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申】武罗虽然发表了激烈的演讲,但对先人的态度并不恶劣,她是有身份的嘛,要展示神国礼仪之风,也可能她是站在先人这边的,但先人无疑是晓得自己一行不大受神人欢迎,也有些自惭形秽,便匆匆告别了青要之山—所谓的帝之密都,折向外围座山进行勘测,他们若是沿畛水再往里走远点便能穿越山谷进入神国腹地,当然神使不会让他们那么做。先人临走前还勘探了下山谷中的騩山,那可是在神人众目睽睽之下,说明先人很有自尊心也很有勇气。到宜苏之山的直线距应该是神使给的,先人的行动已经引发骚动,得快快离开神人聚集之地。随后先人到了和山,神泰逢早在那儿候着他们了,看着神使的面子,倒没对先人怎样,不过就是时不时突然现个身道:“哎呀,不巧又碰见了!真是大吉大利啊!可是,这里不让走啊。”反正是先人走到哪儿他跟到哪儿,笑眯眯的阻挠先人的勘测,先人要是不听他话,他就大发脾气,神使也拿他没办法。先人是这么记录的:“吉神泰逢司之,其状如人而虎尾,是好居于萯(fù)山之阳,出入有光。泰逢神动天地气也。”泰逢神还没那么大本事能撼动天地,且还是在神界。对和山的勘测浅尝辄止,到了最终界点今天的淄川县,附近亦有个小渊,该处又是神人聚集。这儿的神人对先人很不礼貌,先人见势不妙,乖乖放弃了勘测,神使给了先人一个较长的直线距,先人也可拿回去交差了。一切都在帝掌控之中,禹大概也只能摇头叹息。帝啊,总有一天…教你看我手段!
中次三经的推解使我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泰山地域,很可能乃至胶东半岛是完全被神人占据的地界,其地界很可能延伸向南直达黄山地域,因此海内东经才会如此之短而无味,那不是被删除而是根本没得写,对神人的核心地界了解也罢,不了解也罢,都不宜写入《山海经》。帝之上都如果有,就很可能在泰山地域,但其神界地位是远不及昆仑的帝之下都的,泰山山岳独尊由来已久,如今其供奉的玉皇大帝之原型即应是天帝东皇太一。
至此中山经山系全部说完,我们看下中山经山系的所有线路(冢显示出洛书河图数阵,二、三、四、五、七,是巧合吗?且不论,以后再去推究):
右中经之山志,大凡百九十七山,二万一千三百七十一里。
大凡天下名山五千三百七十,居地,大凡六万四千五十六里。
禹曰:天下名山,经五千三百七十山,六万四千五十六里,居地也。言其《五臧》,盖其余小山甚众,不足记云。天地之东西二万八千里,南北二万六千里,出水之山者八千里,受水者八千里,出铜之山四百六十七,出铁之山三千六百九十。此天地之所分壤树谷也,戈矛之所发也,刀铩之所起也,能者有余,拙者不足。封于太山,禅于梁父,七十二家,得失之数,皆在此内,是谓国用。
右《五臧山经》五篇,大凡一万五千五百三字。
上为中山经结语,亦是山经结语。也是我们最后一次机会做应用数学题,做完做不完都会惊掉下巴!
日期:2017-07-17 22:17:17
先做简单的,按中山经的分段结语加算,中山总共为百九十八山,二万八千五百九十五里,总长度多的太多,我们按山系实长结合分段经文结语取适当值(相近则取较大)加算总长为二万二千七百七十八里,还是多不少,但考虑到取值的问题,况且图上看还多有重复计算的山,减去重复计算值也就逼近二万一千三百七十一里了,也不知先人是怎么算的,我想是量图(肯定不是我绘的烂图),就可以避免计入重复的山,量图量得出个位数也是令人叫绝。纵观山经,先人绝不是简单将以前测得的数值相加去给出总长,我之前几次“留此存照”,因为有数字对不上的疑问,现在总算得到了解答,但还不是很清楚。东山经为何没有总结?我想那是写经人刻意布下的局,为了引导我发现…感觉背后凉凉的。我对自己要求不高,解出个大概就行了,转往下一题。“大凡天下名山五千三百七十,居地,大凡六万四千五十六里。”,?!?!!天下有名字的山竟然有五千三百七十座,我把山经里提到的山加完了也远不到五百,我之前说座山绵延看来都是屁话!已知的座山与座山间还有很多有名字的山,这才是合理的解释!但五千三百七十…也还是太多了,一定还有许多的支线勘测,先人的征程我们看到的只是主流部分!古山海图想必是很大的,故难以传存,但我想秦始皇陵里肯定有。至于晋代陶渊明看到的山海图不过是小而简化的摹本,还有可能是后人伪造的,山海图汉朝人都没见着,何以晋代人会见着?要不然司马迁焉能不知山海经地理?再看“居地,六万四千五十六里。”,怎么理解?继续审题,“禹曰:天下名山,经五千三百七十山,六万四千五十六里,居地也。言其《五臧》,盖其余小山甚众,不足记云。”,果然如此,山经记的只是主流征程,文中说的是“经”过了那么多山,可见禹还知道山外更有山。那么居地六万四千五十六里就该是说那么多山总的山长,嗯,倒可以算下山志加长,对对看漏网了多少,南西北中山经末总结的山志总长加上我前面算过的东山山志总长,总和为九万七千三百五十八里,这…莫非居地另有所指?和我开始想的一样?我想其乃是指适合人居住之地。对啊!不然何必千里迢迢费尽辛苦的勘测!这是要播种人口啊,禹在和帝下一盘大棋!而最后是禹赢了,得意之情溢于言表。哈!我们看下山经的山系总线路图:
再看往下题。“天地之东西二万八千里,南北二万六千里,出水之山者八千里,受水者八千里,出铜之山四百六十七,出铁之山三千六百九十。”偶买噶!…天地要如何测距?那只能是量地图!地图又岂是好量的?又岂是好绘的?尤其是地域面积大的地图,不是嫌距离长,而是因为—地球是圆的!我们今天电脑上测卫星图上两地的距离,都是电脑经过内部复杂的微积分运算得来的值,不信你在卫星图高低维度上画一条同样长的横线,看测得距离是否一样,差得很远!把球面上的图变成平面上的图,变形是不可避免的,如何让地图尽量准确指导方位和距离,地图重心点(我只能这么起名,指的是地图上最准确的部分)的选择就至关重要,我们看到的古地图和我们今天熟悉的地图样子很不同,不见得是古人绘不准,而是其选择的地图重心点和我们今天选的不同!而且其尽量要求合用,绘图自然有所取舍。我们今天幸而有电脑的卫星图测距,若拿着比例尺在纸地图上量,那恐怕是解不开《山海经》的,从这一点来说,《山海经》就是要留给今人解的。“天地之东西二万八千里,南北二万六千里,”,换算下,天地之东西为11620公里,南北为10790公里,去量下地图,傻眼了吧?无论怎么量,范围都远远超过华夏地域!若把地图重心点放在先人核心生活区,则天地更像是亚洲大陆连同澳洲的版图!偶买噶!海内是指什么?海外又是指什么?大荒又是指什么?我竟有些畏惧了…天灵灵地灵灵,东皇太一别显灵!看一下作业图,十字即为一种天地的可能,当然亦有别的可能,地图的重心点不见得就在地图中心,我当时只是认为,如此的可能性大一些,先声明我没学过测绘,测距是电脑干的,图上画的是大约的长度,近似于东西11620公里,南北10790公里。
禹肯定是测不出天地距离的,我想又是神使给的测距,那绝不可能通过地面测量得出。那么神使的脑袋是如何得出匪夷所思的长测距的?得出长测距的队伍其神使通常都不是神人,而是拼凑而成的怪异生物,可不可以认为它们是具有活性电脑的…神人造智慧生命体?好比我们说的高级得不得了的…类机器人?光想着该怎么形容,我的头都大了。若是那样,则神奇生物之由来俱都可以解释,它们是试验品或是产品,一些成功了,一些则失败了。好吧,山经篇章到此结束。末尾没做的题留到海经篇章的开头做,作为引子。
我已经有预感,海经篇章将引入更加奇异而或为真实的世界,我思,故我在。
日期:2017-07-18 10:47:19
地之所载,六合之间,四海之内,照之以日月,经之以星辰,纪之以四时,要之以太岁,神灵所生,其物异形,或天或寿,唯圣人能通其道。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