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震抗日战场的中国百战将军:薛岳传》
第22节作者:
王心钢 陈诚帮着打圆场说:伯陵接到电报就赶来了。我已妥善安排,一切按校长的吩咐。
薛岳把脚跟一碰,行了个标准军礼:谢谢委员长!
离开南昌,薛岳便在江西崇仁走马上任,就任第五军军长,并先后兼任第五、第七纵军指挥官及北路军、中路军副指挥。未几,陈诚升任北路军前敌总指挥兼三路军总指挥,即让出六路军总指挥,保举薛岳继任。在宣布薛岳任第六路军总指挥的军官集会上,陈诚说了一句后来在国民党军官兵中广为流传的一句话:“剿共有了薛伯陵,等于增加十万兵。”
这句话显然说得有点太大,但也足见陈诚对薛岳的赏识程度,让薛岳备感知遇之恩。
薛岳原以为一上任就可率部上前线,在他看来这些号称红军的“赤匪”都是乌合之众,不堪一击。按他老四军的战法,只要和红军硬拼,自然取胜。前几次失利,都是将士贪生怕死、不敢牺牲的缘故。
第八章进攻苏区,甘当马前卒(3)
陈诚笑着拦住他:“不,伯陵兄,别着急。现在时不同,地不同,作战对象不同,方策应当改变。今日的‘赤匪’可不同往日,朱毛红军的游击战法厉害着呢,我们国军已吃了不少苦头,万不可莽撞。”
薛岳疑惑地望着陈诚:“难道他们比张桂联军还厉害?”
“说实在的,二者不可同比,你知道,共产党善于做宣传,动员群众,真可谓草木皆兵;而且井冈山一带山高林密,部队进去了就没了影子,朱毛搞‘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游击战术,全不按套路出牌,我们教科书上的那套打法有些不灵了。” 陈诚摇摇头,说,“没法子,蒋先生特地从德国请来了专家,专门研究对付游击战的战术,并在庐山举办三期军官训练团,由蒋先生自兼团长,我任副团长兼教育长,参加受训的军、师、旅、团、营、连、排长有7500多人,都是各部队的骨干。伯陵,你对战法有研究,我推荐你为军官训练团总队长,协助我执行训练任务,怎么样?”
薛岳支吾了一下说:“国难当头,我们原本一致抗日才对,现在花这么大代价去‘剿匪’,有些得不偿失吧。”
陈诚缓声道:“我也以为然。不过,这些话背后说说可以,当着蒋先生的面你可不要说,他是极力主张‘攘外必先安内’的,谁反对这个他是老不高兴的。领袖的意志必须是绝对服从的嘛。”
薛岳点点头:“只有如此了,但蒋先生找到对付朱毛红军的法子没有?”
陈诚说:“蒋先生总结前几次围剿的经验教训,提出‘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的方针,说要与共产党既要打军事仗也要打政治仗。德国军事专家塞克特建议我们‘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修碉筑路,逐步推进’的战略方针,辅以保甲团练政策,把整个苏区团团围住,断绝苏区的物质来源,迫使红军进行阵地战来比力量拼消耗,蒋先生已完全采纳。我们这次到庐山集训,关键就是学习和研究这些战略方针。”
庐山牯岭本是清凉避暑的好地方,此时则被蒋介石派重兵把守,建成所谓“剿共”培训营。7000多名国军官兵轮流上山训练。每期四周,蒋介石亲自主持,训话多次,亲自点名一次,并发表讲演,大肆宣传“三分军事七分政治”,以所谓政治围攻、文化围攻、经济围攻、交通围攻,配合军事围攻;强化“精神教育”,要求全体官兵要忠于三民主义和“革命领袖”,并绝对服从。
当然这“革命领袖”指的是他蒋某人了。如后来一听到“委员长”及“领袖”时,全体必须“立正”,作俑即始于此。
在夏季最热的时候,薛岳在庐山足足待了三个月,协助陈诚对这些官兵进行具体训练,无形中被蒋一次次“洗脑”,渐渐接受了忠于蒋介石、坚决反共的政治理念,从原来一个尚有左倾观念、对工农运动抱有同情心的北伐军官,最终成为反共悍将。在这一点上,他比张发奎走得更远,也因此得到蒋介石和陈诚的重用。
第八章进攻苏区,甘当马前卒(4)
9月中旬,随着庐山军官训练班第三期的结业,蒋介石便在庐山制定了第五次“围剿”红军中央苏区的作战部署。
薛岳万万没想到的是,他们在庐山制定的这个所谓的剿共“铁桶”绝密计划,被一个人“泄露”了。这个人就是被薛岳等粤籍将领称为“莫大哥”的莫雄。莫雄主张抗日、同情共产党,对蒋剿共政策十分不满,便通过中共地下党组织,把情报送到周恩来手里,使中共中央预先知道了蒋介石的“围剿”计划。
事实上,对于蒋反共不抗日这一不得人心的主张,也遭到众多爱国人士的强烈反对。
1933年11月20日,原来的粤军将领李济深、陈铭枢、蒋光鼐和蔡廷锴等率刚从前线调回来的十九路军官兵在福建成立反蒋抗日的人民政府,主张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这一下打乱了蒋介石的第五次“围剿”计划。蒋介石深恐十九路军与红军联合,心中忐忑不安,被迫推迟第五次“围剿”的时间表。
薛岳听说,那段日子,蒋介石压力非常大。他坐在房子里,不时拿出他自己所著的“剿匪手本”中的军歌高声歌唱。后来未发现红军与十九路军联系的征候,蒋介石才决定亲自飞往建瓯,指挥重兵入闽“平乱”,很快解决了十九路军等问题。
蒋介石在解决福建事变后,趾高气扬,又可以专心对付红军了。他调整了作战序列,任命蒋鼎文为东路总司令,率部从福建向西进攻;任命何键为西路总司令,率部从湖南向东进攻;任命陈济棠为南路总司令,率部从广东向北进攻;任命顾祝同为北路总司令(陈诚为前敌总指挥),率部从北向南进攻。
蒋介石寄希望于北路军,把它作为这次进攻的主力。北路军下辖一、三、六路军及预备队等,共40余师的兵力,其中三、六路军是主力中的主力,担任深入苏区腹地、直捣红都瑞金的任务。第三路军总指挥由陈诚兼任,第六路军总指挥则由薛岳担任,率领包括第四军在内的第六、第七纵队等,兵力达九万余人,作为尖刀,从正面进攻中央苏区。
这一方面表明蒋、陈对薛岳的重用,从另一方面看,也是把薛岳和第四军当枪使。为了不负蒋、陈的期望,薛岳大力整顿其部的作风,把庐山训练的那一套带到部队,让政工人员把“剿匪手本”所要求的事项编成歌诀,每日教官兵演习歌唱;规定军官无论职级大小,一律不佩武装带,而与士兵相同,在腰间扎一小皮带,身着布质军衣,脚穿草鞋或胶鞋,行军时与士兵一起步行,练习长途行军能力。这不仅表示军官要与士兵同甘共苦,同时也为了减小在战场上的目标,以避免遭到红军的狙击。
在作战战备方面,他规定各部队在行军时,要特别注意宿营地的战备和秩序,行动要迅速。对于修筑阵地工事,团营长都要到现场指挥督促,没有完成不得离开。同时,各师和团部要建立一支武装便衣队,每队约六七十人,佩自来得手枪,官兵俱系挑选“老兵油子”充当,薪水较高。它的任务是潜入苏区侦察情况,或在部队先头行进,担任搜索及警戒,这对于获得红军情报,防止袭击,大有功效。
第八章进攻苏区,甘当马前卒(5)
一句话,他不仅对部队实行精简,增强其机动力,而且还想做“七分政治三分军事”的“模范实践者”。
二、稳扎稳打,步步为营
1934年1月,天寒地冻,呵气成雾。薛岳率第四军、第九十九师由赣东黎川、南城、宜黄等向西移动,与原驻古县、籐田一带的第九十二、九十三师在永丰汇合,成立第六军司令部,正式参加第五次“围剿”。
然而,尚未出师,却先“出事”了。陈诚派人给薛岳部送来过冬的4000担棉衣,半路上遭到红军的袭击,全成了红军的战利品。这令薛岳十分恼火。
薛岳第一个进攻目标是永丰县的沙溪镇。但这一带是苏区腹地,群众反蒋和支持红军的热情高涨。薛岳的部队很难就地购粮,只能靠后方供给。于是,他一改过去急打猛冲的战法,小心翼翼率部向前推进,边打边修路、筑碉堡,还不忘常派人向后方催粮催款。
当时,红军主力主要集中在黎川以南的东线,以对付陈诚的第三路军;而与薛岳部交战的主要是陈毅的部队。
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开始后,时任江西军区负责人的陈毅受命兼任西方军总指挥,负责指挥招携、永丰前线作战,指挥二十三师、警卫师,独立二、三、四、十一、十三团及江西军区各地方部队,约有4500多人。江西军区在闽赣一带的各个省级军区中是个大军区,所辖地区达十余个县,占中央苏区的大部分,红都瑞金即在其境内。
薛岳完全按照德国法西斯老师的新战术,稳扎稳打,先派部队抢在雨季前把路一截一截修通后,又让行营运输处派16辆军车把粮食运到籐田的粮库。待路通粮足后,这才准备开打。此时已是2月7日,刚过完小年,离春节还差一个星期。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