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门坊传奇之龙眼新娘》
第39节

作者: 道葭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7-08-25 11:36:32
  第三十四章、回家
  原本,曾陵还想天亮后去向那伙飞头獠打听客船后来如何,却没想到那伙人在谭阿婆家的仓房吃过东西后,歇息不到两个时辰就走了。因为他们还要去追赶那个崔焰秋,据龙五说,数十年前那对仇人男女一度忽然消失,直到半年多前,他们隐居生活的地方,再次被人侵扰—
  有四个结伴上山狩猎的年轻人,其中一人有飞头症的,竟发生意外失去了踪迹,另外三个人,也被设计陷阱,有一人遇害,还好有两个逃生回来,寨人去四处追寻索找,却发现到这个带着两个随身跟班的崔焰秋,看似是个文弱书生,但无处不透着古怪。獠人凶悍,本想将其劫杀了事,却没想到反被崔焰秋用深不可测的术法耍得团团乱转,甚至死伤数人。现任老寨主在数十年前历经那场族中浩劫时还是幼童,但他清晰记得当年那对男女的形貌,见到崔焰秋后觉得其与当年仇人多有神似之处,后来崔焰秋到底有些寡不敌众,便使了阴招撇下众人离去。獠人们也从此紧张起来,派出族中得力的壮年男子出来,花了不少时间四处探访,最近才摸清这崔焰秋的底细。

  他原是忠义乡一位书香门第的富庶家公子,在当地是出了名的少年聪慧,年方十九就考取了功名在身,知道的人原本都当他会继续闭门寒窗,考取仕途的,却没想到在一年多前,他突然性情改变,放下书本自称要游寓天下,便带着家丁和盘缠离家,足迹迅速遍布粤西一带,很快就与来往滇桂的玉贩矿石商人建立交际,本人也召集了一些江洋水寨的亡命之徒,开始探索矿脉和商贸玉石。
  这与当年那仇人的行径又是如出一辙,他们才开始了这一路追踪。
  那天为了追那个女子到客船上,可以确定的是,她是从广宁竹山乡出来的,近日竹山乡发生一些离奇传染瘟病,她做过不少形迹可疑的事,跟崔焰秋一样,神似那个几十年前年来寨引发大祸的女人,巧舌如簧而且诡计多端。至于客船后来如何,龙五说既然獠人没有提过客船水难,只说曾陵和那女子消失了,那估计应该是顺利开走没事的。
  日期:2017-08-25 11:37:27

  听到这样消息,曾陵心里五味杂陈。经过昨夜一番折腾,她原来已经见好的一些伤处又反复发炎了,发起时高时低的烧,只得又被谭阿婆关在屋里每天敷药,用熬煮的山草药水熏蒸或擦身,时间倏忽到了七月中旬,胸肋骨、手足脚踝的挫伤关节,淤肿散去些才重新稳定。
  还好这段时间里,女伥也没有再作乱,七妹向谭阿婆说过当晚发生的状况,谭阿婆虽然也不得要领,但细究起缘由,所谓“山魂道”,本是传说中山精树怪、魑魅魍魉们行走的灵道,人类一般难以触及,当时曾陵他们与之相触到的,其实也未必就是山姥或者女伥本身,也许只是那镇虎碑、山姥以及女伥在山魂道中化现的“煞”,但“煞”又是什么,谭阿婆也摇头不好说,毕竟天地自然中玄奇之事太多,她也无从得知。

  可曾陵自己内心在这段时间中,想要回家的感觉却越来越迫切。病中最严重的那几天,曾陵过得浑浑噩噩,有好几次,她迷糊中以为自己看到了母亲,实际却是死死抓着来探视她的谭阿婆和七妹的手,哭着喊:“娘,我想回家。”
  是啊,她不想再耽搁了,她只想回禹门坊那所曾氏老宅去,很想很想!和亲人离散了这么多天,不知道爹的病好了没有?娘如果已经顺利到了竹山乡,那她是不是已经接到爹?他们丢了自己肯定很着急,如果爹的病好一点,他们会不会马上再出来寻找自己?去报官府…
  对了!她身上还有点碎银子,应该足够她路费回家的!
  管他什么龙神之眼、龙王五爷、银龙走瞳!她要回家…回家!
  日期:2017-08-25 11:38:19
  恰好那万子蚧要离开龙潭村了,于是她向谭阿婆说,伤势已经好些,想给点报酬,让万子蚧带自己进城,他要不同路、不进城也行,把她带上官道,她再另想办法,哪怕顺着官道走回去。
  说回这个万子蚧,他着实是个怪人。要说只是个独身上路的货郎,他却怎么会有牛车这样贵重的家当?在龙潭村盘桓这些日子,他主要是想磨着谭阿婆将那些藤狸皮卷,或蜑人的鲶鱼皮书卷卖给他,他按照不同的年代和材质内容,来分别给出很高的价钱收购,因为他近年对寻龙的事特别上心,七妹问他寻龙做什么,他还是打着哈哈说为了寻龙的宝藏。曾陵在一旁听着就皱眉,越发觉得这人古怪,说话总是似是而非,让人摸不清头脑。

  还好谭阿婆不愿意卖,她这些收藏都是她爷爷传下给她的,以后会留给七妹,七妹也必须传给她的子孙后代,决不能丢失或外传。
  不过,要真想知道关于画卷上的内容,其实她倒有另一个建议,她爷爷说过,这些皮卷除了最古早的蜑人卷外,剩下一些近百年的手绘卷,则都出自三洲岩隐世的那位不老神仙皎叟之手,他通晓这世上的许许多多事,当年画过很多,她这里留存的只是雷羁山当年跟皎叟喝酒时换来的少量几副,如果那老神仙还在,关于“古豢龙氏”,关于“银龙走瞳”,以及更多与龙神有关的事情直接去问他,也许都能得到答案。

  谭阿婆的这番话,其实是说给曾陵听的。
  因为曾陵问她,如果想治好这左眼,是不是去找到传说中的本家蜑人寻找答案的希望最大,谭阿婆却觉得,蜑人自上古繁衍至今数千年,这部画卷也已是千年前的遗物,所以一时半会想在这两广上下,茫茫千里江山中找到他们,实在无异于大海捞针,反倒是去请教那位皎叟,他好歹是她爷爷一度交往匪浅的朋友,虽然时间也有百年,但至少去三洲岩打听的话,能得到消息的可能比找蜑人的可能性要大。

  但曾陵现在执意要先回家去,万子蚧见收购画卷无望,只得投降放弃,说送曾陵回禹门坊可以,反正他也要往那边进城卖货的,还问七妹想不想跟着一起去走走?
  谭阿婆便主动叫七妹陪着曾陵去一趟,毕竟她身上的伤还没痊愈,而七妹长这么大,除了跟她爹出水打渔去过沿江的一些地方外,还没怎么走过陆路进城,何况是去禹门坊曾宅那样的地方,山里妹子也好多开开眼界,加上有万子蚧的牛车确实方便些,就这么定了。
  日期:2017-08-25 12:43:34
  走的那天,曾陵换上自己来时的一套男装,左眼上斜缚着一层纱布,谭阿婆带着懵崽以及七妹几个同辈的男女后生来送行,却不见龙五的身影。她和七妹两人上了牛车,相互嘱咐着,万子蚧吆喝一声驱使黄牛开始迈步,曾陵朝谭阿婆招手,心中却如释重负。
  只是这一路走得并不顺畅。主要还是最近数月降雨太多,虽然龙潭村和官道比西江水位要高出数十丈,不至于被大水淹没,但沿途山岭还是引发了不少泥石滑坡,还有大树倒塌横断在路中,有地方的巡检司差役带着人在搬树,看见曾陵他们的车,还提醒说最近官道上不慎太平,上游有村落在雨夜被一些山贼趁机劫掠,路人出行在外要更加小心。
  曾陵听闻了心里自然有些害怕,但看万子蚧笑嘻嘻地谢过诸位官爷,待断树搬开了继续走,他那神情,对所谓的山贼劫掠丝毫没放在心上,不由愈发觉得这人奇特,平时阿爹跟叔伯出门在外,阿娘都经常提心吊胆,怕他在外面遭遇什么意外的。而这万子蚧,他若总是只身上路到处行走,那又是如何自保的?
  龙潭村距离端州城的距离实际不甚远,在城以西大约二十几里,他们早上卯时出发,沿着官道走,沿途遇到了断树或塌方的耽搁,之后再紧赶慢赶的,终于在当晚辰时后到达了端州城西的城墙外。
  端州城西的城墙上建有一座楼高三层的披云楼,是全城最高建筑,因作为战备瞭望台作用,所以兼有炮台,常年有驻军举旗把守,夕阳西下的余晖照耀在红漆雕栏的屋脊和栏杆上,形态显得意外威严,曾陵给七妹一路介绍,七妹一路惊羡,仰头看得合不拢嘴。
  禹门坊一带民居位于城东,因为临江紧挨码头,所以严格来讲,又不完全算在城内,只是若要绕行又需沿着城墙走较长一段远路,眼看天色已晚,这时城门已关,万子蚧便熟门熟路地带她俩拐到附近一户农家去,开门出来的是位年过六旬,但精神矍铄的老妇人,据说她儿子、媳妇儿都是城里住草鞋街的守城卫,地方划出城外近郊的田地给予耕作,她就独自出来打理几亩瓜菜稻田了。
  万子蚧进门后与她寒暄谈笑,叫她“韩奶奶”,又拿出一匹上好的苎麻料子,以低于市价的价格卖给她,老妇人便乐滋滋地喊来住在宅后的两个小工,烧火洗锅地给他们三人熬了点绿豆水饭,又用炸酥了的山坑小鱼炒一盆豆豉茄子给他们下饭,三人吃得极为舒适,只是问起城中近日状况,老妇人却摇头直说不太好,尤其是临江一带,前阵子一直有大水漫过江堤,听说那沿江的民宅被淹掉不少,许多人都临时搬迁出来,早几日才听说大水稍退,人们才有陆续回去的。

  曾陵一听,刚回到家的喜悦顿时凉下大半截,三人一宿无话,第二日城门开时就急急往禹门坊赶,中午之前就到了禹门坊外,站在坊门朝内一看,曾陵的心也彻底坠到谷底。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