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亡命,有人喋血 而我推开沉沉棺盖》
第49节

作者: 画虎龙
收藏本书TXT下载
  “不知本官错在哪里?”
  李秘见得宋知微的表情,才知道自己差点得罪了他,当下改变口风道。
  “也不是大人说错,而是忽略了所有人都会忽略的一个疑点,一个不能算疑点的疑点!”
  宋知微听说所有人都忽略了,难不成就你李秘最聪明,就你发现了,所以当下连简定雍心里都不太舒服,可听李秘后来说是不算疑点的疑点,又马上释然了。
  既然不算疑点,看不出来也是正常,李秘之所以提起,只怕也是哗众取宠罢了。
  简定雍本来就怕李秘胡说八道,县衙的案子,几乎都是经手知县,他也有丰富的办案思路,似李秘这等侃侃而谈,办案思路却从未听说过,便知道要坏事了。
  “既然不算疑点,还提他做甚么,没进展就没进展,继续卖力去查也便罢了,宋账干大人大量,也不会太为难你,东拉西扯这些无用的做甚!”

  简定雍也想着尽快结束这场谈话,免得李秘越说越错,然而宋知微却摆了摆手,朝简定雍道。
  “简大人,且让他说说,横竖案子没个头绪,听一听也无妨,柳暗花明也是指不定的。”
  宋知微这么一拍板,李秘也就安心了,继续解释道。
  “这些受害人看起来确实没任何共同之处,实在是风马牛不相及,然则有一点很可疑,那就是他们都死于意外!”

  “去年十二月中,李某死于落马,一月初,黄失洗衣,死于坠井,一月末,又有董员外死于烟花楼...是纵乐过劳...心肺不支...”
  李秘一一翻开卷宗,将这些死因都点了出来,宋知微似乎听出些言外之意了,陷入了短暂的沉思之中,而简定雍却有些不耐烦。
  死因乃是最关键的因素,但凡看过卷宗,谁会忽略死因?李秘提出这些来,又能算甚么疑点?
  然而李秘却继续说道:“我想问问大人,既然死于意外,苦主为何要举告到县衙来,甚至不惜挨板子,越级告到府衙理刑馆去?”
  李秘如此一说,宋知微也是陡然双眸一亮!
  “因为他们后来发现,死者并非死于意外!”
  宋知微的情绪有些激动,李秘也赞赏道:“正是如此!”
  “这些人虽然死法各异,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便是他们都被人为制造意外而杀死的!”
  “这种杀人方式比直接刺杀扼杀要更费心思与人力,所以极有可能是团伙作案!”

  “也就是说,这个杀手或者这个杀人团伙,制造意外,一个个杀死了这十三个人!”
  李秘如此一说,宋知微不由精神一振,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细节,但对于调查而言,却是新的线索,在陷入僵局之时,这便是很大的一个突破了!
  这苏州府龙蛇混杂,绿林势力也不少,海盗船帮行脚帮等等,便是僧侣也有这自己的势力。
  可不管如何,能够制造这么多意外死亡,这股势力绝对不小,如此一来,起码目标的范围就能够极大的缩小!
  只是宋知微很快就发现了一个新的问题。
  “李秘,这些死者里头有地主大豪,有街头捣子,也有持家妇人,形形*,看起来都是寻常百姓,为何会惹来杀身之祸?”

  李秘正愁不知如何引出自己的第二个论点,这宋知微果真有点本事,很快就抓住了关键所在!
  “推官大人洞若观火,果是明察秋毫!”李秘赞了一句,而后继续说道。
  “这便要说到这些人的第二个共同之处了!”
  “还有第二个共同之处?”随着李秘的解说,众人也渐渐被吸引进来,这种引人入胜的感觉,仿佛自己在一步步解开案件真相一般,能够极大地满足好奇心,实在是一种奇妙至极的体验!
  因为平日里都是县官或者推官在调查和推敲案子,这些人只是处理公文卷宗,衙役则完全是跑腿的,而捕头捕快等人,其实主要任务是抓人,是执行任务,对查案没有太多的参与。
  他们的任务大多是维护地方治安,缉捕盗贼和嫌犯等等,极少有机会能够这般抽丝剥茧。
  不知不觉之中,李秘已经成为了整个大堂的焦点,大部分人也都摈弃了先前的偏见,只是好奇李秘接下来还能说出甚么让人惊奇的话来。
  李秘见得此状,终于引出了自己最想表达的观点来:“第二个共同之处便是,这些人或多或少都与倭寇有着牵扯不清的瓜葛!或者说,这些人,其实都是倭寇的细作!”
  此言一出,满堂皆惊!
  李秘找到了十几桩凶案的共同疑点,便足以让人吃惊,没想到他并未停止,最后竟说这些受害者全都是倭寇细作,简直是语不惊人死不休!
  毕竟死者为大,而且还是十几户人家,若没有确凿证据,污蔑死者名声,事情可就大发了!
  李秘当然知道后果,但他环视了大堂一圈,发现众人神色都发生了变化,心里也就安稳了。
  因为倭寇给沿海百姓带来了灾难,给大明朝廷制造了巨大的麻烦,无论朝野上下,都同仇敌忾,对倭寇是深恶痛绝的!
  但凡牵扯到倭寇,他们的立场就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若真能证明这些人都是倭寇的细作,即便查实张氏真的参与了刺杀,她也不会是大魔头,而是大英雄!
  这也是由社会形态决定的事情,后世乃法治社会,但古代却是人治社会,王法代表的是皇家或者统治阶级的利益。
  后世**律,那是铁面无私,法律上该如何判决便如何判决,可古代在判决之时,除了**律,还讲人情礼法,还要考虑其他情有可原的因素。
  在古代的某些朝代,为父报仇虽然是杀了人,但他是出于孝道,有时候都会减刑甚至免除刑罚,这就是出于情理的考量。
  这些被害人若真的是倭寇细作,那么张氏就是为民除害,加上她人都死了,也没法子追究责任,但名声上却挽救了回来,不容他人再污蔑!
  大堂的氛围也很是微妙,但李秘还是感受到了这种立场的转变。
  然而简定雍却脸色发白,手指都微微颤抖起来!
  李秘将这一切看在眼里,也很理解简定雍此时的心情,在这位知县老爷看来,李秘完全就是信口胡诌,适才提出质疑之时,就已经简定雍有些提心吊胆,如今再提出这么破天荒的事情来,他就更是难以置信了!
  宋知微也不由皱了眉头,朝李秘道:“李秘,此事干系重大,你可有真凭实据?”
  说到真凭实据,李秘还真没有,但他不能错过这个机会,若无法在宋知微面前表现出自己的能力和才华,往后的日子可就难过了。
  但这些案子最开始都是以意外事件来结案的,胥吏们在处理公文之时,也是敷衍了事,卷宗里头的信息量其实很小,想要单纯从卷宗入手,找到证据,一两个还成,十几桩案子都找出证据来,实在不可能。
  再者说了,卷宗里头终究是文字,即便找出来,最多也是前后矛盾或者不合情理的漏洞或者破绽,根本就没有实实在在的证据。
  可既然李秘敢开口,便该知道说出这话的后果,此时面对宋知微的警告与质疑,李秘气定神闲地回答道。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