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你重新认识一个真实的武松,兼批金圣叹。》
第25节

作者: 柳忘言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7-11-25 20:43:19
  以下文字,既是答复楼上的朋友,也是自己的读后感吧。
  一部小说,如果没有逻辑的合理性,如果没有真实性!是不可能成为优秀的小说。
  有一位知名人士,评论武松,说武松是一个纯粹的人!几乎是完人!我当时就想说,你咋没看见武松下流的眼光和行为?这个世界有完人吗?
  我在评论芒砀山团伙的时候,就曾经说出我的观点:作为一部现实主义作品,水浒中出现的所有,关于妖魔鬼怪的情节,都是不符合逻辑的。这些情节,都是作者为了掩饰自己的真实意图,或者掩盖人物的真实想法,而作的曲笔!
  比方说,写樊瑞的身份,是一个会魔法的道士,是为了掩盖现实原型的身份。这个世界本没有什么魔法,梁山怎么会有一个使用魔法的道士呢?
  而武松似是而非的,目击哥哥的冤魂。是为了掩盖武松真实的思维。况且,作者的掩盖是留有余地的,不是完全、彻底的遮掩。比如说:
  【 只见个人从灵床底下钻将出来,】还有【只见冷气散了,不见了人。】作者用的字眼是“人”!而不是说“魂魄”!“魂魄”两个字,是从武松嘴巴里说出来的,不是作者!

  真正想掩盖事实真相的是武松,而不是作者!
  作者在水浒中,许多情节的处理上,就像是给读者出的谜语。这才是水浒中最让人着迷的地方。
  我在解读水浒的时候,秉持的原则,就是:符合逻辑及真实!
  这也是一切优秀小说的基本原则。想做到这两点,其实很难!不要以为,玄幻小说,或者神话小说,就能脱离这两个基本原则!所有题材的小说,脱离这两点,都不会成为优秀的小说!
  许多评论水浒的人有一个共识:就是《水浒传》基本,不描写人物的心理。所有,某人寻思“.”,某人想“.”等等情节,基本上都不是人物的心理!要么是情节过度性语言,要么是作者说反话,要么是作者提醒读者,这里面有不合理东西。要么是掩盖人物真实心理的障眼法。

  这种判断是正确的。
  但是,如果以这种思维去研究水浒,那么就成为了,死读书,读死书的典型!作者在写水浒的时候,采用的手法丰富多彩。我几乎无法统计,作者都采用了哪些手法。
  比如,我在前面说过的,武大不想去见武松,所以宣扬自己怕老婆。这种行为,作者一本正经的写出来。许多读者都以为,是,作者的观点。其实是,作者充当了舆论的传播者。
  这种写作手法,是非常罕见的。
  同时,书中采用了许多,格调低下,粗俗的诗词,来做某些人物或者情节的判词。同样是,充当了舆论的传播者!这种自贬身份的行为,同样是极为罕见的。我们几乎是见不到哪个作家这样写文章。
  顺便再说说金圣叹。他篡改水浒的行为,的确是有自己的目的。但是,在我读金本七十回水浒的时候,我发现,他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么有才华!比方说,我在前文中提到的“装幌子”“未时回家”等等,多处情节,他都没搞懂是怎么回事!当然,才华是一方面的事,人类的道德,是另一回事。才华不够,没关系。这不是我批评的重点。人本来就应该活到老,学到老。没有人是百科全书!

  我真正想批评他的,是关于人类的道德问题。关于这一点,以后有机会,我会重点的说一说。
  日期:2017-11-26 09:52:48
  【武松一交颠翻在席子上坐地。寻思:“是梦非梦?”回头看那士兵时,正睡着。】
  当武松有了放弃为哥哥报仇的念头,猛然之间,哥哥似乎真真切切的出现在他面前。罪孽深重的念头,像毒蛇一样显现!而仿佛听见哥哥痛苦的声音,又如重锤一样击打武松的胸膛。

  所以,武松才会“一交殿翻在席子上坐地”。
  这一切是梦吗?不是梦吗?
  武松这个问题不是指,哥哥幻影的出现。而是指,武松自打来到哥哥家里生活,短短的几个月时间,出现如此重大的情感波澜!出现如此重大的人生变故!这一切是梦?不是梦?
  武松回头看看土兵,还在呼呼的酣睡,而自己是清醒的。这一切,当然都不是梦!
  日期:2017-11-26 10:08:08
  【武松想道:“哥哥这一死,必然不明。却才正要报我知道,又被我的神气冲散了他的魂魄。直在心里不题。等天明,却又理会。”】
  这句话,又是作者在耍花招了!
  我在上面说过的,某人寻思“.”,某人想“.”等等情节,基本上都不是人物的心理!要么是情节过度性语言,要么是作者说反话,要么是作者提醒读者,这里面有不合理东西。要么是掩盖人物真实心理的障眼法。
  从内容上说,【“哥哥这一死,必然不明。却才正要报我知道,】这句话明明与武松的行为,有矛盾。我一直强调,武松早就知道,凶手是谁,没必要等哥哥‘报我知道’!所以,武松把仿佛看见哥哥,推脱成武大的冤魂,来掩饰自己真实的内心。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