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痕春雨漫评晚唐历史?? 从安史之乱说起》
第46节

作者: 泪痕春雨
收藏本书TXT下载
  事实上,安禄山叛乱时,最大的突破口,其实就是南征的军队一举突破大唐的江淮防线,直插入江南腹地。如果能实现这一步,即使安禄山会失败,但是大唐帝国想翻盘,那难度可有点高了。
  日期:2018-06-22 10:07:57
  但是这种玩法,多少有些太保守。
  因为这种玩法,意味着安禄山夺取山西的机会,会变得越来越渺茫。因为安禄山反迹明确后,大唐政府就会全面布防,在这种背景下,山西那种地形复杂、背靠西北,而且拥有成编制军队的地区,估计就无法夺取了。
  我前面说了,在地缘上,山西对河北、河南都拥有居高临下的优势;如果安禄山开局不能占据这里,在战略上一直就会陷入被动之中。
  更主要的是,从理论上,选择下策,可以很容易席卷江南,并且直插江南,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显然没有那样简单。

  是的!整个中原、江淮都没有驻军,但是帝国一旦进入战争状态,相关地区马上就会组织起大量的军队。所以,表面上这里是一块没有骨头的肥肉,你可以随便啃它,但是真的啃开时,你会发现,这里也有很多骨头,更有很多可能刺破你喉咙的碎刺。
  最要命的还在于,在这种背景下,大唐帝国西北军的主力兵团会完整的保存着。随时可能实现大举反攻。
  日期:2018-06-22 10:09:41
  安禄山可以选择的中策,就是趁大唐没有反应过来之时,兵分两路,一举把山西、河南全部夺取;然后在此基础上再谋求扩张。

  问题是,这种目标实在有点太大;以安禄山的实力,显然是不够的。因为这样玩的结果,恐怕就是白白错过握有先手的良机,于是与大唐政府在山西、河南都打成僵持战,然后只能等着坐困而亡。
  这种所谓的中策,其实就是想握有上下二策的优点,结果会把上下二策的缺点也全占了。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常常会面对类似的困惑。
  熊掌我们想要,鱼我们也想要;我们全力以赴追求,最多也只能得到一样。我们应该追求哪一个呢?得到一个,就会丧失另一个。如果我们两个都想得呢?常是一个也无法得到!
  总的来说,大唐帝国的体量实在太大了;它有近千万平方公里;它有几千万人口,战争潜力一旦挖掘出开来,可以动员出上百万的军队。
  就安禄山拥有的那点资源,想一举把大唐帝国吞吃下去,难度实在不是一般的大。

  日期:2018-06-22 10:13:17
  说到里,也许有人会问,上中下三策,哪种选择更好呢?
  我的答案是不知道!
  总的来说上中下三策,永远是各有利弊。如果你玩好了,哪一策也不错;如果你玩不好,哪一策也有致命的危险。
  选择上策;你玩好了,就可以趁大唐帝国没有反应过来时,一举夺取山西,然后以此为基础,深入西北,把帝国的政治、军事重心(西北地区)彻底打残、接管了。

  如果玩不好呢?肯定是刚刚开局,就会让帝国政府把你打残的。如果你因此失败了,后人在评论这段历史时,难免会说了,你开局之时,不先巩固自己的实力,在敌强我弱之际,就哭着喊着与对手决战,你脑袋没有让驴踢过吧!
  选择下策,你玩好了,就可以趁大唐帝国没有反应过来时,一举夺取河南,然后以此为基础,派偏师压制来自关中、山西的政府军反攻,同时派主力大军杀入江南,把帝国的经济重心(江南地区)打残了、接管了。
  如果玩不好呢?肯定是丧失重创帝国政治、军事重心的机会,也无法夺取帝国的经济重心,最后面对政府军的大举反攻,当时就崩盘了。
  事实上,叛军一直表现的咄咄逼人,却终于让大唐帝国一战打得砖崩瓦解,主要原因就在这里。
  而安禄山因为开局不久后抓住大奖,所以直接玩成了中策。
  于是叛军占据关中,但是无力向前推进击溃政府军主力;于是叛军在南线,无法插入江淮;当然了,在山西战场上也无法打开局面。最后,等大唐帝国与回纥土蕃达成默契后,马上就面临砖崩瓦解的局面。
  日期:2018-06-22 10:14:33
  看到史书排列的上中下三策时,我们常常会认为,上策优于中下二策,无非是因为上中下三策,通常是以激进保守排列的。而处于局外,站着说话不腰疼,自然会认为激进的选择最好。
  其实呢,如果上中下三策真有明显的优劣,他们怎么会并排出现,供决策者选择呢?

  事实上,人生的道路上,永远存在上中下三策的选择。
  一切是显然的,现在遇到一个问题。你是不计代价的全力去做呢?还是处处留手,希望进能攻、退能守呢?抑或是在这两种选择之中,折个衷呢?
  哪个选择好呢?
  以空对空的说,人们难免会认为不计代价的全力去做,是最优的选择。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人们通常都会选择下策的。当然了,因为类似的原因,所以翻开史书,选择下策失败的案例实在太多了,多的,以至于人们认为,下策就是一种愚蠢的选择。
  日期:2018-06-22 10:15:06

  以空对空的说,在许多时候,想取得胜利,只有两种方法。
  第一、快、快、快,还是快。
  第二、冒险、冒险、还是冒险。
  总而言之,不要总想着留后路,更不总想着有后路,你既然敢干这种事,你就要不代价的狂赌。
  问题是,作为当事人,显然会有不得已的苦衷。
  因为你想选择冒险的策略,你的小弟会认同吗?因为眼前肥羊一般的目标你不攻击,直接选择如虎如狼的目标攻击,你没事吧!

  总的来说,事关自己利益时,人们都容易前怕狼后怕虎,而且谁也容易高估稳扎稳打的胜率。因为乐观的看,稳扎稳打的方案,会让你的后方更巩固,会让你拥有更多的资源;在此基础上,你与对手再决战,胜算应该更大;问题是,因为类似幻想,而死在造反路上的人,实在太多了。
  日期:2018-06-22 10:15:36
  分析历史时,人们容易居高临下的品评。就是因为我们认为,历史上的重大的决策,就是非A即B的对错选择,历史当事人选择A败了,那选择B肯定就能胜利。
  问题是,历史上的重大决策,从来不会这样简单。

  我们现在能想到的解决方案,在当时,通常都会摆在决策者的桌上,供他们挑选。就好像,我们人生的许多重大选择时,各种可能想到的方案,其实都会摆在我们面前,剩下的事,就看你如何挑选了。
  总的来说,哪种选择也是有利有弊的。面对这种选择,我们很难说哪种选择正确,也很难说哪种选择错误。因为单纯的选择本身,并不能证明什么。事实上,任何一种选择,也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
  前一段时间,网上非常流行一篇文章。那就是老话说了.。总而言之,老话东说东有理,西说西有理。老话看多了,你会感觉跟没看一样,因为正话反话都让老话说了。
  其实呢,这才是人生困惑。

  简单的看,它很简单。当你身临其境时,你会发现,好像从来都是左右为难的选择。好像怎么选择也是错,但是怎么选择,好像也是对的。
  欢迎大家关注下一节 唐玄宗的应对
  [注1]:贼之未反,邈为谋,声进生口,直取洛阳,无杀光翙,天下当未有知者,贼不从。何千年亦劝贼令高秀岩以兵三万出振武,下朔方,诱诸蕃,取盐、夏、鄜、坊,使李归仁、张通儒以兵二万道云中,取太原,团弩士万五千入蒲关,以动关中;劝禄山自将兵五万梁河阳,取洛阳,使蔡希德、贾循以兵二万绝海收淄、青,以摇江淮;则天下无复事矣。禄山弗用。
  [注2]:命崔安石等徇诸郡云:“大军已下井陉,朝夕当至,先平河北诣郡。先下者赏,后至者诛!」于是河北诸郡响应,凡十七郡皆归朝廷, 兵合二十余万”
  [注3]:思明坠马,露髻跣足步走,至暮,杖折枪归营,奔于博陵;光弼就围之,军声大振。于是河北十余郡皆杀贼守将而降。.贼往来者皆轻骑窃过,多为官军所获,将士家在渔阳者无不摇心。禄山大惧,召高尚﹑严庄诟之曰:「汝数年教我反,以为万全。今守潼关,数月不能进,北路已绝,诸军四合,吾所有者止汴﹑郑数州而已,万全何在﹖汝自今勿来见我!」尚﹑庄惧,数日不敢见。
  待续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