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宗师不看水浒,活该他挨揍。——水浒杂谈。》
第28节

作者: 柳忘言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7-08-04 16:46:59
  后面关于武松的这部分。
  即:由【当下那妇人叫武大请武松上楼,主客席里坐地。】开始,一直到【其日武松正在雪里踏着那乱琼碎玉归来】这一大段武松与小潘相处的文字,我不想评论,因为有一位大神,评论的非常好,我不想重复别人的语言。
  在这里,我只想把我的观察点,拿出来和朋友们分享。
  一,潘金莲的热情洋溢,是人人都能看得见的,而武松的表现像一根木头。整个故事,给人的感觉就是,小潘对武松的感情是,剃头挑子一头热!也正是这样一大段文字,让许多读者,想象不出,武松会对小潘有感情!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原因是武松在隐藏自己的情感,同时,也是作者的写作原则和方法导致的。作者不会像今天的某些作家,描写含情脉脉的眼神。所以,我只能寻找一些蛛丝马迹,来观察武松的内心。
  二,另外,虽然武松的表情没有任何泄露,但是,作者仍然狡猾的露出一些,奇怪的语句。比如【武大只顾上下筛酒烫酒,那里来管别事。】这个别事,是什么意思?一家人在一起吃饭而已,怎么会有“别事”呢?这个“别事”到底是什么事?朋友们,自己猜吧,我不敢说。
  还有这一句【武松是个直性的汉子,只把做亲嫂嫂相待。】作者的这句话有什么问题?“直性汉子”,与,“当亲嫂嫂相待”有什么必然关系?难道“直性汉子”就不能动感情?难道“直性汉子”就不会出轨?所以,我说,作者在这个地方,又在“逗你玩”了。
  小潘本身就是武松的亲嫂嫂。又不是假嫂嫂,又不是二嫂、三嫂。干嘛要强调武松把小潘当成亲嫂嫂呢?怎么会有“只把做”三个字呢?作者写【只把做亲嫂嫂相待。】是什么意思?
  并且,作者从来不描写武松的内心,当没当做亲嫂嫂,谁知道?作者怎么给出这样一个奇怪的定论?
  所以,这句话我怎么读,都觉得别扭。当然,别扭归别扭,不能当证据。
  日期:2017-08-05 15:17:37
  【武松是个直性的汉子,只把做亲嫂嫂相待。】
  这句话,我在上面说过,感觉很别扭。感觉作者给武松下了一个奇怪的定论。
  这句话怎么别扭呢?因为这句话,读起来感觉是不完整的!完整的一句应该是这样:
  “武松是个直性汉子,只把做亲嫂嫂相待。并不会如何如何”。如果后面有一个“并不会.”这样才是一个完整的定论。难道下这样一个定论,对作者来说很难吗?一点都不难。作者故意在此处弄一句,似是而非、莫名其妙的句子,不是定论,更像是某种解释。

  我的一个朋友这样认为这句话:‘勾引小叔,这种行为,已经不是嫂嫂应该做的了,所以武松依旧把她当亲嫂嫂,就是这个意思。’
  这个说法我不赞成,因为在此处,小潘只是表现的非同一般的热情。虽然在内心,已经喜欢武松,但是并没有做出勾引武松的行为。别忘了,她老公武大这时候还在旁边呢。
  日期:2017-08-05 15:39:40
  【眉似初春柳叶,常含着雨恨云愁;脸如三月桃花,暗藏着风情月意。纤腰袅娜,拘束的燕懒莺慵;擅口轻盈,勾引得蜂狂蝶乱。玉貌妖娆花解语,芳容窈窕玉生香。】
  我再一次把这段诗词拿出来。因为这是作者明确指出,这是武松眼里的嫂嫂,所以非常重要。【含着雨恨云愁、藏着风情月意、燕懒莺慵】这些关于武松猜测嫂嫂,内心情感的语句,能说明什么呢?
  一方面,真实描述了小潘的内心情感,和内心的情绪。另一方面,也说明武松这个人是非常懂女人心的!否则的话,不可能观察的那么细致,不可能猜的这么准。这一点同样重要。
  我们看见作者在描述武松与嫂嫂相处的时候,像个不解风情的木头,那都是表面现象,那是武松装的。你仔细读了这段诗词,就明白,武松绝对不是单纯的十七八岁的小男孩!
  不管每个人的爱情观念有何不同,但是有一点,大家应该都能承认,往往是成熟的男人,更了解女人的心。武松当时二十五岁,是个浪迹江湖的人。他能懂女人的心,很正常。
  后面还有一件事,也是说,武松非常懂得女人。也会讨好女人。他送了嫂嫂一匹彩色绸缎!在古代,绸缎是很名贵的东西。不要以为,咱们中国是丝绸之国,这东西遍地都是,是大路货。古时候正产力低下,绸缎产量并不高,很多时候皇帝赏赐有功之臣,都是用绸缎。
  那时候送女人绸缎,相当于今天,送女人钻戒!甭管这女人爱不爱钱,都会高兴!
  日期:2017-08-05 15:57:23

  当然,武松宋嫂嫂绸缎,并不能证明什么,孝顺嫂嫂很正常,咱们不能把这事想脏了。这事只能说明,武松很聪明,是懂女人心思的男人。
  有一件事,能说明一点问题,武松的变化很大。
  【“奴等一早起,叔叔怎地不归来吃早饭?”武松道:“便是县里一个相识,请吃早饭。却才又有一个作杯,我不奈烦,一直走到家来。”】小潘说,怎么不回家吃饭呢?武松说,一个认识的朋友请吃早饭了。刚才又来一个朋友,非得请我喝酒,不耐烦,我就回家来了。
  看见了吧。有朋友请武松喝酒,武松不爱去。武松居然不爱在外面喝酒了!这像武松吗?武松什么时候变成好孩子了?
  从前的武松是这样吗?【当初你在清河县里,要便吃酒醉了,和人相打,如常吃官司,教我要便随衙听候。不曾有一个月净办,常教我受苦。】这是武大嘴里的武松,是武大埋怨武松的话。整天在外与人喝酒打架,没一个月是安生的,没一个月是老实的。
  现在怎么有人请喝酒也不去了?还要乖乖的回家!武松变成了恋家的好孩子。
  现在这个家和以前有什么不同?以前怎么不想回家?

  这个家,唯一的变化是家里有了个嫂嫂!美丽的,热情的,温柔的,情意绵绵的嫂嫂!
  日期:2017-08-05 20:37:37
  我在上面所说的几点,一,作者有意把武松描写成木头人一样。二,作者露出几处怪异的话。三,武松送嫂嫂绸缎。四,武松变了,不喜欢在外喝酒,而是恋家了。等等。这几点其实都不能成为,武松爱上小潘的证据。只能是猜想。
  唯独,武松第一次,见到嫂嫂之后,写出的那首诗词,可以做证据。为什么呢?因为那是武松的眼睛里的小潘。作者很明确的指出,是武松看见小潘之后的感觉。
  再往后,仍然有证据出现了。哪里呢?大家记得,武松踏雪回家,小潘要单独与武松喝酒那个桥段吗?
  当时的武松说了一句暴露内心意识的话,这句话很重要,之所以能作为证据,是因为这句话出自武松的嘴巴。这句话充分暴露了武松压抑的内心情感。这句话是什么呢?武松当时问嫂嫂:
  【武松问道:“哥哥那里去未归?”】
  为什么我说这句话重要?为什么这句话暴露了武松压抑的内心?朋友们可以好好想一想。我明天再解答。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