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很有趣儿——大宋三百年长篇历史小说连载》
第30节

作者: 月润江南
收藏本书TXT下载
  秦、凤、成、阶四州多是山地,战区之内尽为山岚、沟涧,地形复杂,易守难攻。
  由于蜀军占据有力地形,顽强据守,加之地势险峻,山路难行,大军粮草供给困难,战役一直打到七月份仍然毫无进展,战事渐成胶着状态。
  朝中罢兵休战的声音渐渐多了起来,那些一直强调“以德服人”的大臣们最近嗓门也高了不少,腰杆也直了起来。

  皇帝柴荣很郁闷,前线的情况不是很清楚,休战吧,没有面子,继续吧,又怕有闪失。
  毕竟,古时候通讯交通都不发达,不像现在,打几个电话,发一封伊妹儿,转两条微信,就能把事情弄明白。
  关键时刻,柴荣又想到了后周的杰出青年—赵匡胤同志。
  于是,柴荣命赵匡胤作为特使速去西征前线视察,了解具体情况。
  接到命令后的赵匡胤不敢怠慢,二话不说,衔命疾走,他翻山越岭啊,他跋山涉水啊,千里迢迢,日夜兼程,迅速赶往了西线战区。

  作为朝廷特使,赵匡胤深入战场前线,看望一线指战员,并代表柴荣皇帝深切地慰问了克服重重困难、坚持日夜战斗的西征军战士,与官兵同吃同住同洗澡,同甘同苦同战斗,着重弘扬“有条件要打,没有条件制造条件也要打”的大无畏精神,全军上下由此士气高涨,情绪振奋,纷纷表示,誓与蜀帝国主义斗争到底!
  在经过详细的调查研究之后,赵匡胤带回了前线的第一手资料,已经对形势了然于胸的赵总参谋长向柴荣果断地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四州之地已是囊中之物,必定可取,坚持就是胜利!请皇上下定决心!
  于是,柴荣坚定了作战的信心,并按照赵匡胤的建议重新调整了兵力部署,同时加强了后勤保障工作,勉励前线总指挥王景和监军向训同心协力、一战克敌。
  事实证明,赵匡胤的判断是正确的。
  两个月之后,前线传来捷报,秦、成、阶三州归降。
  十一月,凤州城破。
  至此,四州之地尽归后周,周军完胜。
  在这场战役中,赵匡胤虽然没有直接参与军事指挥,但是,他的表现却同样令人印象深刻。
  关键时刻,赵匡胤充分发扬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务实精神,深入一线了解战场,周密分析研究战局,帮助领导作出了正确的战略决策,解决了朝廷在战役中的困局,并最终保证了西征大军赢得了战役的胜利。
  这样的表现就是想低调也很难啊,赵匡胤的人气指数再创新高!
  日期:2017-07-20 22:46:42
  【第十六章 目标—南唐!】
  解除了后顾之忧,雄才大略的柴荣得以专心考虑怎么对付趴在家门口的南唐了。
  此时的南唐,其触角已经由长江流域伸到了淮河流域,下辖三十多个州,其领土范围包括今天的安徽、江苏、江西等地,与后周帝国有长达2000多里的边境线紧紧相连。

  南唐物产富饶、人口众多,其所控制的江淮一带,唐朝的时候就是中国最富饶的地区,是以前大唐帝国的重要经济支柱。
  一句话:不差钱!
  【不差钱】
  战争说到底是个砸钱的活。
  没有钱,战争的机器是转不起来的。
  要实现一统天下,九合诸侯的梦想,没有强大的经济基础,想都别想。

  而南唐就是一个最好的钱袋子。
  偏偏这个钱袋子的主人还是个只懂风花雪月,不懂治国理军的主。
  南唐皇帝李璟天天不是“小楼吹彻玉笙寒”就是“昨夜更阑酒醒”,似乎时刻处于半昏迷的状态(我一直怀疑他是否清醒过),南唐的朝政则被一个大头鬼—宰相宋齐丘,外加五个小鬼—陈觉、冯延巳、冯延鲁、查文徽、魏岑等人(南唐百姓称其为五鬼)所把持, 一时奸臣当道,群魔乱舞,将这个江南小朝廷折腾得乌烟瘴气,国势日衰。
  活跃在南唐的后周间谍们反馈的信息几乎众口一词:钱多,人傻,速来!
  于是,柴荣决定就按王朴《平边策》中的方针办,先拿下江北之地(淮河以南,长江以北的地域),将战线从淮河流域推进到长江流域,为将来彻底平复江南创造条件。
  后周显德二年(公元955年)十一月,柴荣下诏任命宰相李谷为淮南战区前敌总司令(淮南道前军行营都部署),王彦超为副总司令(赵匡胤的王伯伯…),统领韩令坤(赵匡胤的发小…)等十二位高级将领,率军攻伐江北。

  战局一开始就出人意料的顺利。
  因为南唐送了一份大礼!
  每年冬天,淮河就会进入枯水期,为了防止北岸的周军趁机渡河偷袭,南唐都要在冬季调集重兵沿淮河南岸布防,并将这种制度称之为“把浅”(把住浅滩的意思,还挺会意)。
  这一年的冬天也许是太冷了,南唐寿州监军吴廷绍的脑子冻坏了一根筋,他居然认为战争已经过去,和平即将来临(后周大军就在对岸磨刀呢,真不知道他是怎么得出这个结论的),上奏朝廷建议今年不用沿河驻守重兵,全部撤防,既不挨冻,还省粮草。
  南唐皇帝李璟也病的不轻,大笔一挥:同意!
  于是,当李谷率大军列阵于淮河北岸时,发现河对面连个鬼影子都没有,还差点以为走错了地方。
  天赐良机!时不我待!
  后周军队迅速在正阳(今安徽颍上县西南)架好浮桥,雄赳赳,气昂昂,跨过淮河了。
  十二月,李谷大军抵达南唐重镇—寿州。

  日期:2017-07-20 22:47:35
  【行为艺术家】
  寿州,即今天的安徽寿县,地势极其险要,是经水路由淮河流域通向长江流域的重要门户,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史上最牛的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淝水之战就是发生在这里。
  寿州如果被攻破,则后周大军既可以沿陆路进军庐州(今安徽合肥)、扬州(今江苏扬州)、泰州(今江苏泰州),又可以经水路直逼下游的濠州(今安徽凤阳)、泗州(今江苏盱眙)、楚州(今江苏淮安),将对南唐的淮河防御体系造成巨大的威胁,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形势万分危急!

  南唐皇帝李璟立刻任命神武统军刘彦贞为北部战区前敌总司令(北面行营都部署)率军两万驰援寿州,同时任命奉化节度使皇甫晖为北部战区援军司令(北面行营应援使)、常州团练使姚凤为监军(应援都监),率军三万驻扎定远(今安徽定远),作为战略预备队,策应刘彦贞大军行动。
  而此时,镇守寿州的主帅正是南唐名将—刘仁赡。
  面对后周军队咄咄逼人的态势,老成持重的刘将军冷静地选择了固守待援的策略。
  刘仁赡没有辱没名将的威名,他没有给李谷任何的机会。
  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后周大军毫无战果,困坐寿州城下,进退两难。
  而此时,火速驰援的刘彦贞已经抵达了寿州附近的来远镇(今安徽寿县西南),不过他并没有像大多数人所预料的那样,立刻去找李谷玩命,而是玩了一招更狠的。
  刘彦贞派手下将领率上百艘战舰组成水军编队,浩浩荡荡地向正阳河面的周军浮桥直扑而去。
  浮桥被毁,后路则断!
  别说周兵不会游泳了,就算会游泳,这样的天气也得在水中活活冻死!
  李谷闻知大惊,立刻撤围,退守淮河北岸,“顺便”一把火把自个儿的粮草烧了个精光(无奈啊,总不能留给南唐吧)。
  刘彦贞听说李谷连自己的粮草都烧了,大喜,不顾寿州主帅刘仁赡的苦劝立刻率军急追,生怕煮熟的鸭子飞了。

  可是,煮熟的鸭子这次真的飞了。
  一支部队的出现,挽救了李谷的大军。
  原来,公元956年正月,心急火燎的劳动模范柴荣决定御驾亲征,大军行军途中,就得到了李谷撤退的消息,柴荣一琢磨,料定南唐必然引兵追赶,于是立刻派遣大将李重进为急先锋火速赶往正阳前线,截住南唐追兵,策应李谷回撤。
  来得早不如来得巧。
  正当刘彦贞追的上气不接下气之时,李重进率领的后周军如神兵天降般突然出现在南唐军面前。
  只一个照面,就把刘彦贞打得找不着北了。
  刘彦贞大吃一惊,遇上了这么个不要命的家伙,只有躲的份了。
  于是,急急忙忙引兵后撤,仓促之间草草布阵。
  刘彦贞的布阵方式很有“特色”,简单介绍一下:

  首先,在阵前用铁丝将绑着利刃的鹿角拒马围成一圈,作为第一道防线;
  然后,摆上一堆木雕老虎、木雕狮子之类的东东,用来吓唬战马,称之为“捷马牌”,是为第二道防线;
  最后,洒一地的三角铁钉—铁蒺藜,用来吓唬人,作为第三道防线。
  刘彦贞则率领两万南唐士兵,远远地躲在防线后面,用一种充满怜悯的渴望眼神深情地注视着对面的后周将士们。
  那意思,其实很明白:你,你,你们…,千万…,千万别过来啊!

  看着南唐的“行为艺术家”们在阵前神神叨叨地忙活了大半天,摆出来这么一个POSE,后周全体将士很快得出了一致的结论:胆、小、鬼!
  李重进令旗一挥,后周大军一鼓作气,如猛虎下山,阵斩刘彦贞部及麾下万余人,生擒南唐大将咸师朗以下数千人,缴获粮草辎重无数。
  南唐首批救援寿州的部队损失殆尽,不过,李璟的噩梦才刚刚开始。
  南宋大诗人陆游更是将此战视为南唐丧国之始。
  首战告捷,志得意满的后周世宗柴荣准备趁势一举而下寿州,荡平淮南!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