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虚:蒿城事纪:不讲故事,只说真实经历。(秘闻科普)》
第49节

作者: 黄歌断竹
收藏本书TXT下载
  我话题一转,反问道:“老师傅既然能听懂,应该明白规矩吧,你们这得是有法官坐镇?”
  老汉恍然大悟,口诀这东西一般都是从师公、法官嘴里流出来的,问人家名讳是不对的:“有法官,就是庙里呢和尚。”

  这下轮到我脸色古怪了,法官就是师公那类人,不算佛也不算道,咋成了那个和尚?
  “其实说和尚也不对,他一直留着头发也没见念经,估计是个看庙的。不过我们这有啥事都寻他。”老头也陷入了沉思。
  我想了想,那人既然留着头发,就不太可能是和尚了。只有藏传佛教和日本佛教部分教派才留头发,蓝天这里是标准的汉传地,不可能有出家人乱来。这么一来可能性只有两个了:①那不是佛教的庙,而是一个镇守道场。②那个法官受人之托在此看护。
  也没多想,给老汉道了个谢。老汉留了个电话,说等我们出山可以叫他,随叫随到。
  我暗暗腹诽:“再被你宰一顿。”
  虽然山上有迷糊子,但我们三个可不是寻常驴友,遇到迷糊子谁怕谁还不一定呢…
  这么想着,我们直接就向山上走。眼前是一条沿着山坡的土路,只有半米宽,都是山民们祖祖辈辈用双脚踩出来的。
  山路的左边是一层层梯田,但不是那种灌水稻田,只是很普通的麦田,右边就是裸露着黄色岩石的山壁了。山路盘援而上并不陡峭,我们只花了二十分钟就登上山顶了…
  山顶是一块十平米左右的开阔地,严格来说它是两个更高峰之间的山脊。不过这附近的山大约都在四百米以下,并没有那种叹高仰止的感觉。
  在这里修整了五分钟,我站起说:“把工具都拿出来,咱们把这块地清扫一下。”说完我就从包里取出来一个小扫帚、一个多功能铁锹。
  他俩的表情顿时很古怪:“你在给山民义务劳动吗?”
  “哈哈,你们两个还是老老实实听话吧。山中的风力是随着高度依次增加的,前边的山都在三百五十米以上,如果我们今晚要扎营,只能在这里或者有山壁遮挡的地方。我这帐篷虽然有防风缆绳,但遇到强风是耐不住的。”

  听完解释,他们虽然不情不愿,但还是接过了我手中的工具。
  我让那个拿铁锹的去割野草,另外一个清扫碎石,准备扎营地带。
  而我则是拿起可乐就喝…
  大概五分钟后,地上的碎石已经清扫完了,那个割草的也弄了一大捧茅草。

  我把那些质地柔软的茅草挑出来,用塑料布包着装好,然后取出剪刀将易拉罐剪成两半,又掏了两个缺口放在包里。
  看着前方的山道,顿觉意气风发:“出发!”
  日期:2017-09-04 01:02:45
  西山行(2)
  果然前面的山路就越来越陡峭了,这里的山势很奇怪。在其他地方山路都是盘着山走,而这里几乎是直接上顶峰。等到黄昏的时候,我们三个也累得不行了,死赶慢赶才走到一道口的半山腰。
  “我不想走了。”蹭帐篷那个舍友一屁股坐在旁边的大石头上。
  “那就歇歇吧。”我也感觉挺累的,背着四十来斤的包,饶我体力不错也感觉肩膀疼。我们在地上铺了一个塑料纸,随手摸来四块石头一压,就很没形象地躺上去了。

  纵然在暮春,黄昏时的山风还是略带几丝凉意。本来我们就走了一身汗,被这风一吹顿时感觉冷飕飕的。
  A听信了我的鬼话,出门带着一件厚夹克,这会一穿看起来活像个熊。
  就这样修整了十分钟,我们继续向一道口的山顶冲击!
  (蹭帐篷的以下简称A,B是以前提到过那个不修行但是对灵异感觉很清楚的人。)
  渐渐地,西边的红日愈发低垂,山路也披上了一层昏蓝色。我们没有时间犹豫,此刻折返山脊宿营地已经不现实了,唯有在天黑之前找到可以遮风的山壁才是正事。

  走着走着,A突然惊呼:“你看那是什么!”
  闻声望去,只见山坡北面有一处不算太开阔的密林,大约离我们就三十米吧,在密林里好像蹲着一个人…确实是个人形,但我很清楚那不可能是人。
  山民既然说有迷糊子,肯定不会大晚上的还呆在这儿…虽然我把鬼见多了,但能化形的可不止是鬼啊,万一是个精呢?
  念及此处,我也顾不得礼貌,直接打开手电就向它照过去。
  疝气灯一亮,粗烈地光芒瞬间将密林中的一切都呈现出来…原来那是一块人形石雕!
  这孤零零地山道上有这么一块石雕,还真是挺怪异的事情。不过我们也放下心了,走到近前端详起来:这是一块一米五高的石雕,什么材质也说不清,反正颜色挺深的。石雕并没有五官,只是一个粗浅的人形,下边是个四方形地基座。
  围着它看了好几圈,也没有找到任何文字,大概就是一块没雕完的粗胚吧。
  这想法并不是没有道理,蓝田这里有很多采玉厂,附近会雕刻的人也有不少,虽然刻石跟玉雕的工艺相去甚远,但弄出来这么个粗胚也不算麻烦。
  虽然心里还是有些疑惑,但也不能在这里浪费太多时间。循着林子里的路走了二十多分钟,眼前的一切豁然开朗!
  已经登上一道口了!
  此刻落日完全沉进地下,但是天空中并没有星星月亮,由于光污染问题夜空带着一丝红色。将手电巡扫一周,我们此刻正处在一片狭窄的山脊,前方的路并不是向上的,而是夹在两山之间盘援而去,其间怪石嶙峋、密柏丛生,抬头便是二道口的顶峰。
  二道口的植被很茂密,手电打过去只能看到一层层树木。山风吹拂中,四周的草木沙沙作响,颇觉滋味。
  “你饿不饿?”B突然开口。

  他这个人比较含蓄,这么问肯定是自己饿了,其实我的肚子已经叫了好几声,但这会儿不能做饭啊!先不说山上点火违法,这条山道两面环风,想生火也生不起来啊,就算你拿大石头磊个灶台都没用。
  不过我早有准备,从包里取出几块压缩饼干丢给他俩,还有火腿肠:“先凑合吃点吧。”
  我和A狼吞虎咽三分钟就吃完了,B还在那磨磨唧唧才啃完饼干。见到这状况我只能苦笑,这人吃东西天生慢,还闹过一次笑话:
  某回我俩去饭馆吃面,当时已经是晚上十点多了。我没多久便吃完了,他才吃了一小半,就坐在那玩手机等他。
  突然听到不远处店老板跟老板娘说悄悄话:“那个小伙子吃的真慢!”
  “就是!”
  他俩可能是故意让B听到的,刺激他吃快点好关门歇业。结果B冷笑道:“我本来想吃半个小时的,现在我决定不吃够一个小时绝对不走!”
  然后他就…一根、一根地夹面条吃,等到一个小时过去店老板都麻木了…
  …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