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缠蛇记——宋文奇故事集》
第25节

作者: 奇可奇
收藏本书TXT下载
  鱼政科久无回音。江小龙也不是不通人情事故,只是他以前不想“惯”着那些人。这次,他想请鱼政科的同志们吃饭了,但人家叫他别搞那一套,说那是他们应做的工作。但他们的“工作”却始终未见展开。江小龙心里很清楚那是什么原因,他承包斑鸠湖近两年来,从没向他们“意思”过,现在要求人家办事了,才临时抱佛脚,当然要被拒绝了。

  割网箱事件,就那么不了了之。
  江小龙请的两个老头,包吃包住,每人每月工资1500元,两人就是3000元。再加上三个人的生活等各项费用,每个月要开支四五千。而湖里只有投入没有收入,江小龙吃不住了,准备辞掉一个人。刚有这个想法,潘老头就主动提出要走。江小龙想辞的就是他。
  张高峰来安慰江小龙:“兄弟,挫折是财富。你才投入二十来万,而且鱼还在里面。不像我,风华正茂的时候,坐了两年冤狱。虽然评了反,但却耽误了我两年宝贵的光阴啊。在人的一生中,又能有多少个这样的两年?你的挫折比起哥哥所经受的磨难来,又算得了什么?咱们要‘翻云覆雨若秦王’,这可是你说的。雄起!哥哥还等着你的捐款呢。”
  未完待续
  日期:2017-11-28 22:48:02
  第10个故事:湖中连环套
  4
  江小龙不是那种明知是死胡同,还要想钻到底的人。他想,养鱼的技术,自己基本上算是掌握了,但老打不起来鱼,变不成钱,又有什么用?很显然,老百姓们故意往湖里扔树枝、划破网箱,其目的,就是不让自己把湖里的鱼打起来卖。他们这样做的原因只有一个—仇富。他们自己穷,就见不得别人富,谁想要在他们中间鹤立鸡群,此人就会遭到妒嫉与仇视。
  江小龙分析形式:就算是第五次打鱼能成功,第六次、第七次能保证成功吗?失败一次,少则损失几千,多则数万,如此下去怎么得了?囤鱼的网箱他们能划破,那么,以后将按计划发展高档鱼的“铺天盖地式”网箱,能保证不被人家划破吗?
  前进需要勇气,后退也同样要勇气。而后退,需要更大的勇气。

  江小龙准备把大大小小的鱼全打起来卖了,最好能一次性结束。成鱼好卖,大小规格不同的鱼苗最难找买主。他找了一些本市和外市的大水库老板,人家都不要他那些参差不齐的鱼苗。最后他又想到了永川的李忠义。
  李忠义接到江小龙的电话,说:“兄弟,我看你不像是半途而废的人啊。不过,既然你一心想放弃,老哥我就帮你想想办法。但你要有心理准备,湖泊不象鱼苗池,中小规格的鱼苗,是不容易打起来的,你可能要受点损失了。”
  江小龙说,湖里的鱼,绝大部分都是半斤以上的,中小规格鱼苗很少。李忠义说他先把买主联系好,再带他来看看,你们双方一敲定,他“手里”的打鱼高手们立即出动。
  李忠义带来的那个买主,外号“袁水库”,据称在永川承包了个两千多亩的大水库。可能知道江小龙要急于从斑鸠湖脱身,袁水库一个劲压价。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最后,连成鱼带大规格鱼苗,以3块一斤的低价成交。数量限制在8万斤,多了不要。

  江小龙拿出纸笔,说:“我们签个协议吧。”
  李忠义说:“我们干了这么多年了,从没有谁签过协议,都是过称后付现款。”
  江小龙说:“还是签一下好些。”
  协议如下:
  售购协议

  甲方:江小龙  乙方:袁某某  
  兹有甲方大量鲢、鳙成鱼和大规格鱼苗售与乙方,约8万斤,统一价格为每斤3.00元(大写叁圆正),现款交易,双方不得违约。若有违约,违约一方要赔偿另一方一切损失。
  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袁水库先付了1万元定金。所谓“大规格鱼苗”,一般指重量在半斤至一斤之间的鱼苗。
  三块钱1斤,是一个非常低的价格。大鱼比小鱼贵,鳙鱼比鲢鱼贵,江小龙清楚,如果每次都能把鱼打成功,8万斤鱼大小分开打,鲢鱼和鳙鱼分开卖,至少可以多卖五万。但他要急于拿回成本脱身,也不在乎那么多了。
  签完协议,江小龙说:“李哥,这次可能是我最后一次打鱼了,你可要交待师傅们一定要细心点。”李忠义说:“兄弟你尽管放心,为确保万无一失,我也要亲自下水操作,如果万一打失败了,受损失可不只你江兄弟一个,老哥我还想在你这儿挣一笔辛苦费呢。”
  李忠义不仅自己养鱼,而且还算是个水产经纪人,常年带着“手里”的打鱼匠们在全省各地帮人家打鱼,他则从中抽取一部分提成。他本人,也是个打鱼行家。
  江小龙把妻弟小飞叫了来,叫他不分白天黑夜地守着喇叭网和网箱,直到打鱼结束。小飞是个“90后”小伙子,血气方刚。
  打鱼匠还是刘打鱼那一帮人。
  李忠义带着刘打鱼等人下水不到十分钟,就对岸上的江小龙说:“江兄弟,你这鱼‘走路’了不少。”
  “走路”就是被偷的意思。江小龙说:“就这一个来月时间,就算有人偷也不会偷去多少,难道还能超过一万斤?我就不相信这周围的人还有你们专业打鱼匠的水平。”
  刘打鱼说:“江老板说得是有道理。但怎么就没看到上次那么多鱼呢?邪了门了。”

  此时是冬天,从水面根本就看不见鱼。打鱼匠们说的“看”,其实就是凭感觉。
  张高峰也来到湖边,看了一会儿,对他的“朋友的朋友”李忠义说:“老李,这次鱼一定要给我兄弟打好,我在等着他的捐款修公路呢。”
  “张村长放心,我们尽力而为。”李忠义说。
  第四天上午,鱼开始进网箱了。李忠义说,因为这次里面有一部分是鱼苗,鱼苗在箱子里时间不能呆长了,可以一边装车,一边让鱼继续进箱。
  袁水库的运鱼车来了,是一辆小集装箱车,一次只能运3千斤。李忠义带着打鱼匠们把第一船鱼运到岸边时,江小龙一看鱼的个头,心头“咯噔”了一下,这些鱼,根本不是半斤以上的,而是一斤二两以上的!也就是说,如果网箱里都是一斤二两以上的鱼,那么就意味着,袁水库是以三块1斤的低价,购买平均可批发到四块五1斤的鲢鳙成鱼。江小龙问:“李哥,怎么都是成鱼?鱼苗呢?”

  李忠义说:“大鱼要跑得快些,就先进箱;小鱼跑得慢些,就后进箱。鱼苗在后面。”
  江小龙不信,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5两重的鱼并不比5斤重的鱼游得慢,说不定还快些。李忠义的说法跟亚里士多德“两个铁球不同时着地”一个道理。江小龙心里认定,打鱼匠们一定是做了手脚,这对他们来说容易得很。江小龙暂时没动声色。
  3千来斤成鱼过秤装车完毕,袁水库押着车准备走,江小龙说:“袁老板,你先把钱付了吧,不是说过秤就付款吗?”
  袁水库说:“我已经交了1万块押金,等下一车装完了再一块儿算吧。”
  江小龙说:“押金是押金,鱼款是鱼款,押金最后再退给你。这车鱼一共3058斤,零头后面再算,你先付9千块吧。”
  李忠义在一旁说:“是说好过称付款。老袁,把款付了吧。”
  江小龙察觉到,李忠义向袁水库微微使了个眼色。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