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序并不重要,咱们跳过北山经、东山经,先说中山经。《中山经》是《山海经》第五卷,共21000字,占全书的2/3; 详细描述了十二列山系,山系均不长皆有大名,划分座山更为精细,内有许多名字为我们熟知,说明中山经涵盖区域是华夏先民聚居活动的中心。若说西山首经华山山系为我们提供了确定“里”长的线索,中山经里则该比比皆是。但中山经众山系琐碎复杂之形也看得我头昏眼花,我想着到最后再推它们的座山分布。
中山经山系大致的分布走向图(初绘):
日期:2017-07-04 21:26:05
再绘山海图拟做山经篇、海经篇、外篇,山经篇已完成,海经篇完成了大部分……有种深深的恐惧,神究竟要不要我发表呢?国家安全局会不会找我的麻烦……真相很骇人啊!
日期:2017-07-04 21:37:59
可以看到有重名的山系,薄山和荆山都是两组山系,其中道理以后自知。亦有座山名字似曾别的山经见过,可能是山系细分的结果,暂不理会。值得留意的是萯山,“凡萯之首,自敖岸之山至于和山,凡五山,四百四十里。”山系虽不大,却不容小视。其中敖岸之山,神熏池居之,青要之山是帝之密都,【鬼申】武罗司之,和山,吉神泰逢司之。啰嗦一遍,众神拱卫的帝没有具体名号,身份极为神秘,我谓之天帝。说说《山海经》中的帝,具名号的有黄帝、炎帝、白帝少昊、帝颛顼、帝喾、帝尧、帝丹朱、帝舜。还有帝俊,其名唯一见于《山海经》大荒经、海内经。其实帝俊便是帝喾,两种称谓而已,东夷人称之为帝俊,他们将帝俊高度神化,竟脱离了中原文化里的帝喾。考察帝俊事与帝喾事有重合,最明显的例证在大荒西经“有西周之国,姬姓,食谷。有人方耕,名曰叔均。帝俊生后稷,稷降以谷。稷之曰台玺,生叔均。叔均是代其父及稷播百谷,始作耕。”而周人祖先后稷是帝喾的嫡长子,史书里说的明白。我们来摆摆谱吧,史书是这么说的,炎帝败给了黄帝,将天下盟主之位让出,等于黄帝是炎帝接班人,白帝少昊是黄帝长子,是黄帝接班人,帝颛顼是少昊侄子,是帝少昊接班人,帝喾是少昊的孙子是帝颛顼接班人,帝尧是帝喾的儿子,他接替了同父异母兄长帝挚的帝位,帝挚是被废的,尧还有两同父异母兄弟,一个是弃又被称作后稷,是周王室祖先,一个是契乃商王室祖先,丹朱是帝尧长子,帝尧看不顺眼他,把帝位禅让给了舜,舜让丹朱做了三年帝再取而代之,后来舜又将帝位禅让给了禹,禹是帝颛顼孙子,舜也是帝颛顼后人,辈分比禹低很多,身份是个庶人,按理是轮不到他做帝的。禅让不是说马上就让位,而是让其摄政,接班要等自己干不动时,尧禅位于舜也是如此,不免耐人寻味。后世有两种看法,主流的大家都知道,非主流的像《史记正义》引《竹书纪年》有“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也。”《韩非子•说难》有“舜逼尧,禹逼舜,汤放桀,武王伐纣,此四王者,人臣弑其君者也。”我心想,人不见得总是英明,该退则退,恋栈不去,也怨不得别人逼你走。有意思的是大禹,经中不称帝禹,后世也不怎么称,但他的确做过帝,海外东经“帝命竖亥步,自东极至于西极,五亿十选九千八百步。竖亥右手把算,左手指青丘北。一曰禹令竖亥。一曰五亿十万九千八百步”,岂非暗指禹是帝,此句话大有深意。有意思的还有丹朱,我们以为的不肖子,《山海经》中尊为帝丹朱,提及总与帝舜并列,可见在写书人眼中,他亦是个杰出人物,不比舜逊色多少。经中提到上述华夏众帝,皆是具名,述其事迹也并不超出常理,且怀有敬意,有亲近之情。即使被高度神化的帝俊,究起来也不过是生了许多子嗣,广交朋友,又派了羿去民间行侠仗义,并无神怪之举。而黄帝那样的人,杀蚩尤还得请神帮忙才行。但提到不具名的帝,给人感觉则大不一样,完全是个神祗,其手段足以使先人生畏。后世穿凿附会,竟将其事迹强加在华夏众帝身上,并添油加醋,美其名曰神话。我想问,你有什么证据吗?《山海经》中,不具名的帝之事迹主要有“曰钟山。其子曰鼓,其状如人面而龙身,是与钦【丕鸟】杀葆江于昆仑之阳,帝乃戮之钟山之东曰【山加鹞去鸟】崖。”、“贰负之臣曰危,危与贰负杀窫窳。帝乃梏之疏属之山,桎其右足,反缚两手与发,系之山上木。”、“形天与帝至此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命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后世说前三事是黄帝干的,要不便是帝颛顼,或者是帝喾,实在可笑!那对付的可都是神!杀不死的刑天还被说是炎帝部下,根据何来?你干嘛不说是禹干的,他可是实实在在杀过一个神(后面会提)。说后一事是帝尧要不便是舜干的,尧舜(舜那时摄政)只是将鲧流放了好不好,治水向来是用筑坝的法子,治水不利也没理由杀鲧。倒是偷了帝的东西用了,那东西帝又不想给,才是杀人动机。以我看,尧舜流放鲧乃不得已,是为了给帝一个交待。帝还是将鲧杀了,但帝将鲧的魂灵(记忆思想)给了他儿子禹,鲧可以说是复生了,“鲧复生禹”。帝有这个本事,能使人成神,黄帝、少昊死后都成了神(后面会提)。再有,是帝“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尧舜只不过秉承帝的意志,让禹接鲧的班去治水,但帝的目的很明确,“定九州”,这与帝有关系吗?有的,以后便会明白,《山海经》是因此而生。息壤是什么东西,后世有说是能不断生长的土,有说是庄稼地。要我说,息是凝固的意思,只有用能凝固的土壤筑坝才不会被冲垮,想想现代用什么筑坝,我就不说了。水泥?那可是你说的。我想,息壤是有凝固功效的粉末,它应该比水泥神奇的多也珍贵的多,否则帝不会那么生气,非要杀鲧不可。“不待帝命”,说明帝亦有治水念头,但不能用息壤,那纯属浪费。帝说,就让禹去干吧,我会教他怎么做,亦会派神手帮忙。
说远了,惭愧,都是为了补白。思绪扯回来,咱们将目光转向《北山经》。北山经山系大致的分布走向图绘出了后,着实令我兴奋。图形非常明朗,其中太行山系悠长而曲折多变的走向、熟悉的座山名称,提供了最好的比对线索,是时候调出地形图了。很可惜,网上一时找不到免费又适合的资源供比对,我只能用替代图凑合着看了。观察北山经山系大致的分布走向图,和中国山脉图、中国地形图做个比对:
(以后我知道,最初的分布走向图虽然画的很辛苦,却是不甚靠谱的,后头基本用不上,然而它们帮我建立了对山海经山系的初步印象,是推理之始,实在是功不可没。)
日期:2017-07-05 08:57:55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