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主要战争》
第43节

作者: 小克TY
收藏本书TXT下载
  鲁肃,字子敬,临淮东城(今安徽定远东南)人,是三国时期东吴方面重要的政治家、军事家。提起鲁肃,受《三国演义》影响较深的人可能马上就浮现出一个忠厚老实到迂腐的这么一个形象。其实鲁肃是一位志存高远,兼有文武之才的人。《三国志·吴书·周瑜鲁肃吕蒙传》注引《吴书》载,鲁肃“少有壮节,好为奇计。天下将乱,乃学击剑骑射”。他身处乱世而头脑冷静,凭借自己的才智,观察时局,谋划乱世中的进身之阶:一,散家财,交结士人;二,召集有志青年,讲武习兵,待机而动;三,结交周瑜,相为助益。

  鲁肃与周瑜本不相识。周瑜为居巢(今安徽巢湖)县长时,闻鲁肃大名,带数百人有意去鲁肃家拜访(不知道为什么去别人家拜访,要带几百个人),并请鲁肃资助军粮。鲁肃“家富于财”,是个大地主,“有两囷(圆形的谷仓)米,各三千斛”,闻言“乃指一囷与周瑜”。这就是“指囷相赠”的故事。周瑜也由此确信,鲁肃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人,“遂相亲结,定(公孙)侨、(季)札之分”(《三国志·吴书·周瑜鲁肃吕蒙传》)【侨札之分:公孙侨,字子产,春秋时郑国贵族,执掌郑国国政二十余年。季札,又称延陵季子,春秋时吴国人,吴王寿梦第四子,与孔子齐名的儒学大师,被誉为“南季北孔”。季札使郑,与公孙侨一见如故,互赠缟带纻衣。后因以"侨札"比喻朋友之交】。

  建安三年(公元198年), 鲁肃与周瑜一同东渡长江,归附孙策【按照《三国志·吴书·周瑜鲁肃吕蒙传》注引韦曜《吴书》的说法,鲁肃是自己渡江见的孙策。此从《三国志》鲁肃本传】。但是没等任用,鲁肃的祖母去世,鲁肃不得不返回家乡料理丧事。鲁肃有个朋友叫刘子扬,他写信给鲁肃说,巢湖有个叫郑宝的人,拥兵万余,庐江很多人都前往依附,凭你的才干,到那里一定会有所作为,机不可失,你赶快接老母亲同去。鲁肃料理完丧事就打算接了母亲投奔郑宝。在鲁肃料理丧事期间,周瑜已经将鲁肃的母亲接到吴郡,这时已是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孙策已死。周瑜就写信给鲁肃,劝他到江东辅佐孙权。于是鲁肃二次渡江,投奔孙权。

  鲁肃投奔孙权之初,即同年冬,与孙权有过一次“合榻对饮”,就是将小饭桌拼起来,面对面的喝酒聊天。孙权问鲁肃:“今汉室倾危,四方云扰”(《三国志·吴书·周瑜鲁肃吕蒙传》),我继承父、兄创立的基业,希望像齐桓、晋文那样建立功业,你有何良策可助我成功?
  鲁肃当场给孙权泼了瓢凉水,说:
  昔高帝区区欲尊事义帝而不获者,以项羽为害也。今之曹操,犹昔项羽,将军何由得为桓文乎?肃窃料之,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规模如此,亦自无嫌。何者?北方诚多务也。因其多务,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三国志·吴书·周瑜鲁肃吕蒙传》】。
  意思是,以我的愚见,将军当不成齐桓、晋文。想想高皇帝当年,也想当齐桓、晋文,可是没当成,因为有项羽为害。当今之世曹操就是项羽,所以将军当不成桓、文。接着话锋一转说,不过当不成桓、文可以当皇帝。汉王朝已不可复兴,曹操一时半会也除不掉。为将军考虑,只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形势变化。北方正是多事之秋,正好利用这种局面,先剿除黄祖,再进伐刘表,全据长江以南,同曹操划江而治,然后称帝建号以进图天下!

  有人将鲁肃的战略构想称之为“江东对策”,认为与诸葛亮“隆中对策”有异曲同工之妙。当时孙权年仅十八,刚刚接过孙策的班,屁股还没坐热,只想先坐稳江东,进图天下对他来说,一没这个心思,二没这个能力。因此没有重视鲁肃的意见。 
  但是到了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情况已完全不同,孙权的统治日趋巩固,力量日渐强盛,于是有一个人又旧事重提。这个人就是甘宁。甘宁,字兴霸,巴郡临江(今重庆忠县)人,本为黄祖部将,但不受重用。不仅如此,黄祖还企图瓦解甘宁部曲。于是,甘宁找机会便投奔了孙权。甘宁向孙权提出:
  南荆之地,山陵形便,江川流通,诚是国之西势也。宁(我)已观刘表,虑既不远。儿子又劣,非能承业传基者也。至尊当早规之,不可后操。图之之计,宜先取黄祖…一破祖军,鼓行而西,西据楚关(又称扞关,在今湖北长阳境),大势弥广,即可渐规巴、蜀【《三国志·吴书·程黄韩蒋周陈董甘淩徐潘丁传》】。
  甘宁认为,荆州地区,山势屏障有利,江河流畅通行,是江东西面的有利地形。而且刘表毫无远见,两个儿子又不成器,当尽早谋取,不可落于曹操之后。应该先从黄祖下手,一旦击破黄祖,即可大举西进,前据楚关,逐渐谋取巴、蜀之地。
  孙权认为甘宁的话很有道理,从建安十二年至次年,经过前后三次用兵,终于剿灭黄祖。黄祖败亡对当时的形势产生了重大影响:其一,荆州感到了威胁,从而促进了荆州内部的分化,以韩嵩、蒯越、傅巽、刘先、李羲、王粲等为主的亲曹势力迅速增长。其二,曹操受到意外刺激,深恐落在孙权之后,因此在北征乌丸回邺后,稍事休整便迅速南下。其三,刘备、诸葛亮利用孙权西来以及刘琦、刘琮兄弟斗争的机会,抓紧扩展势力,控制了樊城和汉水襄、樊以下水路,觊觎荆州之变。

  从鲁肃、甘宁的建议可以看出孙权的战略意图是“保江东,观成败,相机夺取荆州,据有长江中流,进图王霸之业”。正因如此,孙权在剿灭黄祖之后,并没有东回,而是坐镇柴桑,除命贺齐镇压黟(yī)、歙山越,以一部驻守合肥防备曹操外,其主力布置在柴桑(今江西九江)至夏口一线和鄱阳湖以西地区,密切注视着荆州的动静。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