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三国述评——一个大坑,不知何时能填平》
第50节

作者: 猪哟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7-07-11 17:27:22
  第十四章 孙策弱冠占江东
  先交待一下江东的地理概念。因长江在从湖口到南京这一段是向东北方向斜流,故此段江的两岸不称江南、江北,而称江东、江西。古时地理以长江为外,外即表,故亦称江表;以左为东、以右为西,故亦称江左。孙策时所据江东,主要指江东六郡,即会稽、吴、丹阳、庐江、豫章和庐陵,大致包括今江苏南部、浙江、福建大部、安徽长江以南、湖北东南长江以南部、江西中东部等地区。
  初平二年(公元191年)孙坚战死于襄阳,侄子孙贲率残部投奔袁术。孙策时年十七岁,与孙贲一起葬父曲阿,但并没有跟随孙贲到袁术那里,而是与母亲一起渡过长江,迁居江都。(今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江都属徐州广陵郡,与扬州吴郡富春的孙氏家族并没有什么联系,也找不到孙氏家族在江都有亲戚的记载。在父亲战死,部属被袁术收编,孙氏家业眼看就要消亡的危急时期,孙策不到袁术处讨要兵马,保住父亲遗留下来的武装力量,反而北上江都去干什么呢?

  这就是孙策优于其父的地方。原来孙策是去拜见徐州名士张纮,恳请其为自己今后事业出谋划策。
  张纮,字子纲,徐州广陵人,(今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曾入太学师从博士韩宗,学习《京氏易》、《欧阳尚书》,又于外黄(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境内)从濮阳闿受《韩诗》及《礼记》、《左氏春秋》,是个满腹经纶的优秀人才。大将军何进、太尉朱儁、司空荀爽等三公都征辟过他,希望能得到他这位人才。跟随孙策后,还有吕布、曹操来抢夺他,可见其名声之盛。
  孙策到江都,是因为当时张纮正在江都为母守丧。孙策多次前往求见,请张纮指点迷津。这可比刘备三顾茅庐恳请诸葛亮早了六、七年,更胜过刘备的是,刘备请诸葛亮时已人到中年还困惑茫然,完全是就怎么才能“欲信大义于天下”(说好听点是兴复汉室,不好听点就是自己怎样才能称王称霸)向比自己小得多的诸葛亮讨教。孙策则不然,是自己已经制定出了今后怎么发展壮大的全盘战略规划,去向长辈讨教。

  日期:2017-07-11 17:28:43
  孙策的方略是:第一步,从袁术处讨回父亲的部属;第二步,立即转移到舅舅丹阳太守吴景那里,继续收拢流散的部卒,招兵买马,扩大势力;第三步,向东扩张,占领吴郡和会稽郡;三,近期战略目标,攻打荆州,为父亲报仇雪恨;四,远期战略目的,成为朝廷外藩。所谓外藩,其实就是割据一方的独立政权,只在礼仪上承认朝廷的统治地位,向朝廷称臣纳贡。

  张纮最初并不想为孙策出谋划策,以母丧为由婉拒了孙策的请求。孙策涕泣横流,再三请求。张纮被孙策发自内心的诚恳之情和胸怀的远大志向所感动,对孙策的战略规划进行了修改和完善,提出著名的“江都对”。鉴于此对策的重要性,全文录于下,供各位看官品鉴:
  昔周道陵迟,齐、晋并兴;王室已宁,诸侯贡职。今君绍先侯之轨,有骁武之名,若投丹阳,收兵吴会,则荆、扬可一,仇敌可报。据长江,奋威德,诛除群秽,匡辅汉室,功业侔于桓、文,岂徒外藩而已哉?
  经张纮修改完善后的战略规划明显高于孙策的构想。孙策只是想向东占据吴、会,攻打荆州为父报仇,还不敢想消灭袁术、刘表,张纮则是要彻底占领扬州和荆州。然后占据长江,扫除各路大小军阀。“匡辅汉室”说得有些冠冕堂皇,实际上掩人耳目。后面一句“功业侔于桓、文,岂徒外藩而已哉?”却露出了马脚,原来最终目的是一统天下,称帝自立。功业已经超过了齐桓公、晋文公,朝廷已是无以赏功,只好拱手相让了。不做朝廷外藩,就是不承认这个朝廷。张纮同时表示如果孙策功成事立,自己还会带一批志同道合者一起投奔孙策。

  “江都对”,与“隆中对”相比毫不逊色,对孙策确定长远战略规划的指导意义也丝毫不亚于“隆中对”对刘备的意义。“隆中对”在执行过程中还一波三折,理论上受到法正、庞统的质疑,现实中受到关羽的破坏,荆州、益州两线进军北伐的规划不能实现。“江都对”则一直是东吴的战略纲领,孙权时虽然有鲁肃的“榻上对”,但其中并无新意,除了明言“汉室不可复兴”,将张纮意味深长的“岂徒外藩而已哉”疑问句说得更加直白为“建号帝王以图天下”外,总体战略思路仍然没能超越“江都对”。

  孙策对张纮的构想完全赞同,认为“与君同符合契”,然后就将“老母弱弟委付于”张纮,表示自己已无后顾之忧,将立即按计划执行。
  一个未及弱冠的青年,在危急之时能临危不乱,冷静制定自己的长远战略规划,并不辞辛苦,爬山涉水远赴邻州去请求智者的指点完善,谋定而后动,实在让人钦佩。陆机在《辨亡论》中赞颂道:“长沙桓王逸才命世,弱冠秀发,招揽遗老,与之述业。”也认为孙策请教张纮之举是其事业成就的关键。
  日期:2017-07-11 17:29:19
  谋定而后动,计划和目标都已基本确定,孙策迅速地开始按计划行动。先到寿春找袁术索讨父亲旧部。到嘴的肥肉袁术自然不会轻易吐出来,就打发孙策自己到丹阳募兵。
  丹阳民风彪悍,其民尚武好斗。拥有一支丹阳兵是当时各路诸侯最大的梦想。大将军何进曾派毌丘俭到丹阳募兵;曹操兵败荥阳后也是到丹阳募兵;陶谦曾拨四千丹阳兵给刘备,使其军力陡增。其时,孙策的舅舅吴景为丹阳太守,从兄孙贲为丹阳都尉,(袁术最初表孙贲为豫州刺史,后改丹阳都尉,估计是担心孙贲带走孙坚余部,就将其支到丹阳,达到吞并孙坚余部的目的)能前往丹阳与他们商议大事,又能招募一支军队的话,何乐而不为呢?孙策就到了丹阳。

  孙策去丹阳时,身边已有人跟随,就是吕范、孙河。
  吕范,字子衡,汝南细阳人。(今安徽阜阳市太和县原墙镇北1公里茨河左岸)年轻时做县吏,是个美男子。城里有一刘姓大户人家,女儿非常美丽,吕范前往求亲,刘氏的母亲嫌弃吕范,不愿意答应婚事,但是刘氏却慧眼识人,执意要嫁给吕范。后来吕范在寿春避难,与孙策相识,自愿带领一百名私客跟随孙策。孙策也很器重他,派他到江都去接回吴夫人。
  徐州牧陶谦认定吕范是孙策的间谍,命令江都县令将吕范抓起来拷问。各位看官看到这里一定有些困惑吧,袁术与陶谦不是一个阵营里的人吗?孙策是袁术的部将,陶谦怎么会抓袁术的人也就是自己人呢?更何况陶、孙两家关系向来不薄。孙坚与陶谦曾为同事,共同参太尉张温军事,西征凉州边章、韩遂之乱。反董时期,孙坚带兵入洛阳后,正遇到黄巾军在徐州作乱,孙坚还专门派督义校尉朱治带领步骑东往徐州支援陶谦。要知道当时孙坚也是非常需要人马的啊。孙坚是有恩于陶谦的,陶谦怎么能恩将仇报呢?这里还是涉及到势力和利益的问题。袁术被袁绍、曹操联军打败退往九江后,开始向东扩张,赶跑了背叛自己的扬州刺史陈禹,占据寿春。陈瑀逃往下邳投奔陶谦,陶谦居然收留了陈瑀。袁、陶联盟开始出现裂痕。陶谦开始防范袁术,这就是吕范被抓的原因。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