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了北京大学一个调查活动,从此走上了灵异之路》
第29节

作者: 扑克上校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8-08-13 21:17:45
  一定是特别的缘分,才能在洞里爬出变成一路人。我盯着这位仁兄,突然想哼首小曲,当然我不是神经病,而是被惊吓后大脑自动起的反应。不是有个什么美国歌手专门靠不断交男友然后分手,借着失恋的劲儿创作歌曲,估计我这原理和她差不多,看到恐怖的场景就想载歌载舞,他娘的要不是空间有限制,我这会儿估计能跳一段天鹅湖。
  我俩洞中偶遇互相瞅了几分钟,凭着他眼睛都没眨一下,我立刻断定这哥们儿是魂断于此了。怯意稍退,我壮着胆子推了下他,却见他纹丝不动,看样子是爬行的时候死去的,身体关节都僵硬了。
  前路被堵,我这心里也很堵,这洞既深又窄,根本转不开身,我要退回去就得菊花带路,实在是困难重重。看来得学汽车人变形了,我把打火机一关,双手按住那尸体的两侧肩膀就向后推。
  有言是大力出奇迹,这人整个身体水分都流失了,我蛮力强推,尸体被我往后推动了少许距离。有搞头!我欣喜万分,只是老子这下直接从挖掘机进化成推土机了,他大爷的,只要后面变不成掏粪机就成。
  为了能使力气最大化,我脑袋紧贴住那人的脸部,就觉得一层干皮一直在我腮颊摩擦,皱了吧唧的又混入我的汗水,触感十分黏糊。幸好现在是一团漆黑,眼不见心为净,不然看着这张干尸脸皮在脸上蹭来蹭去,恶心都要恶心死了。我推搡着尸体不断前移,口中的气也越来越粗,到后面只能推几步歇两分。

  在一阵持久战后,我终于来到了洞的尽头,尸体被我从洞中推出来后,气流都畅通了不少。我立即顺势钻出,大口大口地喘气,这里的味道虽然也不好闻,可要比憋闷的土洞强太多了。
  汗一消,冷意随之而来,我连打了几个喷嚏,忙摸出打火机来点上。这火机算是陪我出生入死啊,可眼看着火光不如原先盛了,约摸快气绝机亡了,不禁十分担忧。
  洞内遇到的尸体就在脚边,背躺在地上四肢佝偻仍旧是爬行之状,像只风干的大虫子。看他的装束也是七人中的没跑了,我舔了舔嘴唇,有些郁闷,这七个人我都碰到仨挂的,不至于全军覆没了吧,他们的死相怎的都如此怪异,个个像被吸干了精髓,难道这医院环境特殊,人死后尸体不腐烂而是化为干尸?我没少看CCTV10的节目,好像是有专家说地下常有怪僻之处,很多尸体甚至会发生石化。

  我用手尽量将面前的尸体抻平,故技重施去掏他身上的口袋,谁知少林十八摸都两轮了,除了一串钥匙愣是屁都没搜出来。我啐了口唾沫,望着钥匙串心道老铁啊老铁,你他娘还真给我送块铁啊。
  不过深得阿Q精神真传的我,很快就不去纠结了,现在我已来到了这住院大楼,倘若6楼廊桥真没坍塌的话,我大可以从6楼重返对面再爬楼梯上去。这样想着,我重燃起斗志,将尸体放平后就此离开。
  一连遇到三个遇难者,我心里不紧张是假的,但对这医院暗藏的危机不得而知,只有提起十二分的小心才行,说不好下一个就轮到了我。
  这住院中心比之前的会诊大楼要小一个量级,我又有楼层设计图相助,自不用像无头苍蝇般乱撞。确定好一条路线,我提心吊胆地,一路朝六楼疾步而行。
  火光变弱的速度快的离谱,上到四楼后火苗就明显小了一号,我急不可耐,身上只有图纸可烧,但在此境无异于救命仙药,万不敢付之一炬。
  斟酌了几秒钟,我从楼梯间出来,在四楼小跑去找可燃物,准备还按之前的套路,靠烧纸箱干料作为主要光源,果然我党思想就是先进,无论何时何地都得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四楼的中间有一个大厅,好像是提供给非重病患者留院观察的,那里面积最大,物料必然更丰富。
  日期:2018-08-13 21:18:40
  兵贵神速,在火苗仅剩豌豆粒儿那么大时,我冲进了大厅内,跑马观花地把可视范围内扫了一遍,瞧见了一个床铺边上的橱柜,急忙过去乱翻一通。我佛慈悲我佛慈悲,在上面的抽屉中,我找出三根花白蜡烛来,无疑是雪中送炭,匆忙点上了一根,烛光烁烁,屋子明亮多了。
  我扣掉火机罩,将另外一根蜡烛塞到了兜里,反正来都来了,趁着烛高火盛,我看能不能在这里多搜刮些物资。这个大厅确实大的夸张,我秉烛环顾,也没有看到厅内末端,只见一排排病床按间隔向里平铺而去,每张床的床头边都放着个橱柜。
  我挨着顺序一个个翻弄开,发现大都装了些碗筷、塑料袋之类的无用之物,不禁有些失望,好歹再给几根蜡烛也成啊。
  等过了五六张床后,我内心愈发急躁,手上的力气也不经意间加大了,有个橱柜抽屉特别拧,我扣住拉环奋力一拽,结果抽屉没拉开反而把柜子拉倒了,“哐当”一声砸在地上,吓得我一阵抖。
  抱着“宁可错杀,绝不放过”的态度,我屈身去扶,就看见有个橘红色的笔记本正贴在柜底部,手伸过去想拿,竟没有撕下来,看情况粘得很结实。
  我把床铺掀开一角,用蜡油将蜡烛定在床板上,搓了搓掌心,双手并用,这才给扯下来。我坐在床上将笔记本反复观了一观,这本子封面图片是86版《西游记》师徒四人坐老鳖渡河的剧照,不用说就是九十年代的产物。

  翻开封皮来到扉页,是几竖排毛笔字,写的非常公正,一下子就能辨认出来,上书: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深入经藏,智慧如海,统理大众,一切无碍。—苏牧之祗福,赠予患者李文豪,愿早日解除病厄,乘佛本愿,皈依三宝。
  这字眼之间分明是佛家用语,但我的目光最终还是落在了“苏牧之”三个字上,心中激荡难平,此时我不再认为有重名的嫌疑,因为据我所知,我的姥爷是信佛的,而且还练得一手好书法。他有个习惯,就是在写“之”字时,故意把点下面的横竖撇捺写的很有弧度,乍看下很像阿拉伯数字“2”,他说这叫中西结合体,还美言人不犯二枉活一世。这扉页上的“之”字完全匹配他的行书特征,确定是我姥爷亲笔无疑了。

  先是我老表苏凯的照片,接着又是我姥爷苏牧之的亲笔大名,我依稀觉得这个医院或者说从我进入哀牢山整件事,都与我的血缘亲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