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虚:蒿城事纪:不讲故事,只说真实经历。(秘闻科普)》
第41节作者:
黄歌断竹 家里的老爷子都说:“哎,苦命的娃呀,看来难成咯。”难成就是难长大成人,言外之意就是夭折。
就在家里一筹莫展的时候,有天表亲的媳妇也就是我嫂子去镇上办年货,刚好赶上附近有个村开庙会。
村里的庙会一般都是固定时间,古代叫“市”和“会”,就是南来北往的客商约定成俗每个月的初一十五在某个地方集会,这时候遍地都是摊位,耍杂的、卖艺的、算卦的、卖小吃的啥都有。
附近都是吆喝声,嫂子觉得热闹就去转了转,买了根糖葫芦吃。一边吃一边走,忽然感觉走不动了。
低头一看是个瘦老头拽着自己的裤脚。
那老头咧着嘴对他一笑,牙都是黄的:“嘿嘿,姑娘,你家中有灾!”
嫂子听了大怒,柳眉立刻倒竖。这不是诅咒人么?还没等说话,那老头继续堆笑道:“姑娘你别气,老汉我说的大实话。这摊上都叫我黄石叔,不信你可以问问,我算的不准不要钱。”
听完这话,嫂子故意跟他赌气:哦?那你要是算不准,我就把你摊子拆了咋样?”
老头哈哈大笑:“好好好!”
附近那些卖货的都一脸笑意,却不说话也不围观,显然习以为常了。
“姑娘你是闰月生的,从小衣食无忧,父母健在可对?”
这话明显是个套话,一般人都是这样,嫂子不耐烦地嗯了一声。
“你颊如远山,性格必定凌厉果决,眉藏隐星,膝下想来多子。然睛帘犯厄,却为男相,只怕子女中定有一男早夭!”
这段话说的斩钉截铁,嫂子虽然听得云里雾里,但最后一句是真的明白了!
肯定有个男孩会夭折!
这下嫂子不淡定了,刚开口说了个“老先生”,老汉就嘿嘿一笑:“相人犯天机,取点银子填五缺吧。”
见他拇指与食指快速搓动,嫂子立马掏了一张灰票子。
灰票子就是九十年代到两千年初的一百块钱,很多00后估计没见过。
老汉收了钱也不含糊,直接咧着嘴说:“这事嘛,好办!睛帘犯厄是男人的克子相,长在你脸上虽然克男孩,但你把男孩当女孩养就得了。”
嫂子听了这话恍然大悟,赶紧给老头道谢,老头摆了摆手:“混这口饭吃的,咱俩不相欠。”
说完就闭着眼睛不吭气了。
嫂子见他这模样,虽然是个糟老头,但他说的话已经显出了世外高人的风范,赶紧拎着东西回家了。
回去以后和家人一合计,就把儿子又打扮成女孩了。
说来也神奇,从那以后儿子再也没有生啥大病。后来他们去感谢老头,却找不到这个人了,附近摆摊的也是随地流动,没人能说出老头的踪迹。
再后来村里一个上年龄的老头说:“这办法没错,你娃养到十二岁就可以正常养了,不用穿女孩衣服。”
这件事就这么结束了,也算是一件奇谈。
下来照常科普:
我写这些东西,自然是经过艺术加工的。老头说的原话嫂子也记不住,但大概意思就是这样,刚好我懂点相术,就用专业词汇完善了。
“你颊如远山,性格必定凌厉果决,眉藏隐星,膝下想来多子。然睛帘犯厄,却为男相,只怕子女中定有一男早夭!”这句话,【颊如远山 讲的是人面容很有气势】 【眉藏隐星 是说人眉毛里有黑痣】 【睛帘犯厄 是指男人眼袋上长着黑痣 对子女不太好】。
相面学的分支相痣学,把痣分为显、隐两痣。显就是脸上的,一眼就能看到的。隐就是藏着的,或者身上的。据说人有隐痣是好事,而显痣里红色的为吉,黑色的为凶,不过也要看具体位置。
我对相学也是个外行,只是看了点杂书,没有具体验证。
古代这些异术奇门,现代人如果照书搬多半会没效果,它有具体的传承唯有内行才能明白。
其实男孩之所以消灾解厄,不单单是因为【睛帘犯厄克男孩,把他穿成女孩就没事了】。在解放前甚至解放后有一些很搞笑的名字:比如狗剩、亚男、驴嫌、狗蛋。
据说过去物资匮乏,小孩子很难养活,就给他取个贱名,如此下来就像野草那样难以消亡了。
据说在日本有一个风俗,是从中国传过去的,我不知道现在国内还有没有。就是一些男孩如果从小体弱多病,就把他打扮的和女孩子一样,也可以平安成长。
凡此种种,皆为化灾的手段。
最后要说一点:信则有不信则无,这是发挥潜意能动性的事情。人坦坦荡荡活着,得到或失去都和自己的行为有关,迷信是封建的糟粕,我们只看个乐子,不要去相信它。
本章就到这里了。
日期:2017-08-29 01:37:30
52.【闻、述】渡金针(上)
《列子·杨朱》有云:“及其病也,无药石之储:及其死也,无瘗埋之资。”
这句话的意思是:等到此人生病了,却没有药物治疗:等到他死了,也没有钱去丧葬。
这是很可怜的一幕,不过我们今天要谈的不是社会问题,而是和“药石”有关的事情。
中医在我国已经有很多年的发展史了,原始医学在世界各地都有独立起源。譬如美洲的巫医、古印度佛教的医方明、西方古代的咒愈术。但这些医术都是依赖草药或是一些药物治疗。
而我国的传统中医却形成了系统的理论,从阴阳五症到八风六气,不仅仅依靠药物的药理作用,还有按摩、针灸、砭石、导引等等。
最可贵的就是,这些理论体系上至炎黄,下迄今朝越来越完善,也越来越科学化。随着现在神经学的发展,中医的经络理论也有机会进一步深入。
前些天我获得一位中医前辈厚赐,给我了一本“中医驱邪”的文书。
长辈之赐不敢辞,也不敢随意传阅他人,就在这里用故事略述一下吧:
大概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吧,有户人家世代打渔,据说祖上是蛋人。
开始看到这句话我感觉特别搞笑,蛋人?蛋生的吗。
查阅以后才发现,蛋人又称疍人,大约在明代有一些官府为恶,把沿海的许多渔民编为渔籍,并且不予许他们上岸定居。
这些人只能用缆绳把船并在岸边,从小到大就生活在船上。
因为世世代代不上岸,这些人水性极好,并且脚掌出现了适应性进化,比一般人大且薄,很适合在水里游动。
这就让我想打了外国的海上吉普赛人,这些人也是世代住在海面,以至于进化出明亮地眸子,可以在水中直视。
且说些蛋人在解放后就上岸定居了,不过依然是以打渔为生。而故事的主角,就是一户打渔的人家。
这是个一家五口,男人四十多岁,女人三十多岁,最大的孩子也有十来岁了。那天那人出水捕鱼,划着一个小木筏,舲舱(就是棚子)里坐着长子和女儿。
大概越过一个渡口没多久,来到了一片水流平缓的地方。
男人观察了一下,确定这里可以适合捕鱼,就把渔网撒下去了。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