为24个都督府(也就是24个大军区)的行政军事改革计划,但是朝臣达不成一致,闹到了中央扩大会议(百官会议)去讨论,决策,最终以担心军头权重难制的理由,否决了这次改革。睿宗皇帝作为一个相对平庸和弱势的皇帝,对此不了了之,但是到了雄才大略,独断专行的强势皇帝玄宗这里,他毫不犹豫的建立起节度使制度,彻底放开了军头的手脚,带来了大唐几十年的极盛,自然也就免不了后来的军头失控。

  有了这个唐帝国的背景常识,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帝国会出现拥兵十几万的庞然大物般的大军头了,可是一些朋友深入思考又难免会有这样的疑惑,你放开军头的手脚,让他们长期统领常备军队,这可以理解了。可是你也不能把地盘和地盘里的行政军事这些权利都交给人家,把人家搞的一个个都是独立军阀了,人家能不身怀利器,杀心自起吗?你看人家宋帝国、明帝国清帝国,哪个军头能染指这么大的权利了,连慈禧太后都知道要削藩,最后人也很顺利的把各路军头收拾的顺顺贴贴的,怎么唐玄宗就这么笨呢?

  这就需要我们有进一步的常识,那就是以唐帝国的经济背景,是无法做到这一点的,实际上之后的一百多年,唐帝国千方百计想做到这一点,之后的五代那么多皇帝,乱世枭雄千方百计想做到这一点,但也大多失败了。这一点161楼也做了基础介绍,玄宗时期政府的收入和分配方式,仍然是实物为主,这就给政府的放权与抓权带来了很大无法跨越的障碍。
  我们下面可以进一步来做一些深入探讨,看看地方的权利是怎么不可避免的被节度使渗透和抓走的。节度使的特点,就是需要维持招募一支数量庞大的常备军,那么这支常备军的士兵和马匹就需要基本的粮草,军用物资和日常薪水与战斗奖励,那么这些后勤怎么解决呢?在一个实物收入的时代,就意味着政府往往缺乏通过货币和社会分工,专业民间乃至商业部门参与的能力,实际上这些后勤都需要通过政府来解决,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大政府模式,或者叫做计划经济加国有经营的方式,显然效率极度低下。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