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痕春雨漫评晚唐历史?? 从安史之乱说起》
第60节

作者: 泪痕春雨
收藏本书TXT下载
  处于皇帝的角度,不管封常清、高仙芝有一千个、一万个理由。10天之内,就让这种地方全部沧陷。它也是死罪啊!
  这就好像,老蒋让韩复榘坐镇黄河一线,希望他可以迟滞日军的行动,并且在此过程中大量消耗日军。至于在此过程中,韩复榘的军队会不会全变成炮灰,并不在老蒋的考虑范围内,因为只要韩复榘能把日军迟滞一个来月时间,消耗一定数量的日军,就算全军覆灭了,老蒋也认为这是一场巨大的胜利。
  问题是,老蒋坐在最高指挥层这样想,韩复榘坐在实际指挥的位置上,自然不会这样想。
  韩复榘在败退时的理由,肯定也是日军炮火太猛烈,我们经过顽强抵抗,伤亡太大,为了保留抗日的种子我们必须得大规模转进。事实上,韩复榘就是这样为自己辩解的。
  甚至而言,韩复榘还公然叫嚣,为什么老蒋的嫡系部队,在形势不利、伤亡惨重的情况下,就可以大规模转进,我们这些杂牌军就不可以呢?这不是明着借抗日之名消灭异己吗?

  问题是,老蒋不会认可他这种解释;全国人民也不会认可他这种解释。事实上,如果前线的将士都这样玩,中国肯定就早就被小日本灭亡了。
  总的来说,在空间换时间的过程中,肯定会有无数将士当默默无闻的当炮灰,只有如此才会不断大量消耗日军的人力物力资源,不断打击日本军的士气。如果大家都是为了打着日军炮火太猛烈、我们必须保持抗日种子的想法,经过简单抵抗就大踏步的后退,再完美的战略也是没有意义的。
  日期:2018-07-07 09:55:46
  12月8日,安禄山开始进攻洛阳;12月18日,皇帝就派人到潼关,砍了封常清、高仙芝的人头。
  这效率之高,实在称得上让人咂舌!
  这10天时间里,既有洛阳保卫战;又有陕郡有组织的撤退;还有封常清亲自到长安述职;还有封常清回潼关待罪立功;又有太监拿着圣旨宣布封、高二人的死罪。
  当时,既没有汽车也没有火车,绝大数人主要是凭两条腿,关键是还大都是山路,皇帝肯定会奇怪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因为这一切未免迅速的有些不可思议了。高仙芝、封常清这样迅速的转进,肯定会让皇帝感觉,一切计划都赶不住这种变化。

  因为谁坐在长安城制订作战计划时,也不会把这种意外估计进去。因为这本身就是不可思议的事。
  两个资深将领率领11万军队(封常清6万;高仙芝5万),仅仅10天时间,就丢失洛阳、陕州,让叛军突破层层险要地区,长驱直入500里,一举接近帝国都城长安。
  这种战绩,拿到哪里,也是耸人听闻的。因为皇帝随便派两个不知名的将领,最多也就是把仗打成这种水平吧。
  关键是,派两个不知名的将领,以他们的反应速度,估计还真不一定能干得这样迅速。
  也许有人会说,换两个人有可能全军覆灭了,封常清、高仙芝好赖把军队都撤到潼关一线。如果这种逻辑成立,皇帝直接让军队驻扎在潼关一线多省事?
  关键是,这种逻辑成立,皇帝直接派人大批转移洛阳城的人力、物力、财力岂非更好,因为这样一来,叛军占据洛阳,也不过是占据一座空城罢了。后来,李光弼决定弃守洛阳时,就是这样做的。[注3]
  日期:2018-07-07 09:56:45
  安禄山叛乱后,大唐帝国中央政府政府最大的底牌,就是战争潜力远远大于安禄山的叛军,只要让安禄山进军的时间表随便拖延一两月时间,安禄山就有可能崩盘了。
  但是在这种关键时候,封常清、高仙芝率军竟然在几天时间内,就让叛一路打到长安城附近,这是什么性质的事呢?
  要知道,在封常清、高仙芝全线撤退时,河北在颜杲卿、颜真卿的组织下,早已开始了大规模的反正活动。[注4]随后不久,河北24个郡,有17个郡挂起了大唐的旗帜。但是因为封常清、高仙芝以惊人的速度做战略转移,所以颜杲卿组织的大规模反正行动,一时变得孤立了。
  当然了,在封常清、高仙芝全线撤退一个多月后,郭子仪、李光弼就开始率军杀入河北;并且取得一个接一个的胜利。
  只要我们知道这种历史背景下,自然就会知道,封常清、高仙芝当时犯的错误有多严重。所以,封常清派人给皇帝送战报,皇帝看也不看,因为你说出个天花乱坠来,你这种仗也打得太失败了![注5]

  当然了,唐玄宗的怒火并不会因此消失,因为他们这种擅自全线撤退的行为,把帝国整体战略全破坏了。
  所以等待封常清高仙芝的结局,就是死。
  日期:2018-07-07 09:57:17
  这种仗是怎么打出来的?
  如果只是军事上的原因(仅仅是政府军作战不力),这个想一想,并不是多危险,因为即使到了此时,整体的优势还在大唐中央政府一边;而且从沙盘的推演上,政府军也可以很快剿灭叛军的。

  事实上,封常清、高仙芝敢这样玩,就是因为他们认为,这样一折腾自己安全了,关键是,帝国政府依然可以平定叛乱。
  问题是,如果这种大败仗,是因为政治原因造成的,那可危险了。
  一切是显然的,如果西部军区的军方大佬,在关键时候不想给大唐帝国当炮灰,就敢肆无忌惮的破坏大唐中央政府的战略部署。本身就意味着,大唐皇帝不但丧失了指挥关东军队的能力,而且对西北几大军区的指挥权也有些失灵了。
  这样发展下去,在关键时候,西北军会做出什么事来,实在让人不敢多想。所以,必须得加强西北军的控制。
  于是皇帝想了想,终于动了杀机。在这种背景下,封常清、高仙芝都被杀了。
  杀掉这两个人后,皇帝就让哥舒翰坐镇潼关。
  日期:2018-07-07 09:57:47
  总的来说,帝国的军队还没有真正军阀化开始,因为行政、经济系统,还是独立于军事系统之外的。在这种背景下,任何一支军队在和皇帝分庭抗礼时,都得顾忌一个问题,那就是一旦脱离大唐中央政府,军队的后勤靠什么保证呢?

  当然了,仅仅这个原因,还不足以让唐玄宗有信心,凭一纸诏令杀掉封常清、高仙芝。因为军方大佬的忠诚,永远不要做太高的估计。尤其是当你要威胁人家的生死存亡时。
  唐玄宗敢在这种关键时候,靠一纸诏令,就要杀掉封常清、高仙芝,显然是手上有更大的筹码。那就是帝国最精锐、最庞大的职业军事集团,依然驻扎在西北地区待命。
  帝国最精锐、最庞大的职业军事集团,之所以一直驻扎在西北没有大举东调,那是因为这枝部队大举东调,土蕃、回纥就有可能跟着趁火打劫的。但是这个强大的军事集团,在必要的时候,随时都可以大举东调的。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