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在教学中发生了两件事。一件是对学生说,从今天开始,你们都要做一件事,每个人把手臂先往前甩,再往后甩,每天做三百次。结果,一年后,他发现,只有一个人坚持下来了。
另一件事是他拿出一个苹果,请学生们闻闻空气中苹果的香味,学生们一开始很怀疑,可是在他的追问下都承认闻到了,只有一个人坚持说没有闻到。最后苏格拉底宣布,“你说的很对,它是一只假的苹果。”
这两件事中坚持到最后的那一名学生是一个人,他的名字叫柏拉图。
日期:2017-12-31 18:58:48
苏格拉底之死
法国著名画家雅克·达维特在1787年创作的油画作品,现藏于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这幅作品描绘了哲学家苏格拉底死时的情景。被囚于狱中的苏格拉底,被判刑后饮鸩自杀,在这惊心动魄的瞬间,苏格拉底镇静自若,左手高举,表明信仰不变!周围哀恸的人们增添了画面的悲剧性。新古典主义的手法,使画面获得了凝重、刚毅、冷峻的艺术效果。画面左边一组人物主要描绘亲人们有的陷入深深的悲哀,有的扶墙悲痛欲绝,为了突出苏格拉底不屈不挠为真理而斗争的精神,画家有意在画面前景地面置一打开的镣铐和散落的手卷本,这引起人们对苏格拉底铁窗生涯的想象,增加了对英雄的认识和崇敬。达维特在人物塑造上既保留了古典主义的造型规则,又着意于人物精神面貌和情感联系的刻画,体现了新古典主义的本质特征。
日期:2018-01-01 01:10:04
8、柏拉图:理想国
看到老师被判处死刑,为了坚守自己的信念毅然离开人世,柏拉图心灰意冷,对雅典当前的政体非常的失望,对雅典的现状出离的愤怒。
一气之下,他离开了雅典,到了今天的意大利、西西里岛、埃及、利比亚著名古城昔兰尼等地,十二年后回到雅典。
回国后他创建了延续千年之久的柏拉图学园,这所学校成为西方文明最早的有完整组织的高等学府之一,虽然柏拉图研究的还是哲学,不过他创办的学校还是以传授自然科学知识为主,开设的主要课程有算术、几何、天文学和声学,校训是:“不学几何者不得入内。”
这所学校培养出了两名学生,一个就是我们曾经提到的,后来写出《几何原本》的欧几里得,另一个就是本书下一节提到的“古希腊三贤”中的最后一个人亚里士多德。
过了三十多年,在东方大地的齐国都城临淄,也出现了一个叫稷下学宫的高等学府。不过这是官办的,虽然包含了当时的诸子百家的所有门派,汇集了孟子、荀子、申不害、邹衍等名人,主流教学理论却是主张无为而治的黄老之学,其影响力极为有限,根本无法与如日中天的法家相抗衡,仅存在了大约一百五十年就随着齐国的灭亡曲终人散。
而柏拉图学园却是办学宗旨鲜明,柏拉图对学生们声称:“上帝就是几何学家。”但他的研究领域还是哲学。
从这一年开始,一直到他辞世的四十多年里,他的主要活动就是讲学和著述,人们从这些讲学和著作中,看到了一个理想的国度。
在《理想国》一书中,用了一个著名的比喻:洞穴囚徒来解释理念这个问题。
有一群囚犯,被关在一个山洞里,他们的脖子和手脚都被铁链子牢牢的绑住,不能活动,也不能回头。这群人的身后有一块隆起的高地,高地上有一群自由人举着木像、石像在举行宗教仪式,那群自由人的背后有一堆火在燃烧。
于是,囚犯们每天看到的都是这样一幕,那群每天都进洞穴做宗教仪式的人的影像被火光照射在洞壁上,就成为囚犯们眼中的真实世界。
由于他们不能回头,他们就永远也不知道身后的真相,不仅是图像,就是声音,在他们看来,也是洞壁上的影像发出的。
有一天,囚犯中的一个人突然被松了绑,获得了自由。
他被带到洞口,当他看到影子的真相,心中的感觉不是欣喜,而是恐惧。
“太可怕了,还不如以前看着影像的日子,我要回到原来的生活中去,不想看到这个场景。”
可是,释放他的人不由分说的把他拖出了洞口,把他推到在洞外。
“我活了这么多年,还没见过你这样的傻子。”
见到了刺眼的阳光,看到了平坦的大地,这个人早已僵化的头脑开始运转,渐渐恢复正常功能。
“我明白了,原来看到的和听到的全是影子,全是黑乎乎的影子,这才是真实的世界,鲜活多彩的世界!”
他有了回去解救同伴的想法,可是这个想法一露头,那个释放他的人突然凶神恶煞的冲了过来。
“大王改变了主意,你的自由到此为止。”
他又被扔进洞穴,又成了洞穴囚徒。
他的肉体是进来了,同过去朝夕相处的同伴在一起,可是他的心却还在外面,因为他了解了事情的真相。
同伴们对他的解释怒不可遏,“你出去了一趟,就变得如此恶毒,想让我们离开这里,告别这么舒服的日子,跟你走邪路,没门。”
故事讲到这里就嘎然而止。
我们很容易看出,获得自由又失去自由的人就是苏格拉底,而其它的囚徒就是目空一切的雅典人。
这就是人类!
他们由于心中的无知,看到的不过就是折射在墙壁上的真相,只是影子而已。
可怕的是,他们满足于影子,一旦看到某种与自己冲突的说法,就产生了条件反射,不仅是自身拒绝改变,当得知有人想改变时,他们便群起而攻之。直到想改变的人消失,他们便心安理得的继续过原来的日子。
“人人都有眼睛,但他们的眼睛已经习惯了模糊与黑暗。
人人都有灵魂,但他们的灵魂已经习惯了愚蠢而无知。”
(长河飞舟《历史是造物主写的小说》,也就是几年前煮酒的热贴《纵论中西全史》)
习惯是可怕的,叫醒一个沉睡的人真是难于上青天。
柏拉图利用这个故事来告诉我们,“形式”其实就是那阳光照耀下的实物,而我们的感官世界所能感受到的不过是那墙上的影子而已。我们的大自然比起鲜明的理性世界来说,是黑暗而单调的。不懂哲学的人能看到的只是那些影子,而哲学家则在真理的阳光下看到外部事物。
柏拉图把太阳比作正义和真理,强调我们所看见的阳光只是太阳的形式,而不是实质;正如真正的哲学道理、正义一样,是只可见其外在表现,而其实质是不可言说的。
“虽然老师走了,但还有我,我一定带你们离开洞穴,了解和热爱这个真实的世界!”
再发张洞穴囚徒的图片
日期:2018-01-01 20:47:32
8、柏拉图:理想国(续)
柏拉图恨透了雅典的政治体制,他向青年们提出了他心目中理想的国度。
在这个国家里,最高领导人必须由哲学家担任,公民应当分为三个等级,依次为卫国者、士兵和普通人。卫国者保卫国家,是这个国家的精英阶层,他们的子孙后代如果能够继承长辈的优秀素质,完全可以继承,如果是些纨绔子弟,就应该降级。其它等级的佼佼者完全可以升为卫国者。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