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摊,有时候也能遇到各种怪事~》
第50节作者:
摊主暴走基 日期:2017-09-03 17:10:46
那是60~70年代的事情,大叔还是个孩子,每逢七月的时候新加坡已经是遍地歌台了,这个和现在差不多,都是请一些走穴的明星唱歌,然后神庙举行喊标活动之类的,热闹非常。当时的新加坡大环境还不算先进,但对于宗教的热情却是一直不减。歌台秀很少会有乩童上台,但不代表没有。很多跳天神的神坛神庙这个月是不会降乩的,跳阴神的则不一样,这是他们的月份,会有很多显灵的事迹。
当天大叔去看的歌台秀就是一个以大二伯爷(黑白无常)为主的神庙举办的。他们神庙里有尊济公,降乩时有一个非常惊人的举动,就是割断舌头,和我所过见的在舌头上割个口子取血画符的有所不同,他是整个舌头割断,放在盘子上会自己跳动。用滴下的舌尖血画符后,再接上舌头,这是他们神庙里的最大噱头。这次乘着歌台秀,活佛上身后在歌台上割舌头。
在乩童开始画符的时候,突然一阵大风,盘子上面的舌头不见了。活佛不语,怒目圆睁地站直身体,环视了一下四周,并没有发现任何不妥。舌头上面的血还在滴着,这个时候,周围的桌头助理们也发现了不对劲,开始四处搜索,看看是否有神色不定鬼鬼祟祟的人物。然而对方毕竟有备而来,并没有被发现。而且敢和法力这么大的神明叫板,必须也有一定的底子。就在这时候,胸口都是舌尖血的活佛,双手一摆,大喝一声。抄起手中的朱笔,立马划下一道符,立马点燃。目露精光,用手一指台下的某张桌子,周围的桌头助理们都心领神会,马上围了上去,只见活佛从台上直接跳到台下,飞奔过去。但翻开那张桌子的时候,大家都吃了一惊,这张无人坐的桌子下。有一根针,把该乩童的舌头,反着钉在了桌子底下。那活佛二话不说拿起舌头,默念了几句后,就接了上去。
大叔说完的时候我故作震惊状,为什么故作呢,因为这个故事我听过,肥佬厨师也给我说过这个事情,估计算是新加坡当年比较广为流传的乩童故事了吧。大叔对我的表情很满意,但是我不满意,我问磁场的,他给我扯乩童的故事,风马牛不相及两回事啊。看他得意够了以后,我又问到:“安哥,那这个和磁场有什么关系啊。”
“怎么没关系啊,早年乩童办得到的事情,现在我们都办不到了。”大叔略有所思地说:“这个和你们说的磁场关系很大,主要是现在人用的点灯,一直在灯下生活磁场受到了影响。而且现在人都住高楼,没有了地气滋养。这种情况久了,对于修法力的人是有影响的。所以你看看东北那边的出马仙,哪个不是在山村里,因为那些地方靠近山川河流,对于动物仙的本体修行有帮助,远离了那些场所的动物就没有那么灵性了。自然而然在大城市里的出马仙就少了。”
“所以修行还得选地点了是吧?”
“谁说不是呢,道家修行讲法地财侣,地也占很大一部分助力。所修的,最终是要使我们自己的身体和灵魂一起提升。外面说的较多的,都认为佛家修来世道家修今生。其实都直说说了一个大体而已。多少道家人还不是今生不了道,来世继续来,一世成就哪有那么容易。只不过道家认为,修性不修命是修行第一病。长远来看,是很有道理的。因为按轮回来说,能做人就很不容易了,能做人又能开始修行就更不容易了,是各种因缘际会福报结合孕育出来的机缘。而有了这样的机缘,如果能够花多点时间在修行上,能有更好的成就。毕竟不知道下辈子会怎样,即使能做人,会不会和这辈子一样幸运开始修行。所以在这辈子能够开始修行的状态下,好好照顾身体,养好身体的同时,提升灵魂的层次,才能更好的利用这辈子修行的契机。”大叔说得很嗨皮,我也问得很开心。
“也就是说,选地址也是为了养好身体,以及灵性了?”
“那自然是了,人的身体和灵魂是相辅相成的,当然也有只关注灵魂修行的方式,但具体的,对于普通人来说,身体健康了,精神也会跟着健康,反过来,精神强大且健康的人,身体也会比较健康。这里说到身体的话,不要以为只是皮肉经络重要,其实骨更重要。”
“怎么说呢?”
“葬经里说:盖生者,气之聚,凝结者成骨,死而独留。人一辈子的精气凝结,死后的遗留就是骨了。佛家修行精深的火化后会有舍利,这是因为佛家有火化的习惯,所以这些精华是可视的。道家对于身体很重视,没有火化的习惯,所以这方面没有太多记载。但我有在火葬场工作的朋友,说一些脾气好的老太太死后火化了有些也能看到舍利。另外泰国对于这方面的研究是非常透彻的,除去有修为的人能火化出舍利子外。带有怨念者死后火化的话,有些能烧出怨骨。怨骨,是怨气的结晶,火化不了的坚固骨块,和舍利子是两个极端的产物,但是却被一些邪修,或者现在市面上的黑衣阿赞做成邪门的佩戴物。佩戴这类东西的话求财非常快,但长远来看对人并不好,有些会出大问题,你有兴趣的话问带你摆摊的华叔吧,他很了解这些东西。”大叔说完这些,站起身来拍了拍我的背,示意要开始请神了。
我收拾了碗筷后,就出去等神明降乩,心里打算着好好找个机会好好地问一下大爷有关骨头的事情。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