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很有趣儿——大宋三百年长篇历史小说连载》
第3节

作者: 月润江南
收藏本书TXT下载
  不过多年的军旅生涯,让赵弘殷觉得光懂得骑射和武艺是远远不够的,那只是匹夫之勇,蛮夫之力,要想真正驰骋天下,纵横四海,还是得有点文化,于是老赵替小赵请了一位很有学问的先生——辛文悦。
  赵匡胤虽然很不情愿,但是在辛先生的严厉教导下,还是或多或少地打下了一点文化的基础,懂得了一些治国平天下的道理,而在后来的奋斗历程中,赵匡胤更是逐渐意识到了读书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慢慢养成了爱读书的好习惯,最终达到了“手不释卷”的程度。
  当然,这是后话了。
  日期:2017-06-27 08:21:52
  奋斗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
  十九岁的那年,赵匡胤在父母的主持下成婚了,成家之后的赵匡胤显然成熟了许多,他开始思考人生。

  中国人自古讲究成家立业,对于赵匡胤来说也是如此——家已经成了,可业如何立呢?
  连年的战乱让赵家也饱受流离之苦,而两个弟弟还很年幼,作为家中长子的赵匡胤油然而生出一种责任感。
  于是,在二十一岁那年,待业青年赵匡胤同志决定离开家,独自去寻求一条出路,好歹混口饭吃啊。
  可是家里人都不同意,因为事实上,兵荒马乱的年头,就业形势还是比较严峻的,而赵弘殷多少算是禁军的中层干部,虽然级别不高,可毕竟也在朝中混了个脸熟,有这么一个当官的老爸,沿着后门溜达一圈,在爹爹的手下混个一官半职,那是小克丝啊,何必到处去挤招聘会,弄得一身臭汗,灰头土脸呢。

  有捷径,为什么不走?
  可赵匡胤却并不这样想,作为一个有理想有魄力有武艺还有点文化的“四有”青年,他理所当然地认为:依靠父亲的权势,算不得英雄好汉,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年轻人就要有一股天不怕地不怕的闯劲,俺赵匡胤,就是要靠自己,闯出一番天地!
  男人不怕没出身,就怕没出息,你改变不了历史,但也许可以改变未来。
  所以,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何况,别忘了,我们这位小赵童鞋曾经是头撞城墙也不回的人,因此,赵匡胤认定的事情注定是九头牛都拉不回来的。
  这才是魄力!这才是赵匡胤!

  性格决定命运,诚哉斯言!
  但是,且慢!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现实摆在眼前:
  世道啊,那个世道太乱了!
  乱到什么程度呢?
  连人吃人都算不上新闻了(史实)。

  弄不好出门寻条出路就变成了自寻死路,缺胳膊断腿都有可能,万一不留神,哪个家伙的弓箭不长眼睛……
  那么,那是一个怎样的时代呢?
  日期:2017-06-28 07:55:53
  第二章 乱世之始
  大唐帝国的光辉照耀着中华大地,“天可汗”的名号映衬着帝国的荣光,灿烂的中华文明和强大的中华帝国在那一刻荣耀盛开,光芒万丈。
  帝国的统治者唐玄宗和他的贵妃——玉环美眉正在华清池的温泉中恣意的享受着。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一切都是那么的井然有序,
  自我感觉良好的唐玄宗根本没有料到一股暗流已在悄然涌动。
  大唐皇帝的“干儿子”安禄山,正在猎猎寒风中,检阅着他的军队,刀光闪闪,剑戟林林,此时他大腹便便的肚子里装的可不是对干爹唐玄宗的忠心。
  历史无数次的证明,干儿子往往是最靠不住的。
  公元755年11月,安禄山和史思明在范阳率15万叛军反唐,口号是老掉牙的“清君侧”,安史之乱爆发。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干儿子终于造起了干爹的反。

  帝国的北方,一时狼烟四起,生灵涂炭,唐王朝匆匆组织起来的新军根本就不是久经战阵的叛军对手,节节败退,狼狈不堪,很快,第二年的六月,都城长安失守。
  唐玄宗做梦也想不到昔日憨头憨脑的干儿子竟然会造自己的反,毫无准备之下,只能仓皇逃往帝国的后花园——四川。
  后面的结果,大家就很清楚了:马嵬坡兵士哗变,祸国殃民的杨国忠被剁成肉酱,一代美人杨贵妃香消玉陨,遗恨千古……
  随后,唐王朝在各地勤王武装的配合下,逐渐稳住阵脚,重新集结力量,开始组织反攻。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人心向背才是战争的决定性因素。
  这场封建统治阶级争权夺利的不义之战,显然没有多少人乐意捧场。

  再加上叛军暴虐成性,滥杀无辜,老百姓吃尽了叛军的苦头,于是,人心思唐、众望所归也就是当然的结果了。
  而安禄山和史思明的倒行逆施,终至众叛亲离,先后被自己的儿子砍了脑袋(看来亲生儿子也不一定靠得住啊),叛军开始逐步瓦解。
  公元762年,名将郭子仪与李光弼在回鹘铁骑的帮助下合力剿灭了叛军,安史之乱终于平息。
  长达七年的安史之乱成为了大唐王朝由盛而衰的拐点。
  日期:2017-06-28 07:59:05
  【后遗症】
  俗话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唐王朝经此变乱,从此落下了严重的后遗症——藩镇割据,类似于半身不遂。
  长时间的叛乱,使得各地节度使在战争中逐步坐大,渐成尾大不掉之势,钱粮赋税擅自截留,将官校佐随意任免,心情好了,讨个封号,心情不好,搞点恐吓,有时甚至吆三喝五,要挟中央,大有“我是流氓我怕谁”的架势。
  而中央政府为了平息叛乱,不得不委曲求全,虚以委蛇,从而形成了唐朝后期藩镇长期割据,中央政府日渐衰微的局面。
  藩镇割据成为了大唐王朝一颗挥之不去的毒瘤,并最终要了大唐王朝的命。
  伴随着藩镇割据的愈演愈烈,大唐王朝的另一个并发症也出现了——宦官专权,类似于间歇性脑瘫。
  对于大唐王朝的中央政府来说,安史之乱后的政治局势可以用简单的两句话来概括:
  外面藩镇打架,里面朋党吵架。
  大家都在忙着搞武斗、搞党争、抢地盘、抢势力,打架的打得不可开交,吵架的吵得不亦乐乎,皇帝突然发现自己很孤单!
  帝国的统治者找不到可以信任的人,偌大的国家似乎没有人能真正理解他,
  而在他无助的眼神里,却突然瞄见了环伺四周的小可爱——太监!
  这些朝夕相伴、形影不离的太监,在大唐皇帝的眼里实在是贴心人。
  别的不说,就那一声娇滴滴、粉嫩嫩的“奴才”,已经让主子听着周身舒坦,受用不尽了。
  还是奴才贴心啊!
  帝国统治者的思维很简单:宦官毕竟是家奴,身份卑微,就算想篡位也没人捧场,而且没有生殖能力,就算一时得点好处也无法承继(谁让他生不出儿子呢),因此只有依附皇帝才有生存的空间(逐出皇宫就是废人一个),较之藩镇割据的武将和朋党之争的文官,更加容易控制,表面上看似乎也更加衷心。
  领导,都喜欢乖的嘛,可以理解,可以理解。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